艺术银行背后的喧嚣

2015-02-26 11:31:35华夏时报

  从去年底至今,青岛、广州、深圳三地接连成立了3家私人“艺术银行”,让原本已经淡出的艺术品租赁重新引发业界关注,画廊、拍卖行、艺术品公司、文交所、金融机构等一时间也都跃跃欲试,甚至有言论称标志中国艺术市场平民化和普及化的时代正到来,代表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新趋势等等。

  实际上,透过艺术银行的种种喧嚣,大背景是国内的艺术品金融化趋势,虽然此前艺术品信托、基金、抵押等相关尝试并不尽如人意,但各路机构仍然不愿放弃分得艺术品金融一杯羹。

  艺术品租赁沉浮

  “艺术银行”概念源于欧美,是一种以艺术品为存取租赁物的委托机构。早在2006年,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和徐汇区共同筹建的“公共艺术银行”被称为第一代;而此后在北京成立的墙美术馆艺术银行属于“第二代”;“只面向机构租赁油画、国画与漆画等艺术品”的广州“艺术银行”则被称为“第三代”。

  上海的公共艺术银行侧重于官方支持、公益性质艺术品购买、展示和租赁,以优秀的美术作品作为扶持重点,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水涨船高,艺术品价格早已突破亿元,依靠公益基金支持的公共艺术银行还能否争取到好的作品,其运行现状尚无公开报道可查。

  墙美术馆艺术银行隶属于墙艺术集团,其出租艺术品除了收取押金外,还以日计算租金,按双方认可价的3%到6%收取。

  新一轮上马的艺术银行似乎吸取了前车之鉴。去年底成立的广州“艺术银行”瞄准机构艺术品消费市场,对几千元到几万元区间的艺术品进行批量租赁。包括国画、书法和油画,还能租到漆画、版画、水彩、雕塑、装置和艺术家具等。这些艺术品年租金仅为其货币价值的3%-7%。比如一幅字画的售价是1万元,那么一年的租金大概就只是300元。

  今年1月在深圳成立的财富艺术银行则选择艺术市场全产业链出击,它不仅提供艺术品租赁服务,还设有大型艺术品收藏区、展览区与交易中心,囊括了艺术品买卖、收藏、交换和托管等市场环节。

  租画需求是否如同艺术银行设想的那般乐观?广州“艺术银行”的主办方认为当下艺术品的生产出现过剩,市场上又存在着大量对于中低端艺术品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公司办公场所、会所、酒店、咖啡厅等机构需要艺术品来提升空间的艺术气质。

  不过,在3画廊负责人季晓枫觉得,“国内很少有人会愿意仅仅是为租赁欣赏而选择一件艺术品,多数的艺术品交易都只被看成是投资行为而不是消费行为。”他认为国外的艺术银行之所以有成功案例,只能用消费习惯、投资需求和金融系统的差异性来解释。

  问路艺术品金融新模式

  山东一家新成立的艺术银行直言不讳地表明,他们就是以艺术之名,行金融之实。有业内人士认为,以往艺术金融尝试的失败主要在于缺乏一个权威的艺术品评估定价体系,拍卖市场泡沫人尽皆知,但又无法拿出一个令业界认可的新模式,租赁模式的艺术品金融化就是新的艺术金融模式吗?

  “我的理解是,艺术银行就是以艺术品作为标的物,进行存储、租赁、交易、授权等类金融活动的机构。”季晓枫说。艺术品金融化的标志就是艺术品是否可以像其他金融资产一样被抵押,当然要面临金融监管制度问题。如果仅仅对艺术品本身运作,称为艺术银行比较牵强,只能叫“艺术品流转中心”。

  画家唐建英表示能够接受作品出租方式,他认为国内艺术银行应该学习那些欧美国家的成熟模式。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挪威、日本等国家的艺术银行多数是获得国家支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艺术家的选择也有一套被认可的评估机制。

  比如成立于1980年的澳大利亚艺术银行则将受众定位于民众,比起一些欧洲国家的艺术银行,澳大利亚艺术银行更加鼓励和支持年轻的、崭露头角的澳大利亚艺术家,同时艺术品租金除了低廉外,租金里所含的税金,承租方还可在财政年度内申请退税。

  不过,艺术银行业务逐渐成为欧美国家私人银行中的重要部分,这是指艺术投资的银行服务,为收藏家服务,扶持年轻艺术家。

  对此,季晓枫认为,“高额艺术品的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是金融机构与艺术银行的业务对接,如果没有所谓政策因素干预,在国内自然可以逐步发展成熟。”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认为,金融介入艺术市场应该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因为艺术品需要资本来支撑,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来运作,目前各大金融机构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尝试,相信在一两年以后,会有一种大家公认的方式出现。艺术品租赁是一个发展方向,面对机构的需要,还是可行的,但是如果面向大众家庭的话,涉及一个心理障碍的问题,大多数人应该不太愿意说自己家里的艺术品是租来的。

  “‘艺术银行’是艺术市场新的模式,能走多远还不好说,无论是做艺术,还是做金融,艺术银行选择的艺术家应该具有含金量。”书画收藏家张成德认为,“不是美院学生的作品都行,而且作品价格要合理,艺术品消费群体能买得起,租得起,否则就是老瓶装新酒。”

  估价与监管仍是难题

  一幅画的估价究竟是多少,不仅直接关系到租金,也关系到其保险、抵押、信托、基金等艺术金融化产品。国内目前只有艺术品鉴定专家,艺术品的定价却没有权威的标准,同一幅作品在画廊、拍卖行或画家手中,价钱都不一样,艺术银行首先面临的是艺术品估价问题。

  据称为了杜绝炒作的可能,广州“艺术银行”制定了“三不”原则:不认可拍卖价格、不认可画廊销售价格、不认可艺术家自己报价。在操作上采用“低向化”原则,即只采信所有拍卖纪录中价格最低的20%进行评估。如果还有人怀疑,则进一步在这20%中选出20%进行评估。因为他们认为,“价格越低,可信度就越高。”至于那些从未在市场流通的作品,“则可按照作品的劳动力价值,评估出相应的价格区间。”

  但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三不”原则虽然避免了拍卖价格泡沫,但是忽略了真伪问题。

  艺术银行支持者认为,艺术银行让艺术品的流通有了一个新的渠道,以往仅仅依靠拍卖市场作为艺术品价格参考,不能避免地会出现假拍炒作泡沫,艺术品租赁市场的发展将会促进艺术品估价体系走向完善。   不过即便在欧美一些国家,艺术品租赁也面临着租金、保管、修复和保险等诸多问题。“画廊当然愿意做艺术品租赁,难度首先是市场需求不足,同时有限的市场需求又被信用环境所限,艺术品担保和抵押机制无法建立。”季晓枫说。

  在2011年至2012年初,国内艺术品信托业达到了一个高峰,累计发行规模超过55亿元,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率令投资者趋之若鹜,然而,自2012年下半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出现下滑,艺术品信托业进入一个拐点,随后坐庄、抬价、买假、灰色操作等丑闻相继曝出,行业道德风险令投资者叫苦不迭。

  “传统水墨艺术作品真假莫辨,价值模糊,无法给市场运营者提供信心保障,造成了人们对艺术市场整体缺乏信心,所以租赁这种对市场信心和买卖双方信用依赖最强的交易模式当然就有难度。”季晓枫说。

  他认为国内艺术银行必须进入世界艺术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大格局中才有可能,具体到艺术机构主要在于是否能建立长效机制,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艺术家、投资者、客户和其他周边供应商的信用机制。

(责任编辑:秦连静)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