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文交所探索文化艺术市场金融化之路
2014-07-29 20:04:30今晚网
中国炎黄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中国炎黄文交所),是由深圳爱特汇昌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发起成立,于2013年5月在中国香港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港币。中国炎黄文交所将凭藉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打造辐射全球的文化金融交易平台;重点建立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全球华人及社团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度互动;面向全球市场开展资本与文化对接的投融资综合配套服务。
炎黄文交所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概念,突出资本的作用,在文化版权、开发权、运作权和各个文化艺术品交易环节提供全方位的交易服务,经营范围除了涵盖书法、绘画、雕塑、珠宝等艺术品交易,还包括文学、绘画、影视、动漫等文化类知识产权转让,以及文化企业投融资中介服务等。
积极推动规范文化艺术金融化
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有些需要政府推动,有些需要市场推动。近几年来,各地出现了一些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比如:上海、深圳、北京,先后都创立了有特色的交易所。炎黄文交所的成立,探索创新文化艺术市场金融化之路,文化艺术品可以为多人共有,这是交易化的基础,也是文化艺术金融市场化的基础。
在推进交易的过程中,炎黄文交所大胆探索创新交易模式。文交所在建立之初,对文化艺术品供求双方的对比进行充分的评估,推出文化艺术精品之作。目前文交所稳步发展,逐步地增加交易产品的数量。
在炎黄文交所负责人看来,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模式存在三大问题:渠道缺乏;信息不对等和没有售后保障。具体来讲,对于艺术品的保真是交易的基础,但是现在的拍卖行和画廊都不会对所售艺术品提供保真;对于艺术品的价值没有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画廊由买卖双方商定,而拍卖由竞价决定;交易完成后,没有售后服务。
炎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创立是将文化与金融相结合的一项制度创新,文化艺术品的市场化交易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是将文化艺术品作为标的物,通过鉴定、评估、托管、市场化,从而使之成为一种类似艺术品股票的东西。在人们投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提高了人们的道德素质,加深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发挥平台优势 探索文化艺术金融化之路
文交所的建立是对文化艺术品市场的一种探索,也是对现有艺术品市场的一种完善和补充。它的特点是通过文化与金融相结合,使文化产业通过金融的平台得到更广更大的推广。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发展壮大之后,对整个文化艺术品市场乃至文化产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炎黄文交所平台最大限度发挥中国文化艺术品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品的金融化市场价值。通过这个市场的发展,得到世界艺术品的话语权,形成中国价格。而且对于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在培养新人新作方面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炎黄文交所负责人表示,我们国家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艺术品创作。由于缺乏和市场有机的结合,有些非遗艺术品,包括它的传承人的创作积极性都受到了制约。所以我们这个平台与传统的文化艺术进行对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这个平台,不仅仅弘扬了民族文化,也可以拉动当地的实体经济发展。
炎黄文交所负责人介绍,现在从世界范围来看,艺术品已成为主要的投资渠道,目前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还很慢。我觉得艺术品投资交易市场,可以为更广大的投资人拓宽投资渠道。这样从长远的发展看,可以形成一个有效、便利的投资渠道,拓宽整个投资领域。在投资的过程当中,既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强合作 建立行业规范标准
与多家商业银行合作,研发资金结算系统,为不同地区的投资人顺利便捷地开通投资托管渠道建立基础。炎黄文交所负责人表示,为了保障所有计划的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发展,我们做了系统的升级工作,提升整个系统的承载能量。今后,我们在防范风险体系上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努力为这个行业建立相应的标准,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
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创立是将文化与金融相结合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文化产业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寻。文化艺术品交易是将一件完整或者若干件组合而成的艺术品资产包,经过鉴定与价值评估后,等额拆分,拆分后享有的所有权以类似股票交易系统的形式进行公开上市交易。
没有金融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便不会有文化产业的繁荣,更不会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而文化与金融结合最有效的方式即是文化资源的市场化交易。炎黄文交所在文化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路上探索创新,文交所的炎黄模式必将推动中国的文化艺术品市场交易,推动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吕雪松)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