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研究的开拓人
2014-05-19 14:35:18
倪宝诚先生是山东潍坊临朐县人,河南省群众艺术馆资深研究员。
2005年,70岁的倪宝诚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从1950年参加工作算起,他的工作时间达半个多世纪。但是细说起来,长长的履历却也简单:1950年至1953年,先后任职于平原省(后与河南省合并)文化局美术科、平原省人民出版社美编;1954年至1969年,任河南人民出版社美编、美编室秘书;1974年至1975年,在河南省文化厅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任展览组组长;1975年至2005年,调河南省群众艺术馆,先后任《豫苑》、《群众艺术》杂志美编、美术部主任、研究员至退休。乍看起来,岗位普通、职位普通。但是,对中原民间美术的至诚挚爱,就像效力神奇的酵母,让倪宝诚在普通的岗位、普通的职位上做出了大文章,在五十余年艺术与人生的征途上,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硕果。
一、根植中原沃土的参天大树
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聚集在这里的浩若瀚海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代又一代中原儿女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但是,长期以来,载于史书、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多是被诩为“大雅”的官定艺术品,而遗存在民间、依旧保留着大量鲜活的中华民族本源文化基因的民间美术珍品,却被士大夫斥为“俚俗”与“粗劣”,属于士大夫不屑顾盼,更不屑染指的“另类”。现在,我们也许会因为找不到一件这些曾伴随自己成长的民间美术品而感到失落;但是,如果这些珍贵的民间美术品淡出了我们的民族,那无法挽回的损失才是巨大的、惨重的!
倪宝诚似乎是先觉者。在他那里,可以看到数以万计我们已经看不到的中原民间美术珍品的收藏和近百种(篇)中原民间美术的研究成果。
倪宝诚说,他并非什么先觉。他把中原民间美术品当做宝物收藏,完全是出于对中原民间美术的挚爱,出于对中原民间美术生存状况的广泛调查和对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传承的研究。如果说,对中原民间美术珍品的无比丰富的收藏和硕果累累的研究使倪宝诚成为中原民间美术研究的泰斗和参天大树,那么,踏遍中原大地,在数万里中原沃土上进行的田野调查之路,则是成就他的艺术追求、完美他的人生品格的根基。
田野调查使倪宝诚从对民间美术的朴素的热爱转而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性的思考又让他毅然放弃他已有辉煌成就的美术创作,转而进行民间美术珍品的收藏与理论研究。一次次田野调查和民间美术品的收集,带给他一次次丰硕的收获,使他一次次极度地愉悦与激动。他发现自己应该把收藏与研究中原民间美术作为终极的艺术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取向。于是,他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坐标。
田野调查,让倪宝诚自觉担承一个本该由社会、由官方担承的保护,发展民间美术、挖掘民间美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层关联的责任。当他发现一位贫病交加的民间美术家、当他发现执着于民间美术却掣肘于资金的艺人,当他遇到为将要失传的艺术悲悯呼号的民间美术传承人,他都极尽自己的人力、财力、能力慨然相助。当他发现民间美术珍品,当他得到资深老艺人的线索,当他获知某种民间美术的传承谱系,他甚至不惧星夜,前往查访。
为了担承的这份责任,倪宝诚足迹踏遍河南大部分市、县、乡镇。他到开封、朱仙镇、滑县、内黄、获嘉、汝南、卢氏等地,跑遍村村落落,收集整理木版年画;他到灵宝、卢氏、陕县、洛宁山区,跑遍深山古镇,访遍村妇巧匠,收集豫西民俗剪纸;他到淮阳、浚县、淮滨等县,挤庙会、访匠人,寻根问底,收集研究泥泥狗、泥咕咕和泥叫吹;他到方城、平顶山、驻马店、安阳,遍寻石猴、澄泥砚、布老虎、编扎玩具、皮影、木偶和刺绣……他要把即将从人们身边悄悄逝去的民间美术的精品保存下来,供后人观赏研究、移植发展。
为担当这份责任,1985年,倪宝诚发起成立河南民间美术学会,编撰中原民间美术研究论文集《大河风》,为全省民间艺人交流、研讨、提升技艺与理论水平搭建平台,也为他的田野调查“插上翅膀”、“安上长足”,建立了“活的资料库、档案馆”。
坚持不懈的田野调查,提升了倪宝诚的学识和审美水准,提升了他借助濒临失传的乡土艺术洞察中原文化血脉纵向传播、横向互补的认知能力,开阔了他探询中原民间美术的学术领域。中原沃土上几万公里的实地调查、万余件田野调查得来的藏品、数百位交往的知心老艺人、信息量巨大的言语沟通与交流,鼓动着勤奋的倪宝诚写下了一本又一本、一篇又一篇关于中原民间美术的著作:《淮阳“泥泥狗”》、《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豫西卷》、《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河南卷》、《另类童话—民俗玩具》、《民间布老虎》等十多种学术著作和《河南民间美术概论》、《豫西民俗剪纸源流考》、《淮阳“泥泥狗”探源》、《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等八十余篇学术论文。他在《在田野普查中尝到了甜头》一文中,感慨在广袤的中原沃土数万里田野普查的丰硕收获,令他多年困惑不解的“尚黑文化”、“黑色剪纸”之谜,就是在田野普查时,在豫西陕县的窑洞中找到答案的。
鉴于倪宝诚的学术造诣在国内的重要影响,2003年被冯骥才先生聘为“中国民间美术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这标志着倪宝诚已经进入国家级学者行列。与此同时,他还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聘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这也标志着倪宝诚被正式确认为河南省民间美术学术界的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倪宝诚先后荣获文化部“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称号(1988年),文化部、人事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河南省劳动模范(1991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的“突出贡献奖”(2003年),河南省文化厅授予的“民间美术贡献终身成就奖”(2012年)。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他“文艺金鼎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他的著作《淮阳泥泥狗》、《大河风》荣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优秀奖”(2001年)。
二、中原民间美术研究的开拓者
倪宝诚的著述涉及面广、学术视野开阔、研究精深。如前所述,他的文章几乎涵盖了中原地区大部分的民间美术品类。他从寻根溯源入手,对“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豫西民俗剪纸、中原各地木版年画、豫西民间刺绣等中原民间美术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艺术特质、文化价值、审美特征、表现手法、制作技艺、历史传承、生存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内容,进行了形象直观、深入浅出的表述与解读,使现代青年和后人能够认知并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从事现代艺术的青年艺术家找到“民族化”的方向。
比如说,倪宝诚从民俗学入手,结合中原民间美术品,细说面及人人的十二生肖,专门讲了他对“生肖与民俗”以及“生肖与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研究,讲了中国民间鸡文化信仰,还说到虎,说到狗、兔与民俗,以及牛、马、鼠等生肖文化。对这些,他总有谈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文化……
但是,倪宝诚最感兴趣、认为有成就感的,还是对中原民间美术品的专门研究。
浚县大伾山是倪宝诚经常去的地方。挤庙会、访艺人是他每次浚县之行的“功课”。他对浚县“泥咕咕”兴趣极浓。他发表了研究浚县“泥咕咕”的文章《大美“泥咕咕”》和《浚县“泥咕咕”与鸟信仰》。文章中,他将浚县古庙会上以“泥咕咕”为总称的泥制、木制玩具的类别、产生的背景,甚至更为具体的产地都写得详细具体。他并且由此概括出“泥咕咕”就是浚县古庙会的文化象征。他从引用东汉王符的著述开始,求证浚县泥木玩具产生的年代,用南阳汉画像石《许阿瞿画像》石刻图中刻画的三个嬉戏的儿童及其所持玩具作为佐证,将浚县“泥咕咕”产生的年代提前至东汉时期。倪宝诚更多的笔触在于他对浚县“泥咕咕”的深层文化探寻与阐释。他认为,“泥咕咕”的称谓源于史前人类鸟图腾信仰,更具原生态文化意义,其文化内涵的普及性和深刻性波及华夏各族人民。他认为,中华民族对鸟的信仰和崇拜由来已久。信仰意识的形成源于史前人类生存的需求。他把对“泥咕咕”与生殖崇拜、中华民族鸟信仰的历史渊源与地域分布等层面的研究,作为追根溯源的佐证;还把淮阳泥玩中的“老斑鸠”和《左传》、马王堆一号墓帛画中的金鸟拿来作为比照和印证。多角度、多层面的阐释,使我们更加全面、更为深刻地认同他以广博的学识为扎实根底的独特见地。
倪宝诚对豫西民俗剪纸情有独钟。一遍遍奔赴灵宝、卢氏、陕县、洛宁山乡民居调查,一次次与村民农妇沟通交流、一幅幅精美剪纸的收藏,就像奔涌的洛河、黄河,涌动着他澎湃的心潮。他写了一篇又一篇评介、研究的文章,负责主编了《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豫西卷》并为之写下该卷的核心部分《主论》。
倪宝诚田野调查的足迹在朱仙镇、滑县、内黄、卢氏、汝南、新乡等中原地区的木版年画作坊留下深深印痕,也使他对中原地区木版年画的研究步步深入。他对中原地区木版年画生存与发展的疾呼,他在中国木版年画国际高峰论坛的演讲,他一系列关于开封等地木版年画研究的文章,显示出他木版年画最高学术水准与权威的风范。
要数对中原民间美术的研究,倪宝诚认为他最得意的应该是“三泥”: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淮滨“泥叫吹”。对这“三泥”研究的成果,既是他一生学识、艺术追求的一种展示,更是他研究民间美术理论最高水准的尺杆和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淮阳“泥泥狗”》,凝聚着倪宝诚大半辈子心血:书中一百多幅照片大多来自他的实物收藏,书中主论部分又是他几十年来无数遍的田野调查、艺人寻访、理论学习、专家探讨,百般努力,不断提高的结果。上世纪70年代以前,有多少人知道“淮阳泥泥狗”?倪宝诚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了“三泥”及其制作艺人,立即研究认定这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石。他撰写文章隆重推出、广泛宣传,在全国学术界引起轰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以“淮阳泥泥狗”为代表的“三泥”呢?
倪宝诚不久前又主编了《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河南卷》。在这本书的“主论”《小泥玩,大文化》中,他发布了对河南以“三泥”为主的泥塑艺术最新研究成果。这部新著是倪宝诚对中原民间美术学术研究的里程碑式的成果,也是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对中原民间美术至诚挚爱的又一奉献。
本文完稿之时,获悉《倪宝诚文集》已经付梓。这部汇集了倪宝诚大半生主要著述的皇皇巨著,是他对中原沃土挚爱的结晶,是老人中原民间美术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汇报。□
倪宝诚主要著作:
《淮阳“泥泥狗”》,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豫西卷·主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另类童话—玩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河南卷·主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倪宝诚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
祝仲铨 河南郑州大学
(责任编辑:何雯)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