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融会”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4-03-07 17:59:48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4年3月7日,贯通融会——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了艺术家刘斯奋历年来的著述以及所创作的古今题材人物画、《白门柳》人物选画、山水画和自书诗中的主要精品共七十余幅。展览共分为五部分:古风遥想、都市偶拾、丘壑寄情、《白门柳》人物选画及自书诗,全面呈现刘斯奋在绘画、书法、诗词、小说创作、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成就。
刘斯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在文化建设、学术研究、小说创作、书画创作上,都走出了不同寻常的路,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是一个单纯的作家,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画家,可谓多方位跨界。自己更愿意是一个文化人,一个深受岭南文化哺育、熏陶的文化人”。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荣获全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另外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他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评价说:“刘斯奋先生是广东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我们都知道他,最先知道他是他是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曾经拿到过中国文学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他实际上很多年前就开始画人物画,人物画也有比较独特的地方,按道理,刘斯奋先生的新文人画,按道理他会画一些超脱世俗的,比较清淡,人间烟火要少一些的人物画,这是我们原来的观念。实际上恰好相反,刘斯奋先生人物画的特点就是他的生活气息比较浓厚,非常有世俗生活的气势,我们可能解读起来有一点困难。这恰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地域特征,对于岭南文化我们熟知的岭南画派,我们看到这些作品大多比较关注生活、介入时代,甚至介入时代的变革。”
展厅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刘斯奋的人物画,包括古代人物画和当代人物画。刘斯奋在古代人物画方面的探索已相当成熟。他着意取法中国文人画舍形似重神似、舍客体再现重主体抒发、舍描摹重挥写、舍技术审美重文化审美的传统,并揉合西洋绘画对人体结构的认知,以大写意出之,自成面目。
与他的古代人物画相比,展览中展出的一批当代都市人物画,更是具有学术探索意义的作品。例如《车站流行色》、《四个与一个》、《第六张是沙发》、《新权力女性》及《都市窗口》等作品的创作,他以纯水墨的具有白描意味的传统文人画笔墨技法,逐渐从最初对带有历史沉积感的都市俚俗风情的关注,转向对消费主义影响之下现代“都市流行色”更为明确的文化审视。
梁江如此评价:“刘斯奋先生作为一个作家,他写得历史小说《白门柳》,本来是写明末文坛的一些历史典故,他画的人物画,反而画的是当代都市人物、下层的人物、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这种很有都市味道的,很时尚的特色,就是当今我们去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最常见的一种文化现象,很轻松、很时尚,很有都市化,如果说中国的城镇化是我们下一步下大力去努力的目标,那么广东应该说在全国是走的比较前的,所以刘斯奋先生敏感的捕捉到了这一点,在自己的人物画当中表现都市的、生活的、下层的人物的状态,这恰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变迁,体现出时代的特征来,所以我想刘斯奋先生正是在这点上体现他自己的个性,也体现出了岭南的特征。”
刘斯奋先生的山水画是他在人物画中涵泳多年后,又把兴趣延伸至山水画领域,并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因此在画法上呈现出多种面貌。技法上表现为物体、笔法、造型跟墨色上的互通,而随着对象、感受、情怀的变化而随时变换画法。其作品既继承传统又不拘于传统;既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又不流于险怪矫情。虽然画法时有不同,却始终予人以一种新鲜、深厚、雅致、温馨的美的享受。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传统审美理想的准确把握。
此外,展览中还包含了《白门柳》人物选画和多件自书诗的书法作品。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评价刘斯奋说:“作为当代的文人,比如说他长期领导着广东的文艺界。并且在长期的文艺的行政中,培育了他对文化视野的开拓和很深的思考,因为他在这个位置上所思考的东西都是大文化的问题。第二,除了他的小说,还有他的研究文章、散文、诗歌,大家都知道他出自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就爱写古诗词,培育了他很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修养。他来自这样的文人的修养也构建了他当代文人的身份。第三,他的融会贯通,不单单在他的书法,还在他的人物画、在山水画当中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并且涉及面很广,有了非常自如的驾驭艺术创作的能力,并且在这方面来讲,成为他作为当代文人身份的大板块。”
许钦松认为刘斯奋的艺术创作已经跨越了岭南画派的本身,进入到了当代理念中的探讨新文人画的学术范畴了,已经不仅仅是岭南画派原本我们所认识的固有的模式。许主席说:“刘斯奋已经打破了原本的框架,进入到他自己建造起来的属于个人风格的广阔的天地,这是他给我们带来的最有启迪意义的地方。”
展览开幕当天,中国美术馆还举办了以刘斯奋艺术创作为主题的研讨会。据悉,展览展出至3月15日。
(责任编辑:刘倩)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