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涛:艺术品市场本无“垄断”之说
2014-01-23 16:42:27雅昌艺术网
现阶段一些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收藏机构,习惯以金融手法操盘艺术品市场。比如,将看中的艺术家的作品“一网打尽”,以垄断、囤货、炒作等方式频频获利。这不免让人担心:有中国特色的“机构市”,将会使艺术品市场发生怎样的巨变?机构操盘之下,市场是走向秩序化还是更加混乱?
季涛(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院研究员):在目前这个状况下,一些价位高企的拍品,除财大气粗且具有初生牛犊精神的机构外,一般人都下不去手了。而这些机构会为市场带来更多理性,使艺术品市场趋于稳定。“散户市”中盲目地追涨杀跌会越来越少看到。
在目前这个市场上,作为“散户”的个人藏家,面对实力雄厚的机构,要想“掐尖”确实越来越难。其实早在几年前个人藏家就在机构面前“缴枪”了。这里面有几个原因:一是前几年市场太好,很多藏家已经把货出了,而出了以后就再买不回来了;二是私人藏家介入这个市场比机构要早,他们很清楚这些艺术品过去是什么价位,现在市场这个涨法,他们心里后悔,但又不甘心再买。同时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趋势:很多资深藏家,现在换了个身份,成为收藏机构的经纪人或者顾问,收一些佣金,帮机构选好的东西。
而和分散的私人藏家相比,机构收藏会更加注重体系性收藏。比如今年“横空出世”的张小军(虽然是个人买家,但背后显然有企业财力做支撑)在上海佳士得、北京苏富比、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的拍场上,买了包括赵无极在内的诸多油画和雕塑作品。我相信他并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但肯定有专家级的人物在为他“掌眼”。能看出他不是为了投资在买东西,他有自己专注的门类油画,心无旁骛,而对今年很热门的板块——比如黄胄,或者古代书画,也许就没有兴趣。总而言之,我认为雇得起专业团队把关,又倾向于系统性的收藏机构会越来越多。
另外,现在还有一些收藏机构,除了收藏顶尖艺术家的精品之外,还会做一些本应是画廊该做的工作。比如:用相对较少的钱购入某个还不是特别有名气的艺术家的一批作品,然后用办画展、出画册等方式助其发展,等真被“做”出名气了,机构可以从中获利。你可以说这是“炒作”,但我更愿意用“包装”来为它下定义。事实上,在艺术品市场的目前这个阶段,对画家的整体推广和包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无论是画廊还是收藏机构,只要愿意做这件事情,我觉得都是好事。总比让一帮画家自己忙活卖画,沾满一身铜臭气要好得多。
有人担忧,财大气粗的机构会造成艺术品市场某种程度上的垄断。至少我目前没有看到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在未来也很难想象。艺术品市场太大了,纵使是有雄厚实力的机构,也很难对某个艺术家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垄断。即便是想垄断,现在这个已经相对成熟且价位高企的年代也不是个好时候,因为首先是作品太过分散,其次是付出成本太高。
观点来自于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董晓帅)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