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与幻境的底色
2013-04-13 09:08:55
Nostalgia at MoCA
怀念—东亚当代艺术展
2012年2月18日—5月1日
上海当代艺术馆
因为有着相同的名字—“Nostalgia”,塔可夫斯基那部饱含着抑郁、希望与孤独的湿润绿色的电影迅速链接入记忆库。多米尼克,片中那个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日益崩坏的世界的人,他的坚持直指决绝之地。那种冷硬而宁愿鱼死网破的挣扎如惊雷乍起。这里的“Nostalgia”在踟蹰独行中呈现出对于纯粹精神领地“乡愁”般的情怀。东亚范围之内的“Nostalgia”本也有着属于特定地域的坚硬和坚持,冷硬的背后是曾经被殖民被截肢的历史、文化,直至传统。然而,这次的展览所呈现出来的“怀念”更多地具备了文学性的叙事形式,质地柔软得如同一颗入口即可融化的糖丸。即便本次展览的初衷也包含在迅速全球化的当下社会中寻访正在或者已经失去的传统、记忆、艺术形式的目的,所有存在于东亚地区的那些几乎要将根基连根拔除的动荡、无可挽回的变迁皆因为整个作品基调的柔和与诗意而蜕变为一场粉红底色的幻境,显得有些软弱,仿佛一种无奈而又经过了粉饰的喃喃自语。如果怀念只有纯粹的感觉而没有扎入泥土的痛楚,这样的怀念必然显得无力。
幸而其中有些作品在柔软的怀念之外还携带着更加丰厚的质地。日本艺术家出光真子的录像作品《在轻井泽》以黑白面目出现,1970年代末的东京近旁的旅游地人流穿行不息,节奏混杂、停顿、加快……人流的穿梭如此频繁而迅疾,几乎接近如今变迁的速度,难以停滞的脚步似乎像很多块橡皮擦,将一个地方的面目蹭得愈发模糊。信手拈来的影像中反差强烈的黑与白呈现出曝光过度的效果,过度,无论是影像本身的曝光还是人流的速度都在被“过度”转变为不存在,或者形象的模糊,记忆在这样的“过度”之中很难保持正常的痕迹。
韩国艺术家李柱龙的《河岸》、《无界》和《红色岛屿》占据了展厅的一角,以宁静的存在状态与《在轻井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旅途中拍摄下来的岸边卵石被放大后安置在有机玻璃的框架中,这些经过了时间打磨的质感圆润而内心坚硬的物质在展厅中的存在方式更接近标本的展示,其中的生命感与呼吸已经完全从岸边的原型中抽离出去,因而显得轻薄。时间,在打磨中赋予岸边之石以特质与活力,同样在拍摄与展示这一系列行为中,时间则将这些石块变成一片苍白的纸片。记忆,也如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那些留下的与抽离的、那些遗忘的和被添加的、那些牢记不悖的以及被篡改的,都在时空的转换中难辨真伪了。这时候,也只有近乎偏执的坚持才能挽留一丝真相吧。另一位韩国旅德艺术家宋贤淑的每一幅布面蛋彩作品都以完成画作的笔触作为题目,数字是抽象的,她以数字抽离出画面中所描绘的实物,将每一件不同的东西归结到同样的范围—数字之内,其中的思考倒是非常巧妙,有了不着意的禅味。
韩国艺术家元性媛和日本艺术家泽田知子对于往事的回放手法则各具特点。泽田知子的作品《学生时代》系列模仿了各个不同学校的班级合影。艺术家本人一向善于“扮演”,在这里她成为合影中的每一个人—从学生到老师。这样的“回忆”中吸引人的刺点在于平静之下的讽喻,那些本应该迥异的个体在集体照中的身份通过制服与规训逐渐变为千人一面的状态,不同的微笑似乎在一声“茄子”号令之下凝固在同样的一张脸上。这样的“扮演”与辛迪·舍曼的各种分身构成了现代社会关于统一与分裂的变奏。元性媛则以自传体的方式描述了她的童年:《1978年七岁》系列。拼贴构成的场景以违反透视的角度展示了记忆中的环境,物件、建筑、人物等等的比例失真故意呈现出孩子的视觉感受。那些混沌厨房和卧室中生长的树木,站立在橱柜的旁边,甚至从椅垫里伸出来。室内与户外在孩子的感知中本来就没有明确的界线,真实与幻想也同时存在。路上遗落了一块大过房屋的被咬过的饼干、大大小小彩色的玻璃弹珠一直延伸到飘着彩色纸船的“妈妈家乡的大海”。女孩找妈妈的过程如同一次重要的探险,她把红线从家里一直拉到每个经过的地方,另一头则是一只画着妈妈面孔的纸飞机。尿炕的经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在真实记忆还是在突然惊醒的梦里都成为从床下留出门外的小河。童年,存活在多层次的海中,是一块一层现实、一层幻想的夹层饼干。时间也可以在同一幅画面中变幻,眼看着树叶由金黄到枯萎直至落成了光秃秃的枝条。于是,这里的怀念成为属于个人的无可置疑的真实经历。
中国台湾艺术家涂维政的多媒体装置作品《多宝阁壹》将整个展览所触及的层次深挖了下去。由《字花台》发展而来的这个巨大的装置如同一个微缩游乐场,八音盒清脆的音乐声将时光重置到富于回忆性的感受之中。多宝阁里五花八门的仪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及周围环境的变迁,而其中的玩具、万花筒、西洋镜和视幻转盘则通过让观者参与的形式唤醒游戏的乐趣。正当你认为作品努力邀请你回归童年之时,却发现以音乐盒跳舞人的节奏运动的画面中是一个现实中的人,西洋镜中的上海外滩夜景同时提醒你:现在就是现在,你并非搭上了时光穿梭机。然而,在营造仿若真实的幻境的同时,艺术家又将现实场景和人物插入幻境,质疑起当下存在的真实性,就像那几个被做成了皮影的人物影像一样,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地运动着。
(责任编辑:李娟)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