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清新 闲和趣远

2013-03-27 14:55:39 作者:梅启林

  Mei Qilin's Art Notes

  山水画独具个性的笔墨与审美内涵决定了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绘画形式,而是具有一种诗意内蕴的文化形态。中国山水画重理法品味与身心体验,在审美品味上追求神、韵、气、势、意、趣、自然、笔墨,以书入画与以线造型以及色彩理趣,其精神内涵是天人合一。山水画中所含有的文脉理念和审美指向,已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相联系;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基点是虚实相生、阴阳互换、有无既二而一的哲理;与天地精神的——“道”联系在一起了。状写山水,原来不止是为了描摹大自然的形状,它更是一种认识自然的特殊途径,是体道、悟道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山川河岳的写照以求将“道”融入画中。 清石涛《画语录》中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意思是说画家不知万物之内在生命,用墨就没有灵气;用笔不知道物象的各样形态,下笔就不会有神。“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知晓了乾坤之理才可画出山川的本质。揭示了艺术源于生活,源自自然,画者应该走进大千世界,去观察体会物象以“求格物致知”。我对平凡的丘陵、杂树、闲云、静水、冬山、寒林、山村、田园情有所钟。这些都是我非常熟悉的体裁,我的故乡在豫南一个小山村,在那里我生活了二十年,家乡的山不高却郁郁葱葱,小河的水不深清澈的可以看到鱼儿在水底慢游,房前房后种瓜种豆,梯田沿着河堤弯弯曲曲地一直排向山腰。每当我拿起画笔时,那些熟悉的景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些充满田园气息的景物本身就赋予水墨山水画以诗意般的内蕴。

  我的淡墨山水画缘自一次出游,2001年冬季我去永乐宫游览,顺道去了一趟豫西三门峡。此地地貌皆平凡的小山坡,因土质松软,雨淋水冲,其间沟沟坎坎变化异常丰富,乍一看到这片自然风景时使我砰然心动。那日正值天气阴沉,近处遍地稀落枯黄的野草随风摇弋着,远处袒露的山坡赭墨色的山体结构,层次廓清地步步退向苍茫的迷霾之中,一连饱览几日,写得一摞速写才作罢。随即在案头上又反复实验,以古法求之不得,试验多遍,然觉古之须眉实难安在我之面目。反反复复,几经反彻最后以淡墨为之方得当日所睹之感受,欲借此地创自家面目的水墨山水画,力求作品有一些新意。

  作山水画的人应该明了以古人为师是学习理法,以自然为师是获得蒙养以求有所创新这个道理。关于创新古人所讲不外乎有新意、有生意、有生气。苏轼尝谓“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是指艺术贵在“清新”而又自然,无造作痕迹,如此方可突破前人藩篱,有自家面目。十年过去了,又去过几次三门峡,愈发觉悟此地丘壑合我山水性情。

  我喜欢用淡墨画寒林,因为这种载体蕴含着自然的“萧条澹泊”。古人云:“萧条澹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以淡墨画寒林能够抒发我内心深处那淡淡的忧郁,也比较适合表现“闲和严静”的意境。寒林寓含着萧散冲淡之味,不象夏天的树木那样郁郁葱葱,它们虽然远伫荒郊野岭,虽经风雨霜冻、冰裹雪压却练就铮铮铁骨不畏严寒,风吹不折雪压不倒的本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我的画用墨追求淡雅清润,虽是淡墨依然蕴藉着丰富的层次变化:即淡而厚、清而雅、润而沉、透而秀。淡而能厚,是气厚,虽也用积墨,但厚中要透、要清、要沉着,总体的意象是要有“清新”的韵致,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有时代的笔墨新意。淡之用,天然高洁,冲虚而简静,以平和胜强烈,以虚渺胜结实。在凝练、菁萃的笔墨中表现心象的宁静与超脱。幽淡天真之境界,是一种色相皆空的晶莹世界,无念、无相、无住的禅境。唯其闲和、清旷、明净、幽淡摒除一切杂念,心灵与自然契合一体方能达到。

  荆浩评价前代画家张璪时说他的山水画“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王维的山水画“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项容的山水画“用墨独得玄门”,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在荆浩的认识中,山水画的水墨黑白之道,不是对于自然色彩的无视或摈弃,而是将自然物象复杂的色彩进行高度的归纳和深层解析,对水墨的运用亦随之成为山水画的不二心法。

  水墨山水画之“道”在于人的修身养性。苏东坡论画时说过:“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心为物所困扰,思就不能专注。“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空”就是“虚”,就能少一些欲望,不被贪念壅塞聪明,自可接受外界的有用之物,潜心学问;静,便不会被外物所扰动,安贫乐道,与世无争;淡泊,才能拒绝一切幻想和现实的诱惑;“心远地自偏”,虽住于闹市,亦能保持那分闲云野鹤般的心境。

  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即便是色彩浓丽的山水画,也表达着清雅出尘的画意和散淡悠然的审美观念,这种萧散冲淡之味在山水画的传承过程中更是发挥到了极致。水墨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从唐代起便在画坛崭露头角,经过五代两宋的发展完善至元代,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备的绘画理论与技法语言体系,可以说,水墨这条线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主线。

  我的山水画里少有浓艳的色彩和乌黑的重墨,视觉上的剌激感是否不觉强烈。我喜欢平淡、朴素甚或苍凉,但更多的是平静中和、素雅恬淡,而意境大多源自道家“虚静淡远”。古人云: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致虚极,守静笃”。虚静之美在于意沉心思,那些虚极、淡极的墨色,几近于无的状态的浑然意象,则如“烟笼寒水月笼沙”般的恬淡、空蒙、冷寂,格调高清,意境悠远;气象萧索而清旷浩渺。在审美上同样能给人以神秘和无极之感。老庄都反对过于雕饰华丽的色彩,主张以朴素为美。老子“五色令人目盲”、庄子“五色乱目”、“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思想,对山水画具有深远的影响。《山水诀》开始就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认为水墨的颜色最符合自然的本性,水墨山水应在绘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茶余饭后坐对恬淡清新的山水画时,希望能给人以陶人情操,予人以清净出尘的审美感受,于世俗生活的繁忙与沉重中得到心灵的休憩,成为人们放松身心、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

  陶渊明的田园之居,便是从山水之间感悟出大自然平淡从容的真谛,趋于庄子所言的“坐忘”之境。山水画创作常常将宇宙的生命之美与人的内心的美感体验融为一体。宗炳就认为只有在遵照自然山水客观形态的基础上,在人心与自然这种默契的感受之中,画家才能做到“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达到山水画体道悟道的目的,达到作品的至高境界。宗炳,《画山水序》中提到“灵”、“动”两个概念不仅是画面里深藏的思想哲理,更是画者内心所感受到的包藏在自然山川之中或山水画里、对人的心具有荡涤性和震撼力的生动气韵,也是自然山水的美景在人的内心里所激起的审美涟漪。这种天地精神与人的审美感觉化合为一的审美观念,从宗炳的“含道映物”到郭熙的“林泉之志”,以及道家的无为,主张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亲近自然、寄情自然、抒写自然的过程中,也将自然无为、朴素恬淡的人生境界与艺术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山水画皈依“道法自然”为特征的美学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也就顺理成章了。

  自然界无数的物象无不充满生机与清新鲜活而又无时不在变化着,师法自然时既要兼顾自如的笔意,又要能统筹物态之理的意象任性抒写,使笔墨言之有物。状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性情,山水画在于借笔墨抒写人的精神思想,是“天人合一”体悟心源的艺术。画家要以心接物,由“造化”而入“心源”,使审美客体的(天——人)二者容为一体。以笔墨去表达内蕴诗意的山水画,“墨受于天”而“笔操于人”,笔墨是人格的外化、是学识、修养的集中体现,是思想之境界。“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是通识所发,是旷达之旨。“非学道有得者,不能言也。”古人面对自然,注重的是个人的感官的满足与愉悦。在这样的自然观的主导下,大自然充满了那种极有生命力的清新之感,与人的生命的思考融为一体。那么,自然之道便已直接进入了画者的精神世界。所谓“绘事必以微茫惨澹为妙境,非性灵廓彻者,未易证人,所谓气韵必在生知,正在此虚澹中所含意多耳”。

  中国山水画的绘画语言中,笔墨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单纯而又富有变化的水墨语言,体现了大朴不雕的自然精神。它塑造的不仅是自然物象的形与神,更是天地自然的形与神,也是画家自我的心灵痕迹。时下多元文化共存、各种艺术形态并美、多重艺术元素共通的今天,思想境界更要保持淡泊与从容。通过笔墨状写具有恬淡清新、闲和趣远的山水画,不仅有可观可游的景,亦有那些不可触摸、难以言说唯可心会的“气”、“韵”、“意”、“境”以及“思”的意象,才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及山水文脉的正道。

  水墨山水画无论画什么题材,最终评判的还是笔墨和境界,而笔墨是个性的、隐秘的,境界是属于绘画的人自己的心性对“道”的觉悟。我的画崇尚恬淡清新,这种冷逸的境界,是幻化的情感,是精神的象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任编辑:李娟)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