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之秀
2013-03-21 13:23:11
我们的清明上河图
这是一幅划时代的城市新长卷,与旷古久远的历史长卷紧紧相连。今人在历史的画卷中加入了现代色彩,使得画面具有鲜明透彻的隽永美,就像一幅水色氤氲的山水画卷,让人赏之不厌,观之不倦。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长淮湿地:
阳光下的沼泽
湿地是一片梦幻,沉入梦乡,你能体味到生命的真谛。生命的脆弱,大自然的美丽,风轻云淡的温柔,让人有片刻入梦的经历,关注这片美丽而脆弱的土地,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湿地,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淮河湿地的故事很漫长,开始讲述它,以至于用生命所有的岁月也无法讲完。
在古淮河畔行走,沿岸是葱郁的灌木丛和近水的沼泽。
这里滋长着蒲公英、菖蒲和野蒿,以及大片轻狂和放纵的植被。河边树林葱郁,河水宁静,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夏天,连阳光都分外明亮。
阳光下的沼泽,反射处片片镜子样的闪光。
晨飞的候鸟,周身温暖,能沐浴到那种湿漉漉的感觉。
古淮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一条大河。
淮河上游雨量充沛,把两岸的平原和三角洲变成水乡泽国,沉淀出一片肥沃的湿地,适合谷物生长。新石器时代,青莲岗原始人群寻找合适居所时,发现了这一片富饶美丽的土地,而后定居下来。他们在沼泽湿地旁,开沟筑坝,耕种畜牧,种植小麦,使这个地方成为著名的粮仓,人们继而开凿运河,疏通航道,使这里成为连接中国近海流域南北黄金大通道。
古淮河是两岸人民的生命之源,淮安则是古淮河馈赠的厚礼。
这正应了古希腊的那句箴言:“我就是一切——过去、现在、未来。”
这里的沼泽地,属于河流湿地型沼泽地,是古淮河的“肾”。
沼泽有三类:木本沼泽、乔木沼泽和灌木沼泽。
古淮河畔的沼泽,属温带木本沼泽。
水中的香蒲、水葱、芦竹、茶菱、红莲草、一枝箭;岸上的水柳、水杉、池杉、紫堇、洋槐、杜鹃、落叶松、白杨;甚至林间树下的小苔草、半枝莲、蒲公英、皂角刺、蛇舌草、车前子、瓜叶菊、桃金娘、荨麻,层层铺开,与水面、水岸、灌木组合城沼泽植物群和层次分明的风景透视线,形成了高低起伏的林冠线,为水色景象带来别样的意境。
许多沼泽植物的地下根须非常发达,有特殊的繁殖能力,能绵延很远,再钻出地表,长成新的株苗。水枝锦生命力极强,随便地长在水边,一蓬蓬,一支支,开春后立马就能窜好高;欧慈姑的叶子露出水面,可根须扎得很深,她带有欧洲的血统,长得就是高大;雨久花开出一片淡蓝色,像只飞舞的蓝鸟,叶色翠绿、光亮素雅,是水生花卉中的仙子;这美人蕉可不是岸上的,而是水生的南美品种,紫色花蕊,亭立腰肢,极像一位风靡歌坛的南美女歌手。
这样的景致组成了一个多样性的阵容,朴素而绚丽。
这是淮水呵护我们的摇篮,那轻轻流动的河水就是我们的摇篮曲。
淮水带着诗心、诗意、诗情和美,上路了,奔去了。
这使人想起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种子圣殿”。
生命之静:
把心遗落在天地氤氲中
“尽日无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亮丽绚烂的苍翠版图里,所有生命都挺拔俊秀、生机盎然、簇拥向上,彰显生命的力量。城市里有一块不加雕琢的湿地,仿佛每人心里就有一对自由戏水的鸳鸯,引人憧憬,令人向往。
一个五千亩的古淮河生态公园,一夜之间,像梦一般出现在城市的边缘。古淮河湿地以独特的湿地景观、幽雅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态资源、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铺展出优美的生态风情画卷。
走进古淮河生态公园,高大的树木遮成凉爽的树荫,满地的绿草铺成养眼的地毯,水流、小瀑布自远处奔来,喧嚣与浮华顿时远逝,博大、包容、蔓延的静谧,像清新空气一样,让人的心头铺满无比洁净的梦。
一个宽大而又深邃的灵魂在幽静中徘徊。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和样态?
是一种静,一种“生命之静”——
古淮河生态公园最本质的特色,就是“生命之静”——
谁走进这里,都能被这绿色的静融化了。
在新区建设之初,清河区提出16字方略——“战略引领,文化铸魂,生态护貌,和谐共生”的理念,以“依形而立,依水而建,突出生态,注重文化”的指导思想,在生态风光带的基础上,建设古淮河湿地公园,启动清河古淮河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打造水活景美的生态环境。
古淮河特产丰富,水中有30多种水生动物、20余种水生植物;岸上有30多种草本植物、30多种灌木、100多种乔木及部分竹类等;栖息30多种飞禽走兽,体现了古淮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古淮河湿地公园正按照生态园区标准建设,划出三个保护地带“湿地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周边景区控制区”,和五大特色保护区,即“湿地生态保育区、湿地自然景观区、湿地文化展示区、地域文化展示区、人口文化展示区”,对湿地水系和植物资源、湿地地貌、民俗风情、历史文化遗存进行综合保护。
保护湿地成了头等大事。
湿地环境给人的心灵体现是前所未有的,湿地文化涵盖的知识课题是博大精深的。置身于古朴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五彩缤纷的野生动植物,正是今人亟需补充的文化营养。
古淮河清河段全长35公里,沿途散落着水岸植被、林地、台坡、村落,人居环境自然清新,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按照整体整合思路,修复湿地植被,完善岸线设施,改善湿地环境,这将赋予湿地新的文化元素。
身处水岸,侧耳聆听。
月色远逝,白鹭初眠。
留得柔风在树梢弹奏,相伴温熟的梦乡。风乍起,水面清波皱起几缕浮痕。水岸树木林地间飘散着香蕊,浸入朦胧雾气。一片片森林在夜光中塑成守望的剪影,心浸清寂,宛若梦境。
这种静谧,使人愿把灵魂在此托付,愿把心遗落在天地氤氲中。
这是一幅温馨的淮水画卷,一首浪漫的生态长诗,一片忘情的天与地。
梦幻家园:
惊起一滩鸥鹭
白色的精灵静静地飞落而来,风轻轻地吹着洁白的羽毛,徜徉水岸,独享清净,便一遍遍梳理,一次次起舞。聆听水之流动,置身绿意盎然,白云几朵头上飘,两岸绿色皆画廊。
在古淮楼上眺望,最悦目的是那群白鹭。
古淮河畔,水流平缓,似带似镜。
一群群白鹭在低空盘旋着,在郁郁葱葱的绿地上,发出阵阵清脆的“嘎嘎”啾鸣。
蓑毛雪白,流线身型,铁色长喙,青色脚爪,粉红色眼睛。
数十只白鹭,在河边湿地中觅食、亮翅、独立,嬉戏。
蓝天、碧水、青草、白鹭,放眼望去,如入画境。
一只白鹭竟飞停在牛背上,做单腿独立。
老水牛悠闲自得,甩尾吃草,乐得白鹭在牛背上舞蹈。
这是被称为“牛背鹭”的白鹭族群。
“时有双鹭鸶,飞来作佳景。”这群白鹭是从北方飞来的,见到淮水清澈,草青水美,便停住了脚步。
为了白鹭和白鹭一样的生物们,清河人的心紧贴着自然生态,构思自己的审美观。在“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清河区拆迁湿地范围内3000多户农居,规划河道、修复植被、依史重建,对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保护和恢复,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原有风貌,突出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形成地方植物品种的特有植被,吸引了更多的动植物进驻。
白鹭湖公园,原先是五个窑厂取土后的大坑水塘。
建一片新家园,白鹭们能认可吗?
建成白鹭湖公园后,如果白鹭不来了,就意味着建设是失败的。
白鹭湖边有一片意杨林,郁郁葱葱。新区管委会从老百姓手中卖下这片树林,保留下白鹭的家园……
一个轻纱薄雾的早晨,人们守在湖边,朝天空望去。
白鹭湖公园建好了,朱栏回廊,碧水弯弯,水域面积很开阔。
白鹭们来不来呢?昔日熟悉的觅食地换了模样,它还认出自己的家吗?
在一双双期盼的目光里,在众望所归中,第一只白鹭尖兵一般从天而降,紧接着,一只只雪白的精灵呈梯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白鹭们羽翅闪闪,跳跃着,歌吟着。
人们在心底发出一片欢呼!
“白鹭青莎岸,红莲碧水湖”。
一对对参加集体婚礼的新婚夫妇,胸前佩戴着红花,并肩来到白鹭湖边,为白鹭投食。
远处的白鹭忽飞忽立,发出自得的鸣叫。
新人的眼中满是幸福的喜悦,扬起的臂膀,飘荡的婚纱,与碧水白鹭融成一幅典雅的画面。
爱鸟的人们越来越多,那分越来越重的自然情怀,如淮水一样在心头荡漾,那情怀是被这绿色的梦境培养的,正在日渐变成幸福美满的故事。
湿地里,春水为胜,一河碧烟。白鹭依偎着河岸的垂柳,相伴着草丛的花朵、摇曳的青苇,和不时掠过的小鸟打着招呼,相守着这片鸟的天堂。
春天里,当白鹭晨歌的时候,更多的人们来到古淮河湿地公园“同心纪念区”,共同种植同心树。一锹锹挖下,一株株栽起。浇上水,培上土,小树在春风里笑了。
树多了,鸟儿就多了;鸟儿多了,家园就美了。人们徜徉景区园林,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蛙鸣鱼翔、梅芳柿红、桃红柳绿、芦白桑青……
这是我们的家,这是白鹭的家。
流水潺潺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瑰丽晨曦中,天边飞来大群白鹭。
飞翔的飘逸,掠过的羽痕,在天空划出美丽的轨迹。一只只鱼贯落下,落在白鹭湖边和古淮水岸,轻躯鹤立,翩翩击翅,将飞未翔,飘忽若神,翩翩惊鸿,仿佛轻云蔽月,流风回雪。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白色精灵们,你们好吗?
在水一方:
那会歌唱的平行蒙太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淮水侧畔碧绿的景致,如风如雨,如思如慕。青青幕帘,湿湿丛林;袅袅长风,淡淡炊烟。真正的乡野之趣,在那近水岸,在那密林中,在那虫吟鸟鸣间。
古淮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
这里河川交错,水网密布,年平均气温13.6℃-14.7℃,年平均降水量940毫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使得无数生物生息繁衍。
都说道:水清碧透,可以画船听雨眠,岸边赏映月。古淮河生态文化景区,处结庐之境,揽烟水之胜,听荻芦散花,品文史风流,在盎然诗意间流连,情愫如泛舟破水般跌宕,万千感慨在心中缓缓舒展开来。也许这正是古淮河带给人们最本真的感觉,身处其中,心绪是淡定的,纷繁尘世,已然悠远……
这里,最大的特色在水,水为生态之魂。
水丰草美,水岸温馨,水木柔情。
一河如带,三湖环绕。
古淮河畔,白鹭湖、青龙湖、清涟湖环成一圈,如美人颈上的项链。
如果以电视镜头来表达,这分明是一段平行蒙太奇的画面。
白鹭湖公园因白鹭而得名,376亩岸域水面由窑厂取土坑引古淮河水疏浚形成,白鹭划着优美弧线,给寂静的湖水平添一抹生动。此时遥看湖景,一动一静,动静有致,最可入画入诗。休闲之意,放松心境,皆目追白鹭之翼,遥念长空,一色美景,早已入心。
青龙湖铺展平直,400亩水景资源,取“清河”之青、“农村”谐音之“龙”,二者合一,意为龙腾新区。无山而水清秀,有林而草木盛,湖面宽阔,碧波透明,环境优美。或观光,或娱乐,或野炊,让浪漫心情与湖鸥齐飞,与婆娑树影同入逍遥梦境。青龙湖,名不虚传。
清涟湖绿荫笼烟,435亩的景色偎依着开元国际大酒店,河岸浅滩,植被丰密,倒映着酒店芳容,形成餐饮、休闲、嬉戏于一体的滨湖风光带。
净潭广场为一湾月牙形小湖泊,精巧玲珑,若案头明镜。“净得透明,静得无声”。静的是心境,难静的是风儿吹过的涟漪。
生态公园小瀑布,流水潺潺,跌下三级石阶,虽小,却也有倒挂前川的气韵。
灵鹊湖,湖水清澈,犹如恋人深邃幽蓝的秋波。柔情,深不见底;清澈,泛起粼光。谁看了都会感叹,只为这一片碧色天地,愿永远守侯着心的宁静。
双雁湖,涓涓倾泻,奕奕清尘。历经无数次荡漾,再回首,发现双雁代表着友爱,这一蓑烟雨润泽的土地,爱是心中至高无上的追求。
鸣琴湾,水泊幽静,静听落针。林间有女子鸣琴,梢头有鸣禽相伴,一唱一和,琴在林间,禽在林梢,化成一缕知音流韵。
旖旎桥、同船渡、青浦宫、灵犀桥、漱玉溪、情相涌、莲子亭、同心林、并蒂廊、许愿树、淮风台、双凫桥、同心广场、鹊仙引渡、鹊桥、比翼亭、合欢亭、凤凰廊、和瑟桥、琴瑟和乐亭、千年渡,一一画成悦目的风景。风过处,芳草生馨,柳枝轻柔;碧水粼粼,翠竹成行;绿水入眼,原生原味。
就这样,若干个小水系,汇成了近万亩的古淮河文化生态大水系,组成了一曲大合唱,万千植被以甜美的天籁般嗓音吟唱着、歌颂着、赞美着,沉浸在独特的自然生态天地里,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生态景观和生态小气候。
城市的湖泊是城市的眼睛。唯有眼睛,承载的内涵就有深度。这双眼一直深情地凝视着:看得见你的哀伤,看得见你的快乐,看得见你的历史与今天的故事。
古人登山临水,乃陶冶历练;今人在这样的天地里,看满岸翠色,听天籁之音,让人进入一种淡泊逸远,悠然忘我的自由境地,这是何等的洒脱……
单论风光美景,还不足以打动人心。
用凝聚文化的力道打造景致,古人两千年前就践行了。
在文化和精神层面上追求恢弘大气、不断创新,将绿色生态的家园引入城市,使之成为城市形态、生态、载体、空间的主要内核,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美属于整个世界,而她的博大与深情却让整个世界在瞬间完全归属于淮水。
生态美就是生产力。
这样的景致岂不叫人心灵震惊?
行走之美:优雅弈局让生活行走成玛瑙棋子
步入清河新区,则踏上心灵回归水岸的自由之旅。只要用心去聆听,去抚摸、去感触,就能感到绿色的生机在这里如水飘浮,古淮河的历史文化气息与新时代的文明之风,在这里情景交融。
斯人爱水,更爱斯城。
这座城是用“一张图纸换来的”。
13、4平方公里的新区是以绿色城市化理念打造的“人本新城”。
图是纸上的,画是眼前的。
一条碧带,清风徐,白云舒,柳枝柔,涛声静卷,一河清幽。
规划上每一笔、每一线、每一片,都是反复论证、精心揣摩。
但见莺啼翠,桂飘香,廊回曲,亭绕絮,树摇清波。一棵树、一条河、一面坡、一片植被,尽在呵护、亲近、浇灌、栽培中,投射着现代美学与哲学理念。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对手不是别人,恰是人与自我、与内心、与眼界、与心胸。
这是一盘晶莹剔透的玛瑙石棋子铺排的优雅棋局——
这一盘棋局,犹如水墨浓淡的书法——浓墨染块面,淡墨潆线条,中有晕色过渡,人本内涵、生态理念蕴育其中;道路、建筑、文化场馆、生态地带,生机勃勃,妩媚灵动,形神兼备;
这一盘棋局,状如铁笔银钩的勾描——融具象与表现、写实与抽象、细腻与粗犷于一体,水岸平淡疏朗,丛林旷远明瑟,远景清风逍遥,近物自然清新,意境冷隽飘逸,铁笔翰墨,神乎其技。
这一盘棋局,声似阳春白雪的琴音——绿色生命为主旋律,大河碧水,清雅空气,烂漫花草,亭亭乔木,组成浩荡交响,行气如虹,亢丽明快,真挚而充沛,激情而磅礴,真如行云流水,波澜跌宕。
这一盘棋局,恰似立体三维的动画——色彩鲜明地铺展出新区明天的大全景,透过画面可见创意、可见留白、可见尽美的城市功能,可见未来的思考空间,在被崭新理念刷新的土地上延伸,她昭示着新区美好的前程。
清河人悉数梳理着自己的思路,将城市发展史翻到“新型城市化”一页。
探索新路:清河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规划
【核心理念】城为人建,发展为民。
【发展定位】清河“新型城市化”主题文化发展定位:南船北马、商贸名区、美食天堂、婚庆之都、生态新城、和谐家园。
【战略目标】清河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组团式城市集群,打造“两城、两区、两带”城市功能区(2011年6月,清河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 打造具有绿色低碳经济增长能力的都市产业。
【战略举措】战略引领、文化铸魂、生态护貌、和谐共生。
人本魅力:清河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定位
【清河城市化发展战略构想】
实现历史性跨越——由农村走向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变化。坚持走绿色城市化之路,以“人本新城”的规划理念,打造“南船北马、商贸名区、美食天堂、婚庆之都、生态新城、和谐家园”,突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齐头并进,加快“两城、两区、两带”的功能区建设,建设一个实力强、城市美、环境优、百姓富的新清河。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实践】
建成新型城市化发展新理念、新模式下的创新区
建成新技术、新成果推广转化的先行区
建成新经济、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区
建成功能齐全、业态多元、产业兴旺的服务区
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区
弘扬智慧:清河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体制创新
突出生态、产业、文化建设互动互进,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发展为民,让利于民,与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功能优化、环境友好、文化传承、以人为本、发展高效为内涵的“新型城市化”理念,以“十个先行”的理念,用一张图换来一座新城,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优良生态维护自然空间,坚持发展为民,与民共享,让百姓真正成为城市化成果的分享者、消费者、权益者,追求低碳生活,城市生态绿化,资源合理利用,提升人文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文化铸魂:清河城市主题文化的培育与发展
坚持用文化提升规划水准、建设品位、管理层次和城市经营价值。深入挖掘古淮河文化中蕴含的淮水、淮人、淮史资源。把名人名著文化、淮扬美食文化、中华婚俗文化、生态文化、明清时期江淮流域的建筑文化等有机融入到新区项目建设中,嵌入到新区产业发展中,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特色之城。凸显城市文化生态,打造标志性城市建筑。凸显城市景观要素,弘扬城市化建设生态文明。凸显城市文化底蕴,营造水乡绮丽多姿的地域特色。凸显城市建筑美学,构建城市建筑与景观的群落之美。
诗意栖息: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家园
清河新型城市化远大目标是,建立绿色城市化,以集群型、循环型、低碳型、生态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发展新模式,坚守城市化进程的人文自觉,传承历史文明,彰显城市个性,弘扬城市特色,让城市成为我们理想的家园。绘制“生态新城”走向,打响“休闲之都、生态旅游”品牌。凸显城市化产业特质,打造低碳绿色环保产业集群。高品位生活方式与高质量生存追求。“清河模式”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具有独特魅力和竞争力,完全符合清河发展实际,富有极强的生命力。清河正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特色鲜明、文化深厚、理念先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实践个例。
乡村诗篇:
庄子说:你知道鱼的快乐吗?
常说这是“地球之肾”、“生命摇篮”。其实,伫立在时间的背后,静候那斜风细雨,看那花开花落,更能体会到她孕育人类生命的博大与神韵。这里离海还很远,但面向湿地,也会春暖花开的。
规划图纸上,清河新区以一片新蓝标出。
那是新城荡漾的生命之蓝。
那蓝到现实中去寻,活生生地可见。
朝河边走,小溪那边去。
大片的树林围着小湖泊,像绿鬓淑女临妆照镜。
孩子们撒欢地赤着脚去捉鱼、捉虾。
鱼虾,是水中的精灵。一时间,水天翻覆,鱼虾们四处逃窜,白花花的一片,在阳光下如碎银。
青鱼之乌、草鱼之黄、鲢鱼之银、鲤鱼之美、鲫鱼之秀、鲇鱼之纯、鳊鱼之肥,划鳍摆尾,各不相让,在水泊里闹成欢乐交响曲。
空中有鸟儿飞过,见鱼儿乱蹦,便插言道: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鱼儿们笑它:你没听庄先生说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鸟儿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鱼儿轻松一笑: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鸟儿在天,鱼儿在水,即如人与水,安知我之乐?
鸟儿脸色一红,倏然飞去。
水流平缓如绸,在软浪中游得轻松自在,又有充足的食物,清新的空气,有花卉、水草、天光云彩来陪伴,这样的生活,做鱼岂不快活?
近岸水边,一些花草可不愿像鱼那样闹腾。
婷婷地立着,静静地开放,就是本份。
荷的叶子嫩黄地卷着,花刚鼓出棒槌花苞;菖蒲的花穗还束在翠绿丛叶中,端庄秀丽的香蒲蜡烛形花穗已立在嫩叶间;水鸢尾的黄花小心翼翼地绽出两瓣尖尖;金鱼草有些张扬地把色彩全泼开了,嫩黄、猩红、晏紫的耀眼;水葱处女般羞涩地垂下头,挤在一起;青色的芦苇正值青春,蒹葭苍苍,昂扬地摇晃着;睡莲像睡着了似的,朝天而眠,只是飞过的水鸟不小心,将嘴边含着的一粒露珠坠落了。
岸边斜逸的绿枝柔条,则飘成湿亮的长睫。
那露珠如流星样坠下,砰的一坠,竟坠落在睡莲的素面上,将睡莲惊醒了。
岸上的早熟禾、黑麦、狗牙根、地毯草、马蹄金等草本植物,静静地匍匐着,仰望着黄杨、法青、洒金柏、女贞、月季、红叶李、迎春、沙地柏等灌木;迎风而立的乔木最大气,不卑不亢,银杏、香樟、水杉、垂柳、落羽杉、池杉、黄连木、乌桕、石楠、枫杨、湖桑、洋槐,组成庞大的阵势,与风对峙。
这些都是古淮河畔的植被树种。
摇曳的是树枝,不动的是树干。
因为树上还有栖息的啄木鸟、喜鹊、灰雀、大山雀、雨燕、秃鼻乌鸦、百灵鸟、画眉、猫头鹰……眼睛数不过来,还不止这些,它们都叽叽喳喳地说话,互相之间不要翻译,因为无法翻译。
走进林子,树多,叶密,鸟儿的絮语,被风声裁成一段一段。
斑鸠最是没出息,声声不断地叫:“媳妇……我苦……”
景致出奇地精致,魅力出奇地美丽。
真乃“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逶迤而处”。
一只猫头鹰飞过来,它很少在大白天里飞。
主要是被绿色点燃了兴奋腺,它像哲人大师一样高深。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它在风中传来一句遥远的耳语。
月光在一呼一吸中,将温馨的蓝色传递给森林,森林用微醺雾霭将声息捧起,送至风的怀里,满地花瓣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林子里彻底地静下来了。
在城市中,我们开始怀念村野。
建筑就是城市的种子,种子必须生长在泥土里,这泥土就是种子的胎盘,有了丰厚的营养和大地的支撑,种子才能坚韧地生长在大地上,并向上集体仰望,仰望成一片城市的天空,它们也会消亡,即便消亡也将沉重地回归到大地的怀抱,化为泥土的营养。
无论如何,每一粒种子都象征一个希望和梦想。
(责任编辑:李娟)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