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画亦容大乾坤
2013-03-20 09:57:24
当今绘画的尺幅与今天的社会的许多事物一样,有了太多的膨化,已变得越来越大,动辄三、四米,甚至一二十米,让人惊叹不绝。因为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已经成为画家们日常挂于口头的一句常用关键词,必竟巨幅画作还是易于吸引眼球。
但是如果我们回望中国美术史,其实巨幅的作品除了有些壁画,更多的是一些尺幅不大的册页、手卷,超出一、二米的已经可属大画了,正是这些不大的传世之作却撑起了一部中国绘画史。不妨罗列一些以作雄辩: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仕女图》31.2×23.2cm,梁楷《泼墨仙人图》48.2×27.7cm,韩滉的《五牛图》20.8×136.8cm,更有众多的手卷,闻名的顾恺之《女史箴图》、周昉《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展子虔《游春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都是只有20或30cm之纵高的手卷,严格的意义上来说都只是区区咫尺之幅小画的延伸而已,它与六尺或八尺中堂的大画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那么宋人的团扇,众多的册页更是标准的小幅画作了。
那么形成这样一种状况的原由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它本身作品的功能而决定,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等,它必然需要巨型的,非此而能立足。而上面列举的画作更多的是为皇室或仕属闲适把玩之用,供人们于宫室、书斋中,焚香品茗,徐徐展开,细细品赏。故不必非丈二巨制不可,倒是精巧更合把玩之趣。其次中国画的制作方式及工具性能,也迫使它更适合作小画。置于案桌的作画方式,视线所及,整体布控更适合小幅之作,便于画家在画幅上形体的比例、线条枯湿浓淡、黑白灰的整体置陈布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另外,中国的毛笔是一个锥形的软毫组成,书法用笔的方式,提按撇捺,都需要画者手臂及手腕的内劲及气势节奏。咫尺之幅是其发挥游刃有余的最佳尺寸范围。一气呵成的气韵要求,使得笔毫内饱含墨汁的量也有更大要求。故如太大的幅面,行笔的连贯、墨色的连贯都会有不易连续的技术困惑。尤其是元明清文人画兴起后,对于这种书写的畅达,气韵生动的苛求,更是使得小幅的册页更受青睐,在明清文人画家中除却公认大师之外,更多的善作咫尺之幅的画家,往往小幅作品要胜过其它的大幅作品,这通常都是前边所述的种种因素而造成的。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小画来说,其实亦是如此,大画所必须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致、肌理等等,在小画中也同样不可缺失。而且由于小画是近距离观赏的,它还必须精致,但又不可娇柔的造作,用笔不可因画小而拘谨,但又不可恣肆而粗野,因为毕竟是近距离把玩的艺术品。画小可是气格不可小。不因小画而小气。还有小幅作品,作为画家的日课,爱好者的戏墨,都是非常合适的练笔方式。在我曾经教过学生中,往往喜好画大画,小则四尺整纸,大则二张六尺纸拼接。当然这也是必须的,张扬气魄,练练胆略,把握整体,都是一个艺术家的必备能力。可是大画投入的精力,耗费的制作时间及掌控整体的难度都是超出一个普通画者的能力的。所以对学生来说多作小画的练习,可以调养其画面、造型、水墨、色彩、形式感等等绘画元素的协调能力,减轻了他制作工作量,让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品艺术语言的创造中去。我是非常喜欢画小品的,它是我情思的物化,是笔墨色彩与造型的嬉戏。画画是精神层面的创造性劳动,但思想又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化为画面,从此意义上它又是一个手工活,手工就离不开操练,画小画就是最好的操练。
当画作放进展厅时,现代格局的高旷空间中,大幅绘画会有更大的张力,也适合与此空间的协调。但是在当今的居家空间中,2米6的层高挂一幅小画似乎更为贴切。由此小幅绘画与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更为亲近。还有中国画中所特有的册页,手卷,宜于收藏把玩。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中,素有较多的人气,当然在以平方尺计价的交易行为中,小画的总价必然低一些,会更加的亲民一些。说到此处小画的好处还真不少。但是我想不管小画大画,画出好画是最重要的。美博会馆开馆首展举办“海上清辉-小幅中国画作品展”,就是想提倡一下精致小件作品,在当今这已很浮躁的艺坛中注入几许清静,中国画回归至艺术的本真中亦是至理。
(责任编辑:李娟)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