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众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
2013-01-16 22:18:50雅昌艺术网专稿
展览开幕式现场
《光影交错》作者:梁声陈
雅昌艺术网讯(刘书琴)千古文明的花山岩画、雄浑回响的岭南铜鼓、奇巧匠心的壮寨侗楼……这些多姿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的时尚审美相碰撞,将会产生怎样的创意产品?1月15日,广西首届“博物馆·美与时尚”民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集中展示了包括创意旅游产品设计、创意动漫、创意服饰、创意装潢包装、创意家私、创意造型等类型的58组创意作品,让观众从不同的形态和角度欣赏到民族文化的别样魅力。
民族文化的时尚诠释
既有趣味又有实用性,是这些风格各异的创意产品所带给观众的最大感受。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系梁声陈设计的灯具产品获得了一等奖,采用了三江鼓楼、风雨桥建筑靠凿榫衔接的组成方式和外形,带有建筑骨架感的层叠柱状外形和内置的灯光组合成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映照在墙上形成漩涡般独特的光感。“如果从适当的某个距离和某个角度,还能够清楚的发现瑶族的长鼓、壮族的铜鼓等图形在灯具里镂空成三维”,设计者梁声陈对记者说,一般用民族元素去设计产品,大多在外形和产品图案上做文章,很直白的展现出来,但缺少互动的过程,让人们慢慢去挖掘产品的内涵,他想通过这样的尝试让观众自己去发现渐变的不同效果,发掘产品的内涵。
时下年轻人爱玩桌游,广西师范学院秦洁莹与同学设计出一款《玩转八桂》桌游,将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融于游戏之中。从了解搜集各民族传统文化,到设计游戏概念和游戏规则,秦洁莹和同学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据她介绍,青少年在民族文化上是存在很明显缺失的,通过游戏可以更深入更全面的掌握各个民族的知识,寓教于乐。经常出现在铜鼓上的雌雄抱对的“累蹲蛙”,也演变为现代简约的实用品。展览中一组玻璃钢材质的烛台,是由广西艺术学院学生陈海浪设计的产品,创作中提取了青蛙大方流畅的外形线条,既具有现代设计感,又结合了民族元素。现场市民黄女士表示,看到这些创意产品就有了一种记忆文化的感觉,将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的理念相结合,是对文化传承很好的方式。
开发既创意又实用的博物馆文化产品
博物馆具有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通过举办这类的活动可以增加公众对民族文化的参与性、互动性与体验性。据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王頠介绍,广西民族博物馆积极探索“社会共建博物馆”、 “依托文物藏品、陈列展览,积极开发多层次博物馆纪念品和博物馆文化产品,让观众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满足群众爱好,使历史文化传播的深入更持久”的新思路,本次展览充分利用、发掘丰富的广西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和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的文化信息,融汇、创新博物馆文物、民族元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美学理念,融合与挖掘博物馆在现代生活中 “美与时尚”的价值体现。
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与传播,可以扩大博物馆的的社会影响力,完善博物馆的服务功能,使古老文明的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人手相传。担任本次评委之一的南宁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林文成表示,从创意理念到产品实物,考验着设计者能不能成功地领悟博物馆展品和文化元素内涵。考量每一件作品,要看其创意是否具有特色和衍生潜质,考虑其市场价值和可实现性。常见的博物馆纪念品很多是沿用原有历史文物形态的翻制品,品种少、样式单一,难以满足大众对博物馆相关文化产品的创意性和实用性的更多需求,而通过民族文化元素的二次开发,在欣赏价值上增加实用价值,有创新,有差异化才能有市场。
(责任编辑:黄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