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小可的眼睛
2012-12-19 09:42:28
马丽华(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
小可与常人有许多不同,通常眼神涣散,心在远方,有一些抽象。例如你与他会面握手,却发现他的目光并不与你对视,初识者难免误会。这一点屡经夫人纠正,只是顾左右而望他依旧。例如你试图与他交谈,却发现除了特定话题外他似乎无意交流,看起来神不守舍的样子。不过这类情形并不太多,同他交往者一般选择直奔主题。小可是活成了象征的,所以与生俱来地删除了芜杂,确立了主题。所谓与生俱来与身世有关:名人之后,家学渊源;所谓主题顺理成章地唯有艺术了:既是使命,亦是宿命。只是在凡器世间他比家父多走出了一步,自从他发现了西藏这个地方,艺术和西藏就成了唯一的话题。一旦开了头就像摁下了语音键一发而不可收,平素的抽象也顿时生动起来,六神归位,情有所依,心中涌动热情,眼里充满光彩,智商和情商得以充分展现。作为画家的小可起初是背着相机走向西部高地的,初衷神圣而单纯:为实现艺术理想寻找资源和灵感。国画大师李可染所及达的高度令人仰止,但那是属于前辈的;晚生可以循迹入门登堂,若想达到一己制高点,多么需要另辟蹊径。然而这一掺杂着功利色彩的初衷,不久就在高原的骄阳长风中消归于无形------骄阳长风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生态,岂止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套用时下词汇,那是心灵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诱惑,响应千年万载的呼唤,是命定的等待与邂逅。小可就此全身心地投入,以宗教般的虔诚。这样说并无夸张的成分,对于西藏,小可的确是魂牵梦绕走火入魔,不仅反复走过,去触摸,去感知,去撷取,即使人在京城,精神依然在冰雪高原潜行。小可从中所获取的无以计量,连他自己恐怕也说不清楚。我们看到了作为画家的小可由此推出了诸如《佛崖》、《古格遗梦》、《神女峰的经幡》等一批彩墨画作,可见师承之厚重,可见厚重师承之上的间离与开拓,不妨视作获取中的独享部分;而作为摄影家的小可所奉献的摄影作品,则是属于大众的共享分享。经由小可的眼睛,一双专事审美功用的眼睛,对于光与色分外敏感的眼睛,宣泄了深心的感动与敬畏的眼睛,我们看到了需要举目仰视、举手加额的视觉西藏的经典:雪山旷野及其各色人等。这一切的表象和表情固然是西藏,然而经由摄影主体的观照,它更集中,因集中而强烈,因强烈而丰沛,因丰沛而流光溢彩。连我们这些久居西藏因司空见惯而难以惊奇的人,也不由不赞叹有加。功利色彩实际存在,表现在相互的赠予和回馈。深入心底的西藏情结促使小可在绘画摄影之外还要对西藏做些事情,于是首先与西藏美术界建立了特别友谊。多年来,小可以他主持的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和可创艺苑,多次在北京等各大城市举办西藏画展,推介藏汉各民族画家及其作品,推介西藏。西藏画家们心怀感激的同时,也视其为同道知音------我们都是自然西藏和人文西藏的激赏者、赞美者、传播者,我们以西藏为骄傲,在西藏的旗帜下呼朋引类。艺术与西藏在小可这里和合为一。眼神在此聚焦,心灵在此守望,魂兮归来,热情贯注------经由小可的精神投射,删除了芜杂枝蔓的西藏,已被纯化为某种形而上存在的标志,被意味过,被象征着。对此我们可以说,唯有大美西藏可作如此担当,胜任载体功能。
------这是小可的西藏,或说是非同小可的西藏。
2005年4月15日
(责任编辑:彭亚琪)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