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的装饰工艺

2012-11-21 11:50:10 作者:郑宁

  宋瓷的装饰可以分为坯体装饰、釉装饰和彩绘装饰三种,釉装饰将另章论述,这里以分析坯体装饰和彩绘装饰为重点。

  (一) 宋瓷的坯体装饰

  坯体装饰是指以陶瓷的黏土为基本原料,利用泥料自身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工艺方式,如刻花、印花、划花、剔花、贴花、镂雕、绞胎、贴塑以及肌理处理等技法完成的各种纹饰。宋代陶工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法,开创了全新的装饰风格,使陶瓷工艺形式更加丰富。

  1.刻花

  刻花是中国陶瓷传统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是在半干的坯体表面,用竹、木、铁等制作的工具刻出纹样,再利用积釉所产生的色彩深浅层次表现纹样的装饰效果。这种方法是宋代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我国很多窑场都有采用。

  刻花的刀法有两种:一种为单入侧刀法,即一侧深,一侧浅,截面倾斜;另一种为双入正刀法,刀锋两侧垂直。刻花线条宽窄不一,转折处变化多端,线、面交互,立体感明显,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刻花装饰兴起之后,又盛行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装饰,即在中心部位刻以折枝或缠枝的花瓣外形,然后在其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定窑白瓷、耀州青瓷都有这种布局及刻花工艺,定窑的刻花还有一些在花纹的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一方面加强了纹饰的立体感,一方面也使主题更加突出。刻花是宋瓷中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工艺技术。

  耀州窑刻花刀锋犀利、线条流畅。宋初耀州窑碗类之中,只有两种刻花形式:一种是莲瓣刻花碗,是仿越窑而制的,有越窑风格,碗的外面刻两层莲瓣纹,有浮雕效果,这种刻花装饰盛于五代越窑;另一种是在碗外简练地刻几刀似花非花的纹饰,这种技法是耀州窑的首创。北宋中期,耀瓷刻花发展成熟,刻花线条活泼流畅,刀锋犀利,题材丰富。耀州窑青釉刻花萱草纹盘,敞口,弧腹,圈足,釉色青中微闪黄。盘内刻萱草纹,纹饰布局满密,枝条花叶互相缠绕,但密而不繁,满而不滞,线条活泼流畅,为耀州窑中之精品。

  2.印花

  印花是利用有纹饰的印模,趁制好的瓷坯半干半湿之际,用印模将纹饰打印到瓷坯上,然后上釉烧成,最终呈凹凸状的浅浮雕装饰效果。这种工艺效率极高,制品烧成后纹饰亦很清晰。传统印模多用瓷泥制好后素烧。由于印花具有与刻、划花类似的装饰效果,而且工艺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能够批量生产,因而很快得到普及。

  常见的印花工艺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用刻有纹饰的陶质印具,在尚未干透的坯体上印出花纹,还有一种方法则是用带有纹样的模具制坯(印坯),直接在坯体上印出花纹。印花题材以花卉最多见,也有一定数量的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婴戏纹等。花卉纹又以牡丹纹、莲花纹最为多见,菊花纹次之。常见的构图布局是缠枝、转枝、折枝等,讲求均衡和对称。印花装饰始于晚唐的定窑,成熟于宋。从大量实物标本看,定窑的印花纹饰借鉴了很多其他工艺美术制品的装饰艺术,如缂丝纹饰、金银器纹饰等。因此,定窑印花装饰从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成为宋瓷印花装饰中最典型、最富有艺术特色的代表之作,对全国其他窑场的印花工艺影响很大。

  3.划花

  划花也是一种常见的陶瓷装饰手法,是以竹、木、铁制的工具在半干的坯体表面划出线状花纹。划花手法灵活多变,线条自然纤巧,操作技法相对比较简单。宋瓷划花主要有瓷坯划花、白化妆土划花、珍珠地划花三种类型。

  瓷坯划花是直接在瓷坯上划花,施釉后烧制而成,如定窑白瓷划花、耀州窑青瓷刻划花等。

  白化妆土划花最初见于定窑,划花纹样有荷花、卷叶与水波纹,同时在纹样间隙部位还用篦状工具划复线,划花线条流畅,纹饰布局不拘一格,可以看出划花的速度是很快的,显示了陶工娴熟的工艺技法。

  珍珠地划花产生于晚唐,流行于北宋。一般纹饰均采用单线划花手法,而纹饰以外的地装饰了均匀细密的珍珠状小圈,可见是模仿金银器錾花鱼子纹地的装饰工艺。

  4.剔花

  剔花出现于北宋早期的北方窑场,是在模仿金银器局部鎏金的反差装饰形式上,结合自身材质特点所创新的装饰工艺。剔花的胎体颜色需要有层次,将纹饰以外的表面层剔去,露出胎色,纹饰不仅具有浮雕感,还有色彩的对比。宋瓷剔花一般有白化妆土剔花、白地黑剔花、黑釉剔花三种。

  白化妆土剔花,宋代北方窑系广泛使用的装饰技法之一。器胎外施挂一层白色化妆土,在白化妆土上划出纹样,然后将其轮廓外的地子剔掉,露出深色的胎土,以烘托白色主题纹饰,再挂透明釉烧成。剔花纹饰线条深浅相间,宽窄相随,虚实相生,颇具变化。早期胎色较深,反差强烈,风格明快、粗朴;繁荣期的纹样复杂,剔花面积较大,胎色较浅,反差变弱,但体现出了另一种素雅宁静的韵味。

  白地黑剔花,先在坯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在局部或全部施一层黑色彩料(亦称“黑化妆土”,是用斑花石加坯料泥浆再加黑釉,按比例调制而成的),然后划刻花纹,将花纹以外部分的黑色化妆土剔去,又不伤及白色化妆土,形成了比白地剔刻更为强烈的反差效果,同时又与白地黑花装饰有不同的韵味。

  黑釉剔花,宋代民间瓷窑的丰富装饰品种之一,其手法是在施完黑釉的胎体上,先划出纹饰线条,再把纹饰以外的地子剔刻掉,露出褐黄色的胎色,形成色彩和质感上的对比,从而起到突出装饰效果的作用。全国许多窑场都有这种装饰,但风格各自不同。黑釉剔花纹饰布局讲求对称、流利,剔刻刀法纯熟,刀锋清晰,褐黄地衬托出黑釉更加乌黑光亮。

  5.贴花、镂雕和绞胎

  贴花,也称“模印贴花”或“塑贴花”,具体操作是先将瓷泥以模印或捏塑的方法,制成各种片状图形,如人物、动物、花卉等纹饰,然后再用泥浆粘贴在坯体表面。贴花纹饰具有制作效率高、立体感强的特点。

  镂雕,亦称“镂空”“透雕”,即在器物尚未干透时,在坯体上将装饰花纹雕透,施釉后入窑烧制。

  绞胎,在唐代后期就已出现,模仿当时流行的漆器纹饰,将不同颜色的坯泥揉在一起制坯,再上透明釉烧制,形成自然流畅的纹理效果。宋代当阳峪窑烧造有上佳的绞胎作品,纹理对称,花纹整齐,犹如禽鸟羽毛,极具观赏性。

(责任编辑:彭亚琪)

推荐关键字坯体装饰宋瓷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