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宋瓷工艺

2012-11-21 11:36:49 作者:郑宁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人类最初的饮食活动就是茹毛饮血,还谈不上食具的使用,但是当人类步入文明时期,茹毛饮血的野蛮习惯逐渐被抛弃,食具开始成为整个饮食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人类的第一件非自然属性的食具就是陶器,虽然这些食具现在看来是那么粗糙简陋,但是它们的发明却是当时划时代的变革。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瓷器产生于商朝中期。它的产生就与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在已发现的商朝的原始瓷器中,豆、盘、钵类盛食器皿占绝大多数,这说明瓷器一经产生就是服务于饮食活动的。但那时它还不是主要的食具,只是作为青铜食具的一种补充而存在,直到唐宋时期,瓷器食具才终于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主要食具。

  食具虽然早就发明,但是人们的饮食习惯并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一样是一日三餐制。我国在秦时确立了一日两餐的形式,两汉时三餐制才开始出现,唐代三餐制与两餐制并行,直到宋代,由于农业的发展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粮食,才最终确立了一日三餐制。这种固定餐制的确立使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食物要讲究色、香、味、形俱全,另一方面对于食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具不仅仅有进食之用,更重要的是审美之用。由于到宋朝时瓷器已成为主要的食具,因此这种对食具的审美要求也推动了宋瓷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饮食文化特征,可以用精、美、情、礼四个字概括,这四个字集中地反映了饮食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和社会功能。精,即饮食的品质,代表饮食文化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中国传统饮食在选料、烹调乃至饮食用器和饮食环境中都体现着一个“精”字。美,即饮食过程中的审美体验,中国饮食享誉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美。这种美,包括了味道美、用器美、环境美等方面。美,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魅力之所在,贯穿于饮食活动的整个过程。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社会心理功能,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交形式。边吃边聊、送往迎来,中国人十分习惯于餐饮时表达迎送心情。“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使得中国饮食文化具有了调节社会关系和自我心理的功能。 礼,即饮食的礼仪性。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饮食之礼,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礼是秩序和规范,坐席的安排、箸匙的放置、上菜的次序等,都具体地体现着“礼”的内涵,“礼”体现着伦理精神。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精与美,注重饮食的形象和品质;情与礼,注重饮食的心理与功能。“精”引发“美”,“美”激发“情”,“情”合乎“礼”。四者相互联系,综合构成了中国特殊的饮食文化特点。

  陶瓷在饮食文化中最重要的角色是饮食用器,实用性是其基本功能,随着宋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食具实用性的要求与观赏性的追求都有明显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瓷器在实用性与外观美上的统一就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尽管它们都是最普通不过的日常饮食用具,但是其造型都是特性突出而富于变化的,在保证其实用性加强的基础上追求美观,但同时又有整体上的统一与协调,即在变化中求得二者的统一,在统一中又不断变化,将二者完美结合,以达到造型丰富、整体和谐的目的。

  宋代的食具类瓷器主要有碗、盘、碟、钵、豆等,当时的五大名窑都有大量的食具生产。碗,作为最重要的饮食器具之一,种类繁多,有饭碗、汤碗、菜碗、茶碗、果碗等功能之分。但形制的变化不大,基本上是大口、深腹、平底或圈底、圈足或假圈足,但是随着时代的不同也有局部的变化,其中以底足的变化最为明显。汉至隋代,碗多为平底、假圈足,唐代常见的有平底、壁形底、环条形底足,五代至两宋以后则圈足较为常见。宋代制瓷技术的提高也体现在丰富多样的碗造型上,出现了大碗、敞口碗、笠式碗、盖碗、花瓣式碗等式样,而且每种碗都各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与过去迥然不同的高超制瓷工艺。大碗、敞口碗采用了划花和刻花等不同手法进行装饰,有的甚至在碗上刻以诗词,使其更富韵味;笠式碗因形如斗笠而得名,碗口很浅,已接近盘的深度;花瓣式碗则以形状取胜,突破了一般的圆口碗的形制,精巧别致。再如汝窑生产的天青釉汝瓷碗,碗口唇外敞,腹线饱满,底足外撇,造型端庄雅致,胎体轻而薄,内外满饰天青色釉,釉色晶莹纯净,极富美感。宋代食具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进行大胆的创新,仅碗类器具就出现了很多新的造型。比较典型的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耀州窑青釉刻花纹碗,足底微起鸡心,足根平切。口沿处出现一道明显的弦纹,碗的中心刻有一朵莲花,内壁自口沿伸出六条白筋汇于碗心,莲花纹饰更是精彩,十分简练数刀,便刻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花叶相交,互映成趣。

  新石器时代已广泛使用陶盘作为盛食器皿,宋代时其造型工艺在之前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四角形外,宋人还创造出了八角形、花瓣形、四角牡丹状等做工精致的造型。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盘口呈六瓣葵花式,腹浅,底平。盘的腹壁向里有六道凸出的棱线,圈足亦随之相应变化。釉面为细碎片纹,呈青灰色,仅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此盘造型新颖大方,线型富于变化。再如首都博物馆的耀州窑青釉团花八角盘,整体造型为八角形。折沿,浅腹,卧足,向下突出一鸡心形。内外施青釉,外壁施釉不及底,盘心印团花纹。釉面澄澈,玻璃质强,布满开片。

  值得一提的是,宋瓷的饮食用器,造型新颖、做工精巧、使用性强,都是它毋庸质疑的优点,但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它的创意境界之高。宋王朝建立之后,鉴于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武人跋扈的前车之鉴,太祖赵匡胤创业之始就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政策,宋代因此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文治盛世。宋人遵守典章制度,注重君臣礼仪,倡导文化事业,讲求修心养性,文人地位显著提高。在这种思潮的引导下,饮食用器的设计与制作也十分注重文心文意,表现在造型的创意上,则意味着儒雅简洁。但饮食用器是生活用品,故必然受市民经济的影响,通俗而实用。这种意识在宋代的民窑瓷器中显得尤为突出。磁州窑有一种常见的白釉刻花钵,口圆,内敛,深腹,圈足,透明釉罩在一层白色化妆土之上,施釉不到底,口沿处刻有一圈云雷纹,钵壁饰有带状的刻划几何纹。以刻划花技法进行装饰,刀法生动简练,挥洒自如。花纹处露深色胎骨,古朴而端庄。另外,磁州窑的白地刻花大碗也有这种特点,世俗味儿很浓,撇口,浅腹,圈足,碗壁外光素无纹,碗壁内于釉面上刻划花纹,刀法娴熟有力,线条洒脱豪爽,是北方民间器皿的典型风格。

  总之,宋代的饮食与制瓷工艺密切相关,饮食业的昌盛加上文人雅士的助兴,宋代饮食器物实用而雅致、质朴而秀美,这是顺应时代的审美产物。

(责任编辑:彭亚琪)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