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鹡鸰颂》考论

2012-11-19 15:15:49 作者:乌莹君

  

  乌莹君

 

  唐玄宗李隆基(六八五—七六二)是唐代第七位皇帝。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君主,精通音乐,擅长书法,尤擅八分书。其书法丰腴遒美,柔中带刚,『班班犹有祖父之风』。[1]唐玄宗的书法真迹,据《宣和书谱》载,当时御府所藏玄宗真迹共二十五件,其中隶书四件,行书二十一件,而如今仅存的一件行书真迹便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鹡鸰颂》。[2]

  《鹡鸰颂》卷,本幅行书,纸本,纵24.5cm,横184.9cm,由四纸接成,共四十四行,三百三十一字,每行字数不等,幅末有草书『勅』字及玄宗御押。前隔水绫绢各一段,纵24.8cm,横22cm,后隔水为绢本,纵24.3cm,横11cm。拖尾为纸本,纵24.8cm,横300.9cm,有蔡京、蔡卞及王文治三跋。此帖向来被视为唐玄宗的行书代表作。其内容分为序文和颂文两部分,序文介绍作颂原委,后半部分是颂诗。《鹡鸰颂》旨在颂扬兄弟情谊,唐玄宗借鹡鸰飞鸣时求其同类的本性,愿与自己的兄弟如同麟德殿翔集千数的鹡鸰鸟一样共患难。序言中提到『秋九月辛酉,有鹡鸰千数,栖集麟德殿』,这一场景据考证发生在开元九年(七二一)九月十二日,因此这件作品的完成时间应该在之后不久。[3]

  《鹡鸰颂》的流传、着录情况及真伪问题

  《鹡鸰颂》卷上钤『开元』玺(图一),据米芾《书史》载:『开元有二印,一印小者,印书缝;大者圈刓角一寸已上,古篆,于《鹡鸰颂》上见之,他处未尝有。』[4]『开元』玺传为玄宗自书,篆书婉转肥厚,与他的八分书法异曲同工。此帖最早着录于《宣和书谱》,卷上『双龙』方玺、『宣和』联玺、『御书』半葫芦玺,『宣和』小玺、『政和』小玺、『政和』联玺、『内府图书之印』皆属徽宗印鉴,因此此帖可视为宋徽宗宣和内府的藏品。黄山谷曾为《鹡鸰颂》作跋云:『唐太宗妙于书,故高宗虽潦倒怕妇,笔法亦极清劲,玄宗书班班犹有祖父风,此如长沙王十世后子孙犹似其祖耳。』[5]山谷题跋虽无墨迹、刻本流传,但在许多着录中经常提及。如《清河书画舫》称:『唐玄宗御书《鹡鸰颂》,白麻纸,真迹,结构精谨,笔法纵横,迥出吾家思陵御书之上。后有蔡京、蔡卞二跋,亦妙。其山谷跋已亡矣。』[6]『吾家思陵』指宋高宗,可知此语并非张丑所言,很可能出自赵孟俯。但就历代着录及此卷现存的收藏印来看,北宋以后至元代,此帖的收藏情况不明,直到明代才有相关记载。

  明初此帖为晋王朱棡所有,前隔水钤晋王府『乾坤清玩』、『晋府图书』二印。明末至清又被吴希元、吴廷、陈定、王永宁、顾九锡等书画鉴藏家递藏,皆有收藏印可稽。顾复《平生壮观》也详细地记录了此帖:『《脊令颂》,白麻纸,字如古钱,真行相间,墨光射人。拖尾则蔡京、蔡卞跋,前双龙方玺、宣和连玺,隔水御书葫芦印,后开元印大敕字下涯字,宣和政和长玺,钤于四角。』[7]乾隆五十八年春(一七九三)王文治在卷后作跋,嘉庆时入内府,着录于《石渠宝笈三编》。[8]

  《鹡鸰颂》在天宝年间就已经刻石流传,[9]在北宋时犹存王曾(沂公)家,欧阳修《集古录》记载:『当皇佑、至和之间,余在广陵,有敕使黄元吉者以唐明皇自书《鹡鸰颂》本示余,把玩久之。后二十年获此石本于国子博士杨裒,又三年来守青州,始知刻石在故相沂公宅。熙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书。』[10]北宋时期,此作亦入《汝帖》,较真迹印本为瘦。[11]到了明清时期,董其昌《戏鸿堂帖》、钱泳《经训堂法帖》皆收入。并着录于《履园丛话》。[12]《三希堂法帖》第二十七册有《明林佑鹡鸰颂跋帖》,作于明洪武二十年,此跋曾『为指挥方明谦得之』,刻帖上『汝明父』、『新寓』二印与《鹡鸰颂》墨迹本上相同,可见此跋很可能在重装过程中被移走。也就是说,唐玄宗《鹡鸰颂》卷除了遗失黄山谷跋,还有林佑跋。

  明清以来,不少人认为当日流传的《鹡鸰颂》乃一赝本。万历间詹景凤所见稽文甫所藏《鹡鸰颂》,除二蔡跋文外,还有徽宗题字并元危素跋,他说:『就日光中细阅,《颂》乃双钩廓填,唯三跋是真迹,纸墨皆如新。』[13]晚明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也提到他曾见《鹡鸰颂》伪作,云:『近乃有作伪之夫,只知卖己之奇,……况字既蠢恶,颂序皆不成文理。』[14]张丑则说:『近周敏仲购得一本,乃双钩填墨者,至积时不悟,良可叹也。』[15]又说:『新都吴廷之市书画,大抵以耳为目,尝夸示王逸少《画像赞》、《胡母帖》、虞世南《临乐毅论》、唐玄宗《鹡鸰颂》、李成《寒林图》、米元章《海岱楼卷》,俱属赝本,何异看朱成碧耶?』[16]吴廷所藏《鹡鸰颂》或即今台北故宫本,可见对于《鹡鸰颂》的真伪,在历史上并无一致的认识。而在李日华《六研斋二笔》所收张继孟的一则跋文中,还提到另一件唐玄宗《鹡鸰颂》:『右唐玄宗《鹡鸰颂》,原本在河南程九卿处,绢素已腐蠹,文亦不全,后有吕大防诸跋,笔法固肖,而精爽失矣。』[17]

  唐玄宗《鹡鸰颂》及其行书风格

  历代论书者对唐玄宗《鹡鸰颂》给予了很多赞美之词,如董其昌认为:『清劲处高出李北海、张从申数等。落笔便思破庸庸之习,以《圣教序》为戒。』[18]吴其贞称其:『书法雄秀,结构丰丽,绝无山野气。』[19]梁巘也曾说:『唐玄宗《鹡鸰颂》遒厚生动,颇近率更、季海,其顿挫提空处得褚之趣,开米之门。』[20]

  唐玄宗擅长隶书,其所书八分碑版有《石台孝经》、《纪泰山铭》、《凉国长公主碑》等等。他的隶书以肥美闻名,这对他的行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细观《鹡鸰颂》卷,结构遒紧,笔画健劲,多中锋铺毫,丰腴中秀润逸出。其结字取法《兰亭序》、《圣教序》,如『其』、『清』、『在』、『夫』、『怀』、『为』等字,与大王相近。(图二)可见唐玄宗行书风格主要受到王羲之的影响。然其方斩猛利之处,又不难看出欧阳询的沾溉。然此卷多次出现点画连接犹豫、书写迟缓、缺少行气的现象,特别是在两笔连接处故意提笔或连笔不顺,如『诚』字言字旁,『贤』字上下之间,以及『无』、『矣』等字,引带皆不顺畅。(图三)这也许是不少鉴定家判断其为双钩填墨本的主要依据。无论此卷是写本还是钩摹本,都足以体现唐玄宗的行书风格。它继承了初唐盛行的大王与欧阳询的书风,同时受其隶书笔画肥厚的影响,丰腴肥美中亦有强烈的顿挫和爽利的锋芒,这些都成就了玄宗的个性书风。如『鸣』、『霜』等字的折笔处都有很夸张的顿挫和内擫的姿态,这不仅成为唐玄宗标志性的特点,更影响了后来的一批著名书家。

  此帖拖尾有蔡京、蔡卞、王文治三跋。蔡京跋作于北宋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四月,蔡卞跋作于同年五月,他们纷纷赞美宋徽宗的《鹡鸰赋》,认为《鹡鸰颂》其文无法媲美徽宗《鹡鸰赋》。王文治跋文中说:『后有宋二蔡跋,虽其人不足重,而书法之精自苏米诸公而下罕有能踰之者,亦可玩也。』然细阅此帖,蔡京的题跋中有几处笔误涂改,如『世』字。(图四)除此之外,其书写犹豫,笔画颤抖,软弱无力,这样的失误或许与书写环境有关,也有他人临摹作伪的可能性。

  唐玄宗并不以行书见称于世,其行书作品除《鹡鸰颂》外,所知仅两块碑刻:《赐益州长史张敬忠敕》和《金仙长公主碑》。《金仙长公主碑》为徐峤之撰,明皇行书,着录于赵明诚《金石录》。[21]王昶纂《金石萃编》录其拓本,但字面漫漶,存二三百字。[22]《赐益州长史张敬忠敕》在四川青城山,《补续全蜀艺文志》说道:『碑末有大草敕字、十一日字,俱神武皇帝笔,正锋飞舞,法书罕俪,真希世之宝。前有常道观主白遗荣勒字及题,后有开元十二年岁次甲子闰十二月十一日云云数行,法皆古绝,但漫灭不可辨。』[23]此刻今日尚存,与《鹡鸰颂》不同的是,其风格更接近后来的颜真卿。

  唐玄宗行书的影响及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鹡鸰颂》在后世影响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吴升《大观录》提及:『杜牧之《赠张好好诗卷》,硬牙色阔纹纸本,高八寸,长四尺七寸,字大如核桃,共四十八行,笔法厚重,有唐明皇《鹡鸰颂》姿态。』[24]明言《鹡鸰颂》对杜牧的影响。比较《鹡鸰颂》与《张好好诗》,两帖皆用笔丰腴,结体瘦长,笔画转折处尤为相近,如《鹡鸰颂》中的『周』、『同』、『为』与《张好好诗》中的『见』、『凋』、『忽』等字,(图五)在转折处都有明显的侧顿,杜牧的更为夸张。

  北宋米芾曾见《鹡鸰颂》真迹,并临摹此帖。元人白珽曾见米芾临本,他说:『况右《颂》笔法结构遒媚,精神骨立,不狃于世习,得自然丰度,亦有元章所不能到者。今截长补短,更觉神韵不凡耳。所谓至宝,必百镕炼而后成者耶。然元章摹书与他人异,元章此帖与他帖异,将来必有肯余论者。』[25]意思是说米芾善于汲取《鹡鸰颂》的长处,陶铸熔冶,方形成个人风格。李日华《六研斋二笔》也记载说:『米海岳绢素临玄宗《鹡鸰颂》,纾缓宏阔,类嵇康《绝交书》,无复平日精悍险策之态』。[26]通过上述记载,可以看出米芾曾自觉学习唐玄宗行书的结构特点和遒劲的用笔方式,以得其体度和神韵。

  赵孟俯的书法和《鹡鸰颂》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虽然此帖在元代时流落民间,但前面已述赵氏很有可能看到过《鹡鸰颂》真迹。文廷式在《纯常子枝语》中指出赵孟俯书法与《鹡鸰颂》的渊源:『余尝谓唐明皇《脊令颂》,为赵文敏书法之所本,而苏灵芝之肥俗,则远过季海者也。』[27]此外,明清时期的董其昌、郑鄤、王铎等均曾临摹《鹡鸰颂》,董其昌、王铎的临本(图六)今皆传世。[28]

  纵观盛中唐书风,以『肥厚』为主流,而倡导这一主流的,便是唐玄宗。据《宣和书谱》记载,玄宗初见翰苑书体狃于世习,故锐意作章草八分,意欲摆脱旧学。他的《石台孝经》展现了其雍容大气、丰腴圆润的帝王气魄,堪称为唐代隶书的典范。在帝王的提倡下,一批趋从于唐玄宗的书家纷纷书写隶书,于是,唐中叶隶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唐玄宗的隶书受到唐楷的影响,强调提按与波折,但也因此带来了点画刻板、缺少质朴意味的弊病。故而清代碑学崛起之后,学者们对唐代八分书时有强烈的批评。而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唐玄宗不以行书擅名,却意外地给后代书家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从晚唐杜牧到晚明的王铎,这些彪炳书史的大家,竟然都与《鹡鸰颂》有着深刻的渊源,这也是笔者研究此卷之初所未曾料及的。由此,我们对唐玄宗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便有了新的认识。

  注释:

  [1] 张丑:《清河书画舫》,《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第一六七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2]《宣和书谱》第一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一三册,第二一○页,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五年。

  [3] 侯怡利:《书史互证——〈唐玄宗鹡鸰颂〉研究》,《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三期,第八二页。

  [4] 米芾:《书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第九七四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5] 同[1]。

  [6] 同[1]。

  [7] 顾复:《平生壮观》第一卷《玄宗》,《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五册,第二一一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年。

  [8] 见《钦定石渠宝笈三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一○七七册,第七九页。

  [9] 赵明诚:《金石录》第七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六八一册,第二○四页。

  [10] 欧阳修:《集古录》第六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六八一册,第八九页。

  [11]见《中国法帖全集》第四册,第一○八页,武昌:湖北美术出版社,二○○二年。

  [12]《鹡鸰颂》也记载于钱泳《履园丛话》第十卷,《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一三九册,第一五二页。

  [13] 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第五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14] 安世凤:《墨林快事》第五卷,《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一一八册,第三一二页,济南:齐鲁书社,一九九七年。

  [15] 同[1]。

  [16] 张丑:《清河书画舫》第二卷上,《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第一五二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17] 李日华:《六研斋二笔》第一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六七册,第五七九页。

  [18] 董其昌:《容台集》别集第三卷,《四库禁毁书丛刊》第三二册,第四八七页,北京:北京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19] 吴其贞:《书画记》卷三,《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第五五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20]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第五一五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21] 赵明诚:《金石录》第六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六八一册,第一五四页。

  [22] 王昶纂《金石萃编》卷八四,《续修四库全书》第八八八册,第五七九页。

  [23] 杜应芳:《补续全蜀艺文志》卷十九《大唐开元神武皇帝行书敕》,振绮堂本。

  [24] 吴升:《大观录》第二卷,《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第一七二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25] 白珽:《湛渊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九八册,第一○三页。

  [26] 李日华:《六研斋二笔》第一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六七册,第五七八页。

  [27] 文廷式:《纯常子枝语》第四卷,《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一六五册,第七三页。

  [28] 童衍方:《书家神品董华亭——董其昌临〈鹡鸰颂〉》,《新民晚报》二○○九年一月二一日夜光杯版。王铎临本,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本文责编:李剑锋)

(责任编辑:彭亚琪)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