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一直处于黑灯状态 业内称可通过孔雀蓝寻找
2012-10-30 10:35:32新闻晚报
釉色之中,“孔雀蓝”有着大多古陶瓷收藏家公认的美丽,那是一抹雨过天晴的色彩。 2004年,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孔雀蓝瓷盘以 1238万元的港币落槌——小小一块瓷盘竟能追捧到千万元的天价,可见其美丽色彩对于收藏界的诱惑力。
孔雀蓝成熟于永宣,在成化、弘治的官窑内上升至登峰造极的高度。明代孔雀蓝官窑瓷器,在当时就极为名贵,成功的作品不多。现在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更是寥若晨星。
孔雀蓝以铜为发色剂
一提起蓝釉,首先会想到钴料。其实孔雀蓝的发色剂并非氧化钴,而是铜。铜在高温还原焰下可烧成红色,在高温氧化焰中又可以烧成绿色,在低温窑火中掺了铜元素的釉料还能幻化出孔雀蓝色。
孔雀蓝属低温釉,瓷胎又一定要高温烧成,这样孔雀蓝必须要两次烧成。先将瓷胎用高温烧成,挂上釉料后再用低温烘烤一下。明代的窑工能将铜绿烧成如雨过天晴孔雀般的蓝色,他们的智慧和付出的劳动不容小觑。所以我们在拍卖行为一件明代孔雀蓝的瓷器竞标时,考虑投资价值之余,更应看到孔雀蓝产生的背后,那段历史中极为艰辛的、挥汗劳作的窑工。
孔雀蓝也有藏友称作 “法蓝”。大体分为孔雀蓝单色釉、孔雀蓝青花、孔雀蓝混合彩瓷和孔雀蓝暗花。最为名贵的为孔雀蓝暗花——仿若飞龙在雨过天晴的蓝色里游走,那意境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孔雀蓝暗花在永乐宣德时期模印的阳纹多一些,到了成化、弘治又产生了以刀代笔的阴刻图案。而孔雀蓝青花中的青花纹饰由于工艺问题,青花发色往往不艳丽,多数发色发黑,成了孔雀蓝黑花,不太讨喜。
通过孔雀蓝寻找柴窑
柴窑,原来立为五大名窑之首。后来不见窑址、不见流传有序的器物,专家学者便因没有可靠的实物作为研究对象而鲜有研究。民间相关权威学者则认定,既是真品也处于被怀疑的尴尬状态。用“黑灯现象”作比,可理解为:柴窑并不是没有,而是处于黑灯状态下,暂时发现不了。
那有没有照亮柴窑的些许亮光呢?有,那就是孔雀蓝。柴窑的颜色在雨过天晴云破处,孔雀蓝正是那一抹雨过天晴的色彩。收藏者已经在探索,博物馆的有关专家学者如能跟进,通过孔雀蓝找到柴窑或许有些希望。
(责任编辑:万舒)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