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渥巴锡油画像》的作者
2012-10-10 17:00:22
◎聂崇正
2012年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乌鲁木齐举办了一个大型的展览,名为“故宫博物院清代新疆文物珍藏展”。展品中的大部分,是来自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但是其中展出的有一幅《渥巴锡油画像》屏的展品,却是由德国的博物馆收藏并提供的图像资料,非常遗憾的是这幅画并非为原作,只是件辅助的图片展品★1。
《渥巴锡油画像》屏,为纸本设色油画,尺寸不详,画幅的右上竖写汉字“土尔扈特汗渥巴锡”八字,左上竖写同样内容之满文,此图现为德国赖斯博物馆所收藏。
首先,这幅油画肖像十分珍贵和稀罕。油画并非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品类和样式,而是首先产生于欧洲,大约在欧洲油画出现的一百年之后,便由欧洲的传教士将其带到了中国。随后这些欧洲人又将油画这一画种传进了清朝的宫廷内,使之成为宫中仅次于传统中国画的第二大画种。但是由于皇帝对油画并非特别重视,外加此后保存条件较差,宫中又没有专门的油画修复师,所以清宫内的早期油画作品,已如凤毛麟角,十分罕见了★2。
据笔者所知,当初清宫中的油画作品,现在除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尚有少量收藏外,欧洲的法国及德国也有部分收藏★3。笔者曾在《清宫外籍画家与清宫画风之变》和《从存世文物看清代宫廷中的中西美术交流》两篇文章的插图中,刊用了部分清宫油画人物肖像画作品,二文均收载于《清宫绘画与“西画东渐”》一书★4 内。
其次,这幅画中的渥巴锡,又是一位历史上实有其人的知名人物。中国若干年前,甚至还将此人的事迹拍成了故事影片,片名叫《东归英雄传》。按照历史史实的记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曾西迁游牧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近一个半世纪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在其首领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渥巴锡的女婿)等人的率领下,历尽千辛万苦,冲破层层阻挡,东归返回祖先游牧之地伊犁。此举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许,曾轰动一时。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还收藏有波西米亚画家艾启蒙所画的大画《宝吉骝图》轴,就描绘的是土尔扈特部东归后,首领之一的策伯克多尔济进献给皇帝的一匹骏马。但是渥巴锡及策伯克多尔济二人一直不知是何模样。现在渥巴锡的相貌可以从这幅油画上看得很清楚了,这是一张非常典型的东方蒙古人种的脸型,而策伯克多尔济的相貌则仍然不得而知。
至于这幅油画的作者为何人,因为画幅上面没有画家的署款,所以不能够确指。一般来说,凡是碰到清宫中的油画,会很自然地将作者归之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名下。因为在清宫中供职的欧洲画家,以郎世宁的名气为最大。其实,当时清朝乾隆时的宫廷内,并不只有郎世宁一位欧洲人,还有其余若干欧洲人,如王致诚(法兰西人)、艾启蒙(波希米亚人)、潘廷章(意大利人)、安德义(意大利人)、贺清泰(法兰西人)等人。从时间上来看,渥巴锡等人东归时的乾隆三十六年,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已于数年前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去世了,而另一位法兰西画家王致诚,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不在人世。所以这幅油画肖像出自郎世宁、王致诚之手的可能性完全可以排除。
我又从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文字中检索到如下记载,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日接得郎中李文照押帖,内开六月二十六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福隆安等着艾启蒙画脸像八幅。钦此。”★5乾隆三十七年“四月初二日接得郎中李文照押帖一件,内开三月二十七日太监如意传旨:着贺清泰画油画一幅。钦此。”★6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初一日接得郎中德魁押帖一件,内开正月二十三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潘廷章画半身油画脸像一幅。钦此。”★7以上所引的三则档案资料中,并没有直接写明是何人画了渥巴锡的油画肖像。但是我们从中得知,在这一时间段内,艾启蒙和贺清泰都曾经画过“脸像”和“半身脸像”、贺清泰画过“油画”。
虽然档案文字中说得比较含糊,但是从前后关系来看,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日接得郎中李文照押帖,内开六月二十六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福隆安等着艾启蒙画脸像八幅。钦此。”这则档案与此事时间上最为契合。所以笔者认为,此幅《渥巴锡油画像》屏,最有可能出自波西米亚画家艾启蒙之手。档案中所写的“脸像八幅”,极有可能就是东归而来的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等土尔扈特部的八位部族首领。因为按照史书的记载,乾隆三十六年的“六月初十日,谕土尔扈特投诚大台吉均令来避暑山庄朝觐,命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驰驿迎之。”★8其时间上完全吻合,而画家艾启蒙就应当是随同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一起抵达承德避暑山庄的,他的任务就是专门去绘制这些来归首领人物的肖像,这是他的本职工作。在郎世宁和王致诚去世以后,艾启蒙就成为了宫中欧洲画家里的第一把手。
以上的说法虽为推断,但是应当离事实不远。
画家艾启蒙,其姓名见于胡敬所著之《国朝院画录》一书:
艾启蒙,海西人。工翎毛。《石渠》着录九。《十骏犬图》一册。《百鹿》一卷。《宝吉骝》一轴。(乾隆癸巳御题宝吉骝诗序:“土尔扈特亲王策伯克多尔济所进色尔克斯处马也。色尔克斯为洪豁尔所属,界邻俄罗斯,土尔扈特归顺时携以来者。贡至天闲,调习经岁,兹御以行围,性果驯良,因锡之名并成是什。”又注:“向称哈萨克产良马难得,今其部长贡献,及以帛市易善者,充物天闲不为希觏。若色尔克斯之地,更在哈萨克西北,从未通中国,兹名马远徕,尤为难得云。”)《白鹰》一轴。(乾隆癸巳,御题白鹰诗注:“土尔扈特贝子锡喇扣肯所进。”)《风猩》一轴。(□篇:“,兽名,小打即死,因风更生”。)《山猫》一轴。(盛京通志:“野猫,居山谷中,狐类,口方,色苍黄有斑,善搏,亦曰野狸。”)《白鹰》二轴。以上续编。《考牧图》一卷。以上三编。★9
以上艾启蒙的小传中,提及土尔扈特部来归及策伯克多尔济贡马之事。
还见于吴振棫《养吉斋丛录》:“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旬万寿,赐三班九老宴于香山,在朝王大臣九人共六百七十七岁;在朝武职九人,共七百二十二岁;致仕诸臣共七百四岁,有《香山九老图》(弘旿画)。迨皇太后八旬万寿,赐三班九老宴于香山,文职九老共六百六十八岁;武职九老共六百八十五岁;致仕九老共七百二十九岁。画苑艾启蒙作图。”★10
又见于余金《熙朝新语》:“乾隆三十六年,皇太后八旬万寿,赐三班九老宴,游香山,次日命画工艾启蒙绘图。文职九老:显亲王衍璜、恒亲王崇志、大学士刘统勋、协办大学士观保、吏部尚书托庸、户部尚书素尔纳、刑部尚书杨廷璋、刑部侍郎吴绍诗、工部侍郎三和;武职九老:都统四格、曹瑞、散秩大臣国多欢、甘都、副都统伊崧阿、萨哈岱、李生辉、富僧阿、色瑞察;致仕九老:刑部尚书衔钱陈群、内大臣福禄、礼部尚书陈悳华、兵部侍郎彭启丰、礼部侍郎衔邹一桂、副都御史吕炽、内阁学士陆宗楷、詹事府詹事陈浩、国子监司业衔王世芳。此国家崇禧之旷典,亦山灵未有之奇遭也。”★11
当代学者方豪在其著作中写道:“艾启蒙字醒庵,波希米人。乾隆元年(1736年)入耶稣会,十年(1745年)来华,以精于绘事,奉旨进京,特派在如意馆效力,甚合上意,授奉宸苑卿,三品衔(《正教奉褒》135页)。就业于郎世宁,刘松龄且誉其造诣在郎氏之上。十五年(1750年)晋司铎。四十二年(1777年)某日,帝见其手颤动不已,向所未见,曰:‘卿手战栗矣。’氏对曰:‘无妨也,臣尚能作画也。’曰:‘卿年几何?’曰:‘七十矣。’曰:‘何不早言,卿不知郎世宁七十 时,朕尝为祝寿,朕亦将为汝贺也。’是年九月十八日举行庆典,南堂堂长高慎思司铎请各堂教士参加。十一日安国宁司铎陪至海甸,帝赐佳绸六匹、朝服一领、玛瑙一串,御题匾一方,曰:‘海国耆龄’,及其它各色物品。御赐贺礼,以八人肩行,前导十字架,乐队二十四人随之,满官四人乘马随行,遍游全城,观者如堵。《石渠宝笈》着录其画凡九,又《香山九老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作,见吴长元《宸垣识略》。氏亦善绘马,故宫博物院有八帧。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卒,清廷赐帑银二百两为殡葬之资。”★12
艾启蒙生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卒于北京,享年七十三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故宫博物院・新疆清代文物珍藏展》,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2月,乌鲁木齐。
聂崇正:《谈清宫皇帝后妃油画半身像》,载《故宫博物院院刊》(北京)2008年第1期。
聂崇正:《透视流散在欧洲的清宫绘画》,载《收藏家》(北京)2010年第1期。
聂崇正:《清宫绘画与“西画东渐”》,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12月,北京。
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
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
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
常建华编着:《清史事典・乾隆事典》,306页,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7月,北京。
清・胡敬《国朝院画录》卷下。
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十二。
清・余金《熙朝新语》卷十三。
方豪:《中西交通史》第五册,中华文化出版事业社,1959年,台北。
(责任编辑:彭亚琪)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