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托尔——游历
2012-09-22 16:28:16
困难无处不在
我们计划离开湖区的温德米尔后直接去巴斯,可是必须在布里斯托尔转一次火车。根据前几日利用中途转车时增加旅游点的经验,我们再次起个大早,坐上了去布里斯托尔的火车,憧憬着在一个全新大城市中的半日游。
到了布里斯托尔火车站后,我们又被告知他们不代客寄存行李,而且态度冷漠地说不知道哪里提供此项服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为何就会在大城市无限扩大呢?记得有朋友一家坚持不住大房子,偏好够住就好。究其原因,答曰:房子太大或楼上楼下分层住,就无法实现一家子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地促膝谈心状。一人一个小天地,家人会变得像客人一样,时间久了就会生分。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单元,以此类推莫不是得出以下结论:在大城市,当人们的活动范围无限地扩大,人际关系就无限地冷淡。
出了车站,蓝天和艳阳令我们郁闷的心情和缓了些。雄伟的布里斯托尔Temple Meade火车站以土黄色的石材为原料,从有钟塔的主楼向两旁衍生开去,其帝国派头让我精神为之一震。我安慰小汤,困难无处不在,我们肯定有办法安置两只大箱子的。
不可思议的布里斯托尔Temple Meade火车站
连接着15个月台的车站大厅分成一楼出发区域和二楼到达区域,三楼是高高的钟塔,从这栋主楼衍生出左右两条三倍于主楼长的“臂膀”楼。整个火车站呈月牙状包容着广场,与建筑群连为一体设计的风雨棚,几个世纪以来默默地为进出站的乘客挡风遮雨。
“右手臂”是在1849年8月31日交付使用的老火车站,由多产的建筑工程师Isambard Kingdom Brunel设计;在1870年前后又由Francis Fox扩建了老火车站;20世纪30年代,P E Culverhouse将火车站最终建成现今的模样。这座经历三次、由三位不同时代和风格的建筑工程师共同完成的火车站使用了同一种原材料,保持了统一风格,如出自同一人之手,是英格兰史上最大和最古老的火车站,也被列在一级历史建筑保护单上。它佐证了英帝国盛世时发达的铁路运输业。
英帝国和英联邦国家博物馆
老火车站的顶棚跨度达到61米,现在用作英帝国和英联邦国家博物馆,因为近在咫尺,我们就兴致勃勃地推着箱子去参观。买门票时询问工作人员可否帮我们照看一下箱子,得到了肯定答案,他们免费为客人寄存行李,只要在关馆前取走即可。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摆脱了困境,让我们得以轻松游城。
上下两层的博物馆展厅通过实物和当事人口述历史故事的形式,向游客讲述了500年以来英国对整个世界的探索、征服和贸易史,以及对土族文化的藐视、奴隶制度、剥削制度和掠夺当地自然资源等不当行径。馆内展出了英帝国当时属下的各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丰富物产、传统服饰和不同的自然环境等。绘制成世界地图般的英帝国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识了铁路线、陆路运输线和海上航行线路,甚至还详详细细地注明在各个国家进行丝绸、茶叶、批货、珍珠、瓷器等不同的国际贸易交易品种。
在英帝国和英联邦国家博物馆最让我们震惊的是,一个桌面大的屏幕上显示了1905年英帝国的版图,鼎盛时期英国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共有61个,覆盖了世界1/4的土地。每个国家用一个小亮点表示,当小点亮起时,就表明在那个地区太阳升起了。只见屏幕上的小点此起彼伏地闪烁着,我俩鸦雀无声地在那儿看了好一会儿。真是不落的太阳啊!当时,在这个圆圆的地球上,总有一处太阳升起的地方隶属于英帝国。至此,就不难理解当时英国长期在国际舞台上的统治地位和影响力了。今日,54个英联邦成员国享有平等地位,在许多领域进行商榷和合作,包括贸易、金融、国防、教育、科研等。作为发起人的英女王每年都会到不同的英联邦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并且每四年还相聚一堂举办一次运动会;另外,这些国家的学生在英国接受教育平均承担的学费只有国际学生的1/3。
我们是倒数几批的幸运参观者了。那年夏天过后,英帝国和英联邦国家博物馆就关门了,说是计划在搬迁到伦敦,可是直到如今还没动静。有消息说,最早要在2012年才能在伦敦重新开馆。
高耸入云的圣玛丽红崖教堂塔楼
圣玛丽红崖教堂被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誉为“英格兰最纯洁、最美观、最著名的教区教堂”,仅凭此我们就将它列为到布里斯托尔后参观的首项选择上。远远的我们就看到了高耸入云达89米高的教堂塔楼,小汤难以想象14世纪时的工匠是用何等技术造起这座“摩天高塔”的。塔楼在15世纪40年代的一场风暴中倒塌过,被搁置了400多年以后,在1872年重又用14世纪的建造方法修缮,屹立至今。
整座教堂是由灰黑的岩石为材料,拱形的窗棂连接处和门廊都使用了大量精美的石雕来装饰,以动人的宗教故事和繁复的鸟兽图案为主题。这张平面图简洁地展示了教堂以年代为主线的发展史,1185年建起了教堂的第一部分,14世纪时达到巅峰,基本完成了整个教堂和塔楼的建设。
当我们步入长廊式的中庭后按照导游手册上的指示向上望去,整个无支撑的米白色拱顶布满了鎏金浮雕图案,雍容华贵,不可思议,每根浮雕的衔接处由一个个立体镂雕的花朵镶嵌。中庭的尽头是彩色玻璃装饰,两边是排列整齐的褐色木椅,然后是唱诗班的座位和面对面的两排管风琴。从1493年起,在这里就举行星期天灯芯草祈福活动,那时整个中殿的马赛克地面上铺满了新鲜的灯芯草。仰望着华丽的拱顶,我们似乎闻到了沁人心脾的绿叶清香,听到了若有若无的天籁之音……在祭台上端放着的装饰华丽、雕刻细腻的纯金十字架也是教堂的一个珍藏之宝。
穿过中殿来到小巧精致的圣母小教堂,拱顶还是延续了中殿的鎏金浮雕风格,祭坛上用耀眼而华丽的明黄刺绣布巾覆盖着。彩色玻璃窗上描绘的故事更为生动,一点也看不出大多数是在20世纪60年代修补上去的,因为在”二战“的炮火中部分彩绘玻璃被震碎了。
15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强盛发展,欧洲各国兴起了探索新大陆的运动。1497年,布里斯托尔的本土英雄约翰·卡波特离开家乡后成功横渡太平洋并登上了美洲大陆,国王亨利六世得知后下令为其筹集探险基金,支持其继续为国家开发新的自然资源和贸易交易地。多年后,胜利返航的他为红崖教堂带回一根完整的鲸鱼肋骨,现在这根肋骨依然高悬在美洲礼拜堂的入口处。
@t布里斯托尔代表了21世纪的现代科技文明
一条不宽的河从布里斯托尔穿过,将城市分为北岸和南岸,岸边的码头和仓库都按原貌保存了下来,改建成互动式景点,游船载着客人重温昔日水上运输的辉煌……
我们过桥后,随着人流来到了千禧广场,广场上竖立了众多真人大小的塑像,奥斯卡影帝加里·格兰特最受欢迎,女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依偎着这位完美绅士拍照留念。广场周边的现代建筑群呈球体、方形和不规则状,这就是@t布里斯托尔,一个3200平方米科学探索馆,囊括智能、全球通信、科技历史和太空馆;隔壁的自然世界覆盖了从恐龙时期到现代的DNA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世界,还可以在热带雨林中漫步。
中世纪的缩影
离开人声鼎沸的千禧广场,我们继续向北,过了马路后周边又都是中世纪建筑群了,我们的目的地是布里斯托尔大教堂。四周人迹罕见、安静祥和的氛围与千禧广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时光隧道将我们带回了中世纪……
过了参观时间的大教堂大门紧闭,只有立在the Great Gatehouse上的人物雕像无声地与我们交流着;布里斯托尔图书馆外墙上的学者塑像栩栩如生,深邃的眼神充满了智慧。北面与大教堂相连接的是College Green大片的绿地和参天大树,尽头是红色砖墙大弯月形建筑群Council House,人们或坐或躺或跑,尽情地享受夏日宝贵的骄阳……⋯
夕阳西下,马上就要离开布里斯托尔,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惆怅和不舍。因为蜿蜒流过整个城市的河流,因为一大批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因为设计时尚、代表科学发展的科技中心,因为有美丽红砖的布里斯托尔大学和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还因为横跨宽度惊人的埃文峡谷的克利夫顿吊桥,以及那铺天盖地的绿……
(责任编辑:李娟)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