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法•如是---寻找当代的东亚Conditions of Being - As of Now

2012-09-06 15:27:48

  

  采访/本刊记者 李健杰 摄影/祝雪霏

 

  由北京富利马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主办,韩国文化院协办的名为“为法·如是”---中、韩、蒙三国艺术家联展于2009年2月20日拉开帷幕。历时16天,届时将展出15位艺术家的30多件作品。21世纪开放的亚洲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亚洲艺术已经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韩、蒙三个国家虽然有类似的文化但也有不同的固有文化,通过此次展览了解不同国家的艺术形态与人文交流,艺术家也是为了此愿望相聚一堂。

  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方,富利马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金成铉先生本身就是一位艺术收藏家。“因为我自己非常喜欢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所以才有意愿赞助此次展览”,他对记者说:“相对于独自欣赏,我更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艺术的美妙体验,所以才有了此次展览。我相信这次中韩蒙三国一流艺术家汇聚的展览会对东亚的艺术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或许以后会有更多的交流产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东亚的艺术,了解它们的共通和差异,我乐此不疲”。

  在此次展览上文化院院长金益谦先生也同样表述三个国家对文化艺术发展所做的贡献,“存在的条件-此刻”感应了经历历史的三个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而在此次展览上与韩国中国相邻的蒙古国的加入加强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其中驻华韩国大使申正承与驻华蒙古大使嘎乐桑·巴特苏赫、韩国驻蒙大使朴振浩分别表达了对此次展览十分开心,各个国家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成为其它国家向往的文化界典范,此展览不仅是为了多方了解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是巩固三国友好的机会。

  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也同样认为此次展览的意义非常重要,在过去的1个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亚洲的各国家和一些边缘的国家花了很多精力去学习关注了解西方的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艺术,到现在西方国家对亚洲国家的了解远远赶不上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亚洲的事迹和下一个阶段的亚洲文化作用将会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一个重要的课题实际上是一个相互了解的工作。的确,正如徐冰老师所言,现在的重点是相互了解,通过此次展览对蒙古的文化有了一些朦胧的了解。

  三个国家的当代艺术语言融合了自身传统理念和现代文化理念,这种艺术创作不仅在学术领域上找到归宿,又可以绕过国际艺术交流上的文化障碍,三个国家的艺术家也同样是为了这个愿望来完成这个展览。彼此了解其产生的人文基础和各国不同的现实状况。人们还可以看到不同的艺术形态和迥异的艺术目的。此次展览的确是精神和多重现实社会所需要的和谐反映。

  当下的东亚艺术

  中韩蒙艺术家的一次因缘碰撞

  “为法·如是”是一次以广义的“绘画”作品为主的展览,其作品来自中国、韩国和蒙古。参与展出的艺术家均为全职画家。该展览所秉持的策展理念是:在艺术史的书写过程中,艺术家面对真实的世界,并进行个体的创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地方风格、传统习俗,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的作用。艺术家对外在遭遇进行过滤,并内化于心,乃形成个人之经验。

  我们就有必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在中国、韩国、蒙古等东亚国家,“绘画”一词的当代意义是否相同?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及其诉求(就格林伯格所赋予这个术语的意义而言)---强调艺术及其媒介特质的自主性---已经日落西山。这并不是说绘画的实践终止了;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时期,很多艺术家仍然不改初衷,继续作画。问题在于,这种类型的现代主义绘画已经不能指望获得广泛的关注了。

  不过,对于远离大西洋因而较少受到西方艺术史叙事之影响的世界来说,期望同样的叙事版本是不可接受、无法想象的。中国、韩国和蒙古接受西式绘画的时间各不相同,不过,直到西式绘画在这些国家大行其道时,传统绘画和西式绘画都是并驾齐驱的,前者又通常被称为东方绘画或水墨画。到20世纪70、80年代,现代主义走向衰落,新兴的、包含技术含量的媒介作品(例如摄影和视频艺术)也被囊括进广义的“绘画”作品门类之中,事实上,“绘画的”已经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术语,用于象征性地描述当代艺术。因此,我们可以不将“绘画”作品视为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独特艺术门类,而是将之视为一个囊括所有新旧媒介之图画艺术的概念。

  非西方的东方“当代”性何在

  现在,我们既有西方的影响,也有东方的影响,既有旧媒介,也有新媒介,使我们能够穷尽艺术创作的各种可能性,这是一种优势,也应被视为一大幸事。它可以使各种新的艺术史叙事得以兴起,当然,这种叙事也取决于我们所处的位置,所持的视角。这些新的叙事会重新定义主流,使昨日之旁支,一跃为今日之鳌头。因此,这些叙事总会不显过时,而且倍加重要。艺术创作是一种视觉思维的形式。我们通过移情和艺术品的结构来了解这种思维。借助结构,艺术家构想出图画的要素,这些要素进而为艺术家组织经验提供了一个模式。所有这些构成了艺术家的风格以及类似于艺术家个性的东西,而后者在艺术家身上是一以贯之、清晰可辨的。即便是在只关注色彩、形式和构图的抽象派作品中,这一点同样成立。艺术家总是试图在个体的想象性生活和社会存在之间进行创造性的融合。通过观画者的移情式阅读,画家又影响了人们体察世界的方式。因此,在参观展览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艺术总是体现了艺术家在面对世界时的独特个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与事件本身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笔法、线条、构图,甚至所表征的事物都构成了艺术家体验事件的隐喻,它们使艺术家的主观体验具备了形式,并最终达到符号性的真理。

(责任编辑:彭亚琪)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