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玉炉顶

2012-09-05 09:21:34 作者:王蔚华

  

  陕西 王蔚华

  玉器中的玉炉顶造型纹样多种,多为镂空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文献史料中有记载,它是玉器中的一个门类,过去对它的认识还有差异,现研究有一定的意义。西安博物院藏有明代玉炉顶,现举2件介绍如下:

  玉镂雕人物纹炉顶(图1),高3.5厘米,青白玉。呈圆镘头形镂雕,上雕刻山石、松树、灵芝,其间有一老人,戴幞头帽,着交领宽袖长袍,腰系带,长髯垂胸,作行进状,旁站立一鹤,长颈回首,寓意长寿吉祥意,座底凸起,两边有孔,用于固定在炉盖面上。

  玉镂雕龙纹炉顶(图2),高3.5厘米,白玉。龙四足站立于方底座上,昂首前视,睁目粗眉,宽鼻、大嘴,张口露牙,双长角后抿,嘴上两长须分扬两侧,颔下有一宝珠,长体盘绕,尾从后腿下卷曲穿过,背有脊,体上刻菱形鳞纹,其为巨龙戏珠,吉祥意,底面上有一椭圆孔,用于固定在炉盖面上。西安市郊征集。

  玉炉顶即炉盖上的钮,起工艺装饰作用,供人们观赏,同时有启关盖的提手作用。当时有不同的认识,认为有的炉顶原是帽顶。例如明·沈德符著《万历野獲编》卷二十六记:“近又珍玉帽顶,其大有至三寸,高有四寸者,价比三十年前加十倍,以其可作鼎彝蓋上嵌饰钮也。问之,皆曰此宋制。又有云宋人尚未,辨此,必唐物也,竟不晓此乃故元时物。元时除朝会后,王公贵人俱戴大帽,视其顶之花样为等威,常见有九龙而一龙正面者,则元主所自御也。当时俱西域国手所作,至贵者值数千金。本朝还我华装,此物斥不用,无奈为估客所昂,一时竟珍之,且不知典故,故云宋物,其耳食者从而知之。”其内容指原有玉帽顶,后改做鼎彝蓋上钮饰,对其制作年代不知晓,可能是唐代?是宋代?有的认为是元代贵族的帽顶,其纹样有等级之分,为西域人所雕刻。在明代改变服制而不用,改为炉顶。

  其实帽顶是帽上的装饰,与炉顶是两回事。元代的帽上是有装饰的,所谓帽顶与它不同,近数十年前曾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辨识论证,并发表论文,认为玉雕镂空炉顶是原帽顶装饰件提出新的见解,这种见解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在《元史·舆服志》《元典章》中均有记载。一般均称之为“顶珠”。也就是说帽顶上的装饰上是圆珠,这在史料与当时壁画、绘画上可见到。甘肃漳县元代汪世显家庭墓葬中出土的凉帽顶上就有圆珠形顶珠。特别是学者王正书先生在《炉顶·帽顶辨识》一文中进行了论证,并说:“我们认为明代被用作炉顶提手的玉雕,与元代帽顶无关,炉顶与帽顶一是器具,一是帽饰,从来就是两类不同的器物,不可混为一谈。”并用大量文献、实物进行了论证。

  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箋·燕闲清赏箋》中记载:“自唐宋以下,所制不一,如笛、管、凤钗、乳络、龟、鱼、帐坠、哇哇、树石、炉顶、帽顶……”这里将炉顶与帽顶分为两个品种,说明在明代帽顶、炉顶是有区别的。具体地说玉炉顶的产生为何时,以前所述不同,但是目前考古出土者最早为元代,如元代玉雕莲鹭炉顶(图3),南京炸药厂出土;元代龙穿牡丹纹玉炉顶(图4),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还有明代白玉镂空鸳鸯戏莲钮,江西南城县明益宣王墓出土;明代青玉云鹭纹炉顶(图5),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出土,以上五件有明确时代,其内容荷莲、鹭丝与龙穿牡丹。正如玉器鉴定专家杨伯达先生所述“元代任氏墓群出土的元代白玉镂空炉顶,其为椭圆矮柱状,拱顶,多层镂空,做工粗犷似元代物。”(见杨柏达《宋元明清玉器鉴定四题的探讨》一文),而明代炉顶镂空层次少,互相叠压也少,雕刻也较工整。

  从中国玉器雕刻艺术发展看,宋代玉器已转为世俗化、商品化,除了表示身份等级外,还成为富裕阶层和文人雅士享用之物,用做装饰品、赏玩品,或有实用用途的玉饰件和实用品,总之装饰件很多,纹饰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游牧民族所流行的“春水”和“秋山”纹,即海东青捕天鹅、山林熊鹿等,均带有吉祥意,明代继承前朝演变发展,呈现一个新局面。具体说纹样向富丽繁密发展,南宋更趋精巧秀雅,以后金元受其影响,带有地方民族特色,有力豪放,生活气息较浓。雕刻技法大大发展,深层浮雕与立体镂雕,与以前单层雕刻不同,出现纹样互相叠压,交搭与深“打凹”。例如宋代白玉螭龙穿花图佩(图6),使用高浮雕、镂雕外,还用互相叠压手法与螭龙在花叶中穿跃,首、曲体、腿部分被花叶遮盖,花叶“打凹”,翻折明显,阴刻纹饰细密,整个花叶与螭龙显得丰满、柔和,自内向外斜出,交错掩映,花瓣、叶心都深雕凹入翻转交搭,叶脉深刻,前后掩映,出入穿插,剔透又不是简单的分层镂雕或透雕,是其宋代创新雕法。

  金元时期,仍保留这种技法,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金鸟古伦墓出土金青玉荷叶龟游佩(图7)。陕西省户县元代贺氏墓出土白玉松鹿透空牌(图8),双鹿与松树仍分层次,有立体感,但叠压层次少了。到了明代叠压大大减少,南京市张家漥村明汪兴祖墓出土明代鑫镶玉云龙纹铊尾(图9)。特别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及以后变化更大,西安市博物院藏明代玉龙纹带銙(图10)分为两层,看不到叠压关系,打“凹”技法使用也少了,立体感减弱。

  前面介绍的玉刻镂空人物炉顶,在松树间有一位老人与立鹤,雕刻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其风格特征明显,镂雕层次少,叠压也少,应属明代中期或稍早。玉镂雕龙纹炉顶,属于镂雕立体件,技法特征也明显,另外从龙的造型看,圆目、分叉双角、体上斜直线刻划成的方格鳞纹、尾巴端分叉成卷云纹上长毛等特征应属明代晚期。(责编:蔚蔚)

(责任编辑:彭亚琪)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