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访学散记二则
2012-09-03 16:46:41
\陈志平\
二○一○年十月至二○一一年九月,笔者获得东华财团的资助,应邀赴日本京都花园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期间与日本书法界同仁多有接触,同时于京都、奈良、大阪、名古屋、东京等地参访了不少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今虽归国,心犹缱绻。闲时偶忆,撰成两篇。同道高明,有以教我。
一、杉村邦彦先生『第五回立命馆白川静记念东洋文字文化赏』受赏演讲会侧记
『立命馆白川静记念东洋文字文化赏』在日本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奖项。白川静是日本汉字研究的第一人,一九一○年出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九四三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以三十年的笔耕不辍写成《字统》、《字训》、《字通》三书,在日本被誉为『最后的硕学』。二○○四年因其在古文字领域研究的杰出成就而被日本政府授予『日本文化勋章』,二○○六年十月三十日病逝。杉村先生以他在书学方面的卓越研究而荣膺『第五回立命馆白川静记念东洋文字文化赏』,但是因为身体原因,杉村先生未能出席颁奖大会。八月七日,在书论会成员的组织下,杉村邦彦先生『第五回立命馆白川静记念东洋文字文化赏』受赏演讲会和祝贺会在京都如期举行。
参加讲座的大约有三十人,除了书论会的主要成员外,还有来自各界的友人。讲座开始时,杉村先生一一介绍了出席的嘉宾,重点介绍了关西大学的陶德民教授、四国大学的太田刚教授以及狩野君山的直孙狩野直祯和我。狩野直祯是日本京都女子大学教授,一个敦实厚重的老人,秉承乃祖遗风,从事历史研究,有代表著作《东汉政治史研究》。陶德民教授来自中国上海,是一位为人谦逊、学识渊博、成果丰硕的研究型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有日本汉学、比较思想史和东亚国际关系等,代表性论著是《明治的汉学家与中国》(关西大学出版部,二○○七年)。
演讲会的主题是《内藤湖南与犬养木堂》,主持人是井后尚久,狩野直祯作总结发言。杉村先生的讲座分为四部分:
缘起
犬养毅和内藤湖南的私交
湖南与木堂的最初接点
辛亥革命前后流入日本的中国书画文物与犬养木堂
犬养木堂藏《名贤尺牍》与湖南跋
犬养木堂藏《宋拓定武本兰亭序》与湖南跋
犬养木堂书简中所见《名贤尺牍》与《宋拓定武本兰亭序》相关之人事
讲座主要围绕犬养毅藏《名贤尺牍》和《宋拓定武本兰亭序》的相关内容展开,此外,为了配合讲座,会场陈列了不少实物资料。其中有内藤湖南写给友人的信札和书法作品,还有文廷式、罗振玉、犬养毅、董康、狩野君山赠给内藤湖南的书画。内容十分丰富。
杉村先生曾经专门写文章探讨犬养毅所藏博文堂精印的名贤尺牍册页,本册页收集明代中晚期明代名家二十九人计三十七通尺牍,由内藤湖南题签,末尾有内藤湖南、长尾雨山、犬养毅三跋。内藤湖南的跋最为重要,杉村先生从三个方面指出湖南跋在内容方面的意义:一、湖南指出尺牍的历史价值『考镜史传,以广异闻』和『校订本集,以补遗佚』;二、湖南指出:『夫欲观昔贤立朝大节则有制诰奏疏之属,高文典册备矣,然性情之真,往往及见于燕私之日,应酬之际,乃有不可谀者存焉。』,说明了通过尺牍观人的特殊性。三、湖南总结清代书法史的变迁,对于帖学和碑学末流进行针砭:『但明代诸人,犹及见晋唐搨摹善本,是以其书无论巧拙皆有一种秀腴之气,实为钟王以来传承正脉,迄其晚季,王觉斯辈偏尚阁帖,已为一变,清朝雍乾以后,风气再变,此法竟为广陵散矣,观此册者尚可以徵世道之递嬗焉。』杉村先生认为,这段珍贵的题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内藤湖南『硬部史学』之外的对于文艺的真知灼见。
犬养木堂藏《宋拓定武本兰亭序》,罗振玉题签,后有康有为、内藤湖南、长尾雨山等题跋。此册经明唐顺之旧藏,大正二年曾在京都兰亭会上展出,杉村先生所编《书论》第三号《特集·王羲之与兰亭序》有专门介绍。杉村先生于此亦略为讲过。
因为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内藤湖南,因此,杉村先生还准备了一段有关日本制作的关于内藤湖南的纪录片。纪录片全面展示了内藤湖南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昭和九年(一九三四)郑孝胥访问日本时在恭仁山庄会见内藤湖南的影像资料。影片中还出现了杉村先生接受采访的镜头。
在日本研究内藤湖南的人很多,其中关西大学是重镇。这次陶德民教授还特地带来了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资料集刊二十六《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所藏品集—内藤湖南与清人书画》,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内藤文库所藏清人书画。所收书画分为四等,A类为最为闪光的书画作品,包括顺治帝御笔芦叶达磨,还有戴震、章学诚、林则徐、杨守敬、赵之谦的佳作;B类是诸友赠送内藤湖南的书画。书画作者有肃亲王、王壬叔、叶焕彬、陈兰甫、罗振玉等。可见内藤湖南交友之一斑。C类是其他清人书画,涉及毛奇龄、张惠言、顾千里、吴昌硕等。D类为附载,值得一提的是有明代陈白沙先生行书一幅,为拙著《陈献章书迹研究》所未收。第二部分是内藤湖南之清朝书画论,收录了内藤湖南在不同时期和场合发表的有关清朝书画的研究和论述。在末尾论文的插图中,有一幅郑孝胥访问恭仁山庄的照片,郑孝胥在流落日本的唐写本《说文》上面题字:『康德元年(一九三四)仲春廿六日访湖南先生于恭仁山庄,此卷旧观于端忠敏斋中,今再获见于此,与吾侪之晤谈,俱非易遇。孝胥敬书。』唐写本说文残卷原为端方所藏,后归内藤湖南所有。恭仁山庄为内藤湖南晚年的寓所,内藤湖南后撷取其中四字『难遇晤谈』书一横幅,有关此一情事的记载见于《书论》第十五号高桥克三的论文《四库全书と恭仁山庄文库の思ぃ出》(《从〈四库全书〉和恭仁山庄文库得到的启示》)。
在杉村先生出示的展览资料中,就有《书论》杂志多期,杉村先生对于内藤湖南的关注由来已久,且撰写和编发了不少有关湖南的研究论文。应该说,这些演讲会是有关内藤湖南书画研究的集中展示。
在展示的书画作品中,文廷式的一张条幅十分惹人注目。文廷式(一八五六~一九○四),近代词人,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云阁(亦作芸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芗德,江西萍乡人,出生于广东潮州,少长岭南,为陈澧入室弟子。他在条幅中用行书写道:『昔人讥六一诗话,九僧之名顿遗其八,温公补之,亦尚未备,古人不斤斤考据如此。』此语用在创立京都学派的内藤湖南身上,似乎是在揭示湖南的另外一面,那就是崇尚考据而又不拘泥于考据的创造精神。可惜的是,在『京都学派』诸子零落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体悟个中三昧了。
二、亲历第三十三回日本书论研究会大会
八月二十一日,我在日本访学期间应邀参加了在东京大妻女子大学举行的第三十三回书论研究会大会。参加会议的学者基本上都是书论会的会员,其中伊藤隆夫、石田肇、岩切诚、太田刚、菅野智明、增田知之、松村茂树、村田隆志、弓野隆之是我早先就已经认识或者耳闻过的学者,其他的会员或者是因为研究业绩不显,或者是因我见闻寡陋而未知或闻。总之,此会遵循国际惯例,开得简朴隆重,让人印象深刻。
上午十一时大会开始。大会综合司会由东京学艺大学的岩切诚先生担任,群马大学石田肇先生致开幕词,大妻女子大学的松村茂树先生代表主办单位发言。随后就是论文发表,每位论文发表者限半个小时。上午发表论文的作者有三位,分别是:
武井志步(筑波大学大学院博士课程前期)《陈鸿寿隶书考》,司会:菅野智明
川边雄大(二松学舍大学非常勤讲师)《北方心泉の中国体验と北派书风受容にっぃて》(《关于北方心泉的中国印象和北派书风的鉴赏》),司会:菅野智明
村田隆志(大阪国际大学专任讲师)《冯耕三の来日と水笔制法の东传》(《冯耕三前往日本和水笔制法的东传》),司会:太田刚。
下午发表论文的作者有三位,分别是:
增田知之(京都大学非常勤讲师)《清代における皇帝权力と书—康熙帝の文化政策を中心として—》(清代皇帝政权与书法—以康熙皇帝的文化政策为中心),司会:铃木洋保
古贺弘幸(大东文化大学书道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书道史における订正符》(《关于〈中国书道史〉的修订案》),司会:铃木洋保
除此以外,大会还特别安排了由杉村邦彦先生全面负责的会员总会和铃木勉先生(工艺文化研究所所长)的专题演讲。杉村邦彦先生就书论研究会的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做了安排布置。铃木勉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汉委奴国王』金印の刻法》(《汉委奴国王金印的篆刻技法》)。最后由书论会的会长杉村邦彦先生致闭幕词。
当代日本的中国书法研究主要集中在明清时代,尤以碑学为主。这次大会宣读的论文一共五篇,明清书法史占四篇,涉及清代碑学的二篇。书论研究会的成员是日本当代中国书法史研究的主体,其中有不少优秀的青年学者,代表了日本书学研究的未来。其中松村茂树、菅野智明、增田知之是其佼佼者。在大会陈列的图书资料中,菅野智明《近代碑学の书论史的研究》(《近代碑学的书论史研究》)和松村茂树的《吴昌硕研究》、《近代中国の文化人と书》(《近代中国的文人与书法》)是煌煌大著。毕业于京都大学的增田知之博士虽然没有专著出版,但对明清以来的刻帖文化沉潜很深,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而他作为杉村邦彦先生的助手,长年为书论研究会奔走,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老一辈学者有杉村邦彦《书学丛考》和鱼住和晃《张廉卿の书法と碑学》(《张廉卿的书法与碑学》),杉村先生是日本书学界的巨擘,自不必说。鱼住先生为张裕钊在日本的再传弟子,他除了重点研究张裕钊外,对清代碑学的代表人物也多有涉猎,同时也关注颜真卿。
日本学者除了研究中国书法史外,本国书法史也是一个重要课题。石田肇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日本的金石学,而太田刚先生则重点关注日本的碑碣书法。此外,中日书法交流史也是研究的大宗。近代日本书坛的重要人物日下部鸣鹤、内藤湖南、犬养毅、长尾雨山与杨守敬、罗振玉、康有为等人的交往常常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川边雄大《北方心泉の中国体验と北派书风受容にっぃて》(《关于北方心泉的中国印象和北派书风的鉴赏》)和村田隆志《冯耕三の来日と水笔制法の东传》(《冯耕三前往日本和水笔制法的东传》)即是中日书法交流史的优秀论文。这次大会的受邀学者有一位大野修作教授,于原京都橘女子大学退休,因故缺席。他在日本研究书学的学者当中,属于比较全面的一位,曾经跟随中田用次郎先生问学,与杉村邦彦先生是同门,出版过博士论文《书论と中国文学》(《书论与中国文学》),研究重点为唐宋书法史。近年自办刊物《书法汉学研究》,每年一期,在业界拥有良好口碑。
一滴水中见太阳。这次大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规格很高,发表的论文质量不俗。日本学者在书学研究方面已有自己的传统,主要有两点,一是选题专精,二是重视资料,尤强调实物。书论研究会近年在杉村邦彦先生的苦心经营下,恪守京都学派的传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学和写作的传统。读书会的目的就是培养书学研究的后起之秀,笔者曾经参加过多次书论研究会组织的读书会,而最近的几次读书会都以杨守敬的《平帖记》为主要内容,杉村先生称为『读杨会』。经常是就某个帖跋切入进去,拔茅连茹,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系统。
村田隆志是书论研究会比较年轻的成员,曾经留学于上海复旦大学,主要研究古代的毛笔。在本次大会上,他提交的论文是《冯耕三の来日と水笔制法の东传》(《冯耕三前往日本和水笔制法的东传》)。据他介绍,中国唐代之前一般使用卷笔,唐宋以来使用散卓。日本以明治为界,前期毛笔与唐笔相似,后期与散卓相似。转换的枢纽是明治前期东来日本的杭州笔匠冯耕三。不过,日本对于毛笔的称呼有别于中国,他们把唐笔称作卷笔,而把散卓称为水笔。村田出示了一本有关毛笔的图录,很多都是不存于中国的珍品。比如冯耕三亲手制作的两支水笔,现存于三清书屋,图录上有清晰的照片可供观瞻。
日本学者重视资料有口皆碑,但是他们更注重实地考察和分析,这一点尤其让人赞叹。书论研究会的成员有些是美术馆的学艺员或者法人,比如弓野隆之先生是大阪市立美术馆的学艺员,井后尚久是澄怀堂的财团法人,柏木知之来自铁斋美术馆等等,他们经常提供自己的藏品供学者研究。日本各种公立和私人美术馆经常举办展览并对外开放,这也客观上为学者提供了研究的便利。下一届书论研究会大会将在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内举行,因为是这里收藏有大量有关内藤湖南的书画史料。上一届书论研究大会曾经发表了川合尚子的一篇论文《张廷济と清仪阁·太平寺—现地调を踏まえて—》(《张廷济和清仪阁·太平寺—对实地情况的考察》),题目即显示了这是一篇经过实地考察而写出的文章。本次大会铃木勉演讲的论文《『汉委奴国王』金印の刻法》(《『汉委奴国王』金印的篆刻技法》)更是让人耳目一新。铃木勉先生是日本工艺文化研究所所长,他从工艺史的角度对『汉委奴国王』金印的诞生时空和制作过程进行了图文并茂的立体揭示,显然是经过实物和实地勘察之后的心得之言。日本学者不喜欢也不习惯于对资料进行一些『玄理』的发挥,偶尔有些议论,也是一些文化史层面的阐发。像增田知之先生通过明清法帖的梳理进而探讨政治、经济、文化嬗变的侧面便是其典型。日本还有一个影响比较大的学术团体—书学书道史学会(一九九○年创立),发行研究会刊《书学书道史研究》。笔者有幸得到了杉村先生赠送的书学书道史学会编的《创立二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书学书道史论丛二○一一》一册,里面收载的论文作者很多同时是书论研究会的成员。其中菅野智明的论文《〈校碑随笔〉诞生之周边》亦是书法文化研究的代表性论文。诸如『以某某为中心』或者『某某之周边』、『某某之考察』是典型的日本学者写作论文的格式,这也是由书法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决定的,同时也显示了他们选题精专的研究特点。
书论研究会由杉村邦彦先生个人于一九七一年创立,自办会刊《书论》。《书论》已经发行了三十七期,在专业领域内具有极高的声望,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由于杉村先生已经退休,收入减少,不足以承担发行《书论》所需的费用。所以,杉村邦彦先生在本次大会的间隙,专门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他介绍说,在日本,书道人口大约有一百万之众,但是《书论》的发行量只有四五百册,经费来源严重不足,希望会员能够踊跃募捐。今年五月份,杉村先生因为自己在书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第五回立命馆白川静记念东洋文字文化赏,他将获得的奖金捐出十万日元充当《书论》杂志的印刷费。但是从长远来看,经费不足的瓶颈很难突破,而且杉村先生年事已高,书论研究会的前景如何,不免使人有几分担忧。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彭亚琪)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