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论书》《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记白云先生书诀》

2012-07-09 16:05:05 作者: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其学书博采众长,精研体势,卓然自成一家。变汉魏以来凝重质朴的书风,开创了流丽而遒劲的新体。评者以为他的草书浓纤折衷,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张怀 彙妒槎稀吩奁洹扒П渫蚧弥窆Γ苑窃旎⒘椋衲艿欠逶旒薄£

  传为王羲之所作的书论,有《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十二章并序》、《用笔赋》、《自论书》、《记白云先生书诀》等六篇。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原文:《自论书》

  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馀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顷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

  书学释解与分析:

  《自书论》描述王羲之自己的书艺与钟繇、张芝的相互关系,自认为能与二者相当。甚至有超过他们的地方,与张芝草书并列。如果他自己也能像张芝一样,“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未必不如张芝的水平。因而,王羲之自视除钟张之外,无人在其上。书法之美,是一气呵成的瞬间之呈现。点画之间皆为妙,言有尽意无穷。所谓“顷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正是此意,表现出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高妙性,同时也反映出王羲之对其书法的自信与赞美。

  原文:《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扬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欲真书及行书,皆依此法。

  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须有点处,且作馀字总竟,然后安点,其点须空中遥掷笔作之。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惟有章草及章程、行狎等,不用此势,但用击石波而已。其击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谓之隼尾波,即钟公《太山铭》及《魏文帝受禅碑》中已有此体。

  夫书先须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则不能先发。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书学释解与分析:

  在书法艺术创作上,王羲之先提出:“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这样的理念,指出表现书法作品,要遵循书写规律,研墨、静思、意先、笔后。反之,便不能到达书法之要求。只会使用一般意义上或是形式上的点画。钟繇的弟子宋翼被钟繇所斥之后,三年都未敢见钟繇面,潜心研究书艺。研究他的《笔势论》之后,进步飞快,名声大振。其楷书行书均用此法。欲学草书,还有它法,年少时学卫夫人,后学李斯、曹喜、钟繇、梁鹄、蔡邕、张昶等人技法,又吸收众碑之长,转眼即到了五十三岁,感叹道“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原文:《书论》

  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钟繇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

  夫书,不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必注意详雅起发,绵密疏阔相间。每作一点,必须悬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后曳。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杆,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

  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心欲急不宜迟,何也?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急?至如“乌”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之脚急,斯乃取形势也。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仍须用笔著墨,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墨用松节同研,久久不动弥佳矣。

  书学释解与分析:

  在书学理论方面,王羲之一上来,就看到书法之技的重要,“玄妙”之变化。通常学习书法要会思考,必须具有聪慧善于体悟的学书者才能悟道,他观李斯的书论与钟繇的书法都有所悟,获益匪浅。认为书法里的每一字都须有变化,书法不仅仅是在于稳重,所谓“不贵平正安稳”。要“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为一字,数体俱入”等,都是表现书法中的多样变化的,而要做一整幅作品则要每字不同,即他所说:“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同时,他还更看重对书法家之“意”的认识,认为“意”是表现书法的前提:“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指出创作之前审美感觉和审美心境是书法家创作的前提,所谓书艺变化就是要体现出“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它能表现出笔法技艺的丰富性,才能称得上是真正书法。

  原文:《记白云先生书诀》

  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之惟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

  书学释解与分析:

  王羲之这段书论强调的是:书法艺术的表现之根本是在于气,气是客观的存在,它的存在也必然遵循自然规律。书法艺术的表现离不开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存在与变化,它对书法家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书法家如何学会认识和运用这一规律的存在,为自己的创作所用,则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因此,“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即是心、手、笔相协调,相一致的充分体现;直至最直接地达乎艺术家之本性。这种对书法艺术内在本质美的揭示与呈现,王羲之认为是书法艺术之表现的高妙所在。因而,“望之惟逸,发之惟静”,即是作者书艺审美的理想化要求。也可以看做是“当时玄学思潮进入美学领域而出现的某种‘艺术的自觉’的反映”。(见《中国书论辑要》第6页)

(责任编辑:扈淑莹)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