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行书笔法(三)

2012-06-20 09:36:31 作者:杜萌若

  9. 一笔书

  “一笔书”本是草书之一法,相传草创自东汉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张怀《书断》)。“一笔书”的要旨在于字势连贯性和速度感对点画间架形态的绝对统摄性,势通为一,形乃浑化。王献之引草入行,其行书“一笔书”亦一如张芝草法,得易简流速之极。

  

  《鹅还帖》“差秀已还”四字(图9---1),一道漫长的曲线逶迤蜿蜒,流转而下,几乎没有起伏波荡,每一次回旋全都是一律的轻盈平滑。

  “篆尚婉而通”(孙过庭《书谱》)---秦代的“玉篆”匀圆悠长,纵向曲引,自然生发出婉通意趣。“小王”“一笔书”是“玉篆”的行草变体,表象上化静为动,究其实质,其动态仍是纯粹的婉通篆意。

  通过“一笔书”,“小王”为行书带来了极端凸显连贯性和速度感的全新书写快感,不过,“玉篆”型单一圆转笔法的先天局限性也使得其线质的内在构成较为空洞单调,潜藏着“千字一面”的危机(图9---2至图9---5)。在羊欣而下的南朝“小王”书派中,“小王”“一笔书”的这一缺陷被进一步放大,“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李世民《晋书·王羲之传论》),浮靡疲软,筋骨尽丧(图9---6至图9---7)。

  唐代的怀素和柳公权成为“小王”“一笔书”的伟大救赎者,前者的《藏真帖》(图9---8)和后者的《蒙诏帖》(图9---9)皆在保持“一笔书”连贯性和速度感优势的前提下强势注入了“大王”“骨法用笔”的刚性元素,收刚柔相济之效,改变了“小王”“一笔书”一味柔婉的旧有格局。宋人米芾亦喜为“一笔书”,临仿“小王”《十二月割至帖》(图9---10)作《中秋帖》(图9---11),重浊肥痴,实无足观。

  

  10. 八面出锋

  “变脸”是川剧的绝活儿,刹那间,演员的一张假面就变幻成另一张假面,而这张假面旋即又被一张新的假面所取代……一张张假面飞速闪过,令人应接不暇。王献之作书能“八面出锋”,这是笔法的“变脸”魔术。

  《鄱阳书帖》与《鄱阳归乡帖》中的“八面出锋”(图10---1、图10---2):入笔时多有一个迅疾之至而又相当隐蔽的“点”的动作,蓄势借力,弹出笔锋,笔锋高速地跃动飞舞起来,乍起乍落,层层转身,倏尔轻提,倏尔重按,四面八方皆备锋势。

  “小王”的“八面出锋”同“一笔书”代表了行书笔法的两个极端:“一笔书”是平缓的流水潺湲,“八面出锋”是激烈的起伏波荡;“一笔书”的节奏一以贯之,“八面出锋”的节奏迷离错综;“一笔书”简之又简,乃至于无锋,“八面出锋”繁之又繁,花枝招展,“乱花渐欲迷人眼”,锋势炫丽得过了头。

  通过“八面出锋”,“小王”突出了局部的机变,却付出牺牲全局笔阵内在整一性的沉重代价。唐太宗的《温泉铭》(图10---3)和米芾的《蜀素帖》(图10---4)都是“八面出锋”的杰作,彩丽竟繁,满眼精彩的局部,至于整体呢,这个真没有。

  11.陡切

  注意观察王献之《东山帖》“松”“百”“不”

  “所”四字横画的起笔(图11---1至图11---4),笔锋自西北方向东南强力入势,点画开端处形成一个小于45度的悠长锐角切面,形态极其陡峭。

  斩截方刚的切锋入笔本是“大王”“骨法用笔”的标志性特征,笔锋切入纸面的角度因势生变、无不如意,而其中笔势最险峻者当数以《丧乱帖》“慕”字首横为例的陡切(图11---5)。“小王”笔性柔婉,本不以切笔见长,偶为之以求变,从他剑走偏锋的极端性思维方式出发,直指“大王”切锋笔势最险峻的陡切,稍加夸张润色,收为己有。“小王”使用陡切笔法在爆发力方面明显不及“大王”,总带着他本人所特有的松弛意味,以一种骨势与媚趣的奇妙混合化解了“大王”陡切的过度紧张感。“小王”的陡切骨子里终究还是柔性的。

  欧阳询《卜商帖》“毕”字长横的陡切存“小王”法度相当精纯(图11---6),相形之下,米芾的“陡切秀”就显出了鼓努为力的霸悍气(图11---7至图11---9)。

  12.滑削

  “滑削”是王献之将骨势同媚趣加以奇妙混合的又一种手法。

  《嫂等帖》片段(图12---1):笔锋在藏锋和露锋之间不停地游移转换,无论是藏锋还是露锋都显得不那么纯粹,似藏还露,似露还藏,“大王”“骨法用笔”露锋切削的锋势轮廓仍然依稀可辨,但切削的重量感和压迫感却因锋刃的时时内裹而大大弱化。想像一段优美的冰上舞蹈,冰刀点冰后削过冰面,轻盈跳脱地留下一道道优美的划痕,“小王”的“滑削”就是这样的,把“大王”力度凸显的切笔浮雕幻化成为力度因素严格从属于节奏因素的冰上舞蹈。

  王珣的《伯远帖》(图12---2)纯用露锋切势,却因力度上的不足而无法如“大王”书那样凌空杀纸,轻拢慢捻,笔意反近于“小王”的“滑削”,优游自在,别绕风味。欧阳询的《张翰帖》(图12---3)和李邕的《法华寺碑》(图12---4)皆深通小王“滑削”藏露相间的要旨,点画质地比王珣《伯远帖》莹润结实许多,不过,论到笔姿优美,晋人书对于唐人而言可就是瞻望弗及了。

  约稿、责编:秦金根

(责任编辑:扈淑莹)

推荐关键字王献之行书笔法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