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的浮现
2012-06-19 17:17:27
地点最近好几次重要展览,都与师生有关,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潮流。筑中美术馆主办的由大师提名的新锐艺术家展,也是这个潮流中的一部分。参展艺术家,都由他们的老师提名。他们的老师,都是身居学院的大师。通过这个不小的潮流,也许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某些信息。
在当代艺术领域,学院和老师都曾经处于非常边缘的位置。以至于有人有这样片面的看法:老师只会教书,不会创作。我自己也是一名教师。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教的多半是别人的知识。如果一名教师能够将所教授的领域中的基本知识和新的动向讲清楚,他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只需传承,无需创新。或者说,创新不是教师分内的事情,不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各种各样。学院不再是诞生新思想和新潮流的地方。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传承。学院由前卫变成了后卫,由激进变成了保守。在崇尚标新立异的当代艺术领域中,学院及其大师不再居于中心,这是自然的事情。
也许我们需要对学院进行反思,或者需要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建立新的学院精神。但是,我这里想说的是,也许我们更需要对当代艺术本身进行反思。那种过于粗放的当代艺术所带来的对艺术自身的危害,已经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为了避免艺术的终结,艺术需要做出一定程度的回归。传承是艺术一项重要的使命。
如果将眼光放长远一点,就会发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将创新当作艺术的根本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只有在现代主义阶段,创新才成为艺术的第一原则。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对于艺术家来说,创新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艺术家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做出跟以往大师完全一样的作品。从哲学上来讲,这种追求也并不是完全不可思议。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的意思,其实不是创新的重要,而是传承的困难。像从前的大师那样去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甚至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将创新视为艺术的首要原则,这个美学观点也许受到现代科学的影响。在卡尔·波普尔看来,科学的历史,就是猜想与反驳的历史。前辈科学家提出猜想,后辈科学家进行反驳,并提出新的猜想,等待新的反驳。对于科学家来说,历史只意味着错误;进入历史,就意味着被证明错了。今天不会有物理学家去研究亚里士多德,也不会有化学家去研究炼金术。它们都已经被证伪。早在18世纪科学与艺术开始分野的时候,人们就认识到二者的不同。比如,杜博斯就指出,科学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演算,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艺术依赖于个人的天才和趣味,没有明显的进步史。今天的科学必然比过去的强,即使今天没有科学巨星。过去的艺术不未必比今天的弱,如果今天没有艺术天才。
出于对艺术本性的深入思考,一些批评家开始对当代艺术一味的标新立异做出反思。库斯比将艺术区分为“老大师”的艺术和“新大师”的艺术。“老大师”的艺术推崇人文和审美,“新大师”的艺术崇尚批判和创新。他心目中的未来艺术既不是“新大师”的艺术,也不是“老大师”的艺术,而是新的“老大师”的艺术,是综合了人文与批判、审美与创新的新艺术。库斯比号召艺术家从街头回到工作室,如果要更进一步的话,我们也可以说艺术家需要从社会回到学院。
新的学院艺术可能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新趋势。丹托将70年代以后的艺术称之为后历史阶段的艺术,也称之为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对于这种艺术,像科学证伪那样的创新不再可能。艺术创新,更多的是对以往出现的各种艺术风格的综合改造。对于后历史阶段的艺术来说,对以往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的了解,就变得尤其重要。艺术开始重新关注艺术自身的事情,开始变得更加专业了。由此,学院的特殊作用就浮现出来了,因为学院保存着以往艺术的各种风格,是人类艺术的大本营。
参加筑中美术馆这次展览的艺术家,都有良好的学院训练,体现出了很好的技巧和气质。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一种新的学院精神的浮现
(责任编辑:刘炯)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