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语•情语—风光摄影拍摄感悟
2012-05-14 17:10:26《中国摄影家》
关于风光摄影的意义
人们追求和向往美的东西:美丽的风景,美好的环境,对生命有益的清新空气等等。人们通过大自然中美好的生态景观景象,自然风貌的展示来医治由于久居都市,快节奏生存给人们心灵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并改善人类心态。要着眼于人类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就有必要启动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系统工程,美育是重要环节。
摄影是一种表达心境的方式。也是可选择的生活方式之一,哪一种更能舒展你的心胸你就选择它,歌颂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书写最美丽的诗篇是风光摄影者一生所追寻的目标。我也是在自然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师法自然。
在人类发展的大潮中,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违背适者生存这一基本准则。作为纪实,可以揭露丑恶的一面,但它肯定不是一种肯定、提倡和宣扬。而展示美,宣扬美,怎么可能成为“垃圾”?揭露丑和展示美,不是异曲同工吗?纪实摄影、风光摄影正自觉不自觉地各自肩负起这历史重任。
景语·关于风光之美的地域性
大自然中的天气千变万化、难以捉摸,风雨明晦、烈日乌云,有时惊涛拍岸、有时却又风平浪静……都是自然的性格,自然地流露。美无处不在,但要发现美,尤其是突显其个性特点的美,就更需要增长智慧,历练心灵,开拓视野。
中国西部山水充满神奇,连绵不断的雪山,戈壁,大漠,山峦,盆地等,具体地点又有所不同。青藏高原神奇宏伟、雄浑刚毅的性格为神峰雪岭所特有;准噶尔、塔里木盆地广袤无垠的戈壁显露着苍凉,大漠沙丘的肌理在粗犷中又透着旖旎,优美的线条中能感受到它的节奏与韵律;五彩湾火烧山色彩斑斓的丘陵,不但以鲜明的色彩赢得人们的赞叹,而且风雨的侵蚀将沧桑铺满了大地,其雅丹地貌沟壑林立,粗犷神秘苍劲……西部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壮美、沧桑、空灵。而南方喀斯特峰林秀美多姿,且雨量充沛,江河纵横;丹霞地貌连绵起伏,异崖奇峰,碧水丹山,任凭摄影者游弋期间,追逐与探索华夏之大美。而山川河流,沙漠峡谷,都各自具有它们鲜明的个性特征,有着不同形式的美的显现。我们必须掌握和利用这些特点,拍摄出有地域特征的作品来。
拍摄有地标性、有地域特征的东西,是大风景,不是风光小品,现在有些所谓的“新风景”是不是有小品化的倾向?而把握地域特点是拍摄风光的最基本的条件,所谓大风光,就是要拍出地域特点。中国风光就要拍出中国山水的味道来,让观者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某某地域。而风光小品就不完全具备这一特点。
中国风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唐宋诗文中我们可以读出古人对大自然的歌颂,对中国风光的赞美。比如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可谓对四季山水的体味、描绘入骨三分。中国山水画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以此来表现景致,讲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艺术境界。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达数千年之久,造就了无数的诗人、画家、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世代相传,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佩尔·伏尔廓孜在“20世纪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原作展”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强调:“艺术应该来源于它所从属的文化。地域是人类文化的基石。中国风光摄影师的目标应当是如何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定义中国!”我想无论是大风光还是风光小品都离不开地域文化特点,离不开地理地貌人文风情。而不应该为了躲避“风光”一词而搞什么“新风景”。也可能从商业运作上考虑要有个“卖点”吧?
情语·关于风光摄影的艺术创作
我们既要完善自己的摄影语言,又得注意没有思想的语言是空洞的语言,没有思想的图片同样是一种图案的堆砌,一种自然地貌的复制。既要有好的命题,又要合理组合光影、云山……充实画面信息量。
任何成功的作品,都离不开创作者对拍摄景物的思考与理解程度,它与你的阅历、观察、理解、处理办法以及融入的情感、摄影时的心态都有联系。有时同处一处、面对同一个画面,你能发现美的存在,而我却未能看到,也是这个原因—理解因人而异。因为解读基础也不会在同样的起点上,情感及艺术库存没有一个标准。但是,表象的魅力能满足视觉上一时的快感,而真正情感与意念的投入,震撼的才是观赏者的心。
因为任何成功的作品都是一种情的描述,是一种情感的继续,是一种自我心理的写照,是具有极强个性的思想表达。清末“意境学说”的倡导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成功的摄影作品中,要体现出我的存在。山山水水,大相径庭。名山大川,千人一面,也就是共性所在。我思我想必须融入景观之中,才可能做到“景语,皆情语也”,再现不出来那种感动,作品就不能算成熟。
山水草木都存在着生命的意义,名山大川更富有灵性。心与物的融入,才能突显个性的存在,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可谈。
注:本文摘录于谭明《风光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2008.4)一书,经作者补充修订,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李红霞
(责任编辑:邓国皇)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