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杨翚碑考评
2012-05-14 10:24:39《中国书法》杂志
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其最推崇的河北魏碑无疑是邢州《杨翚碑》了。
碑原在邢台隆尧县西河村,故该碑又称“西河魏碑”。一九八〇年移置于隆尧县文物保管所内。清代碑学兴起后,特别是光绪年间拓片被康有为购得后,此碑始引起世人重视。碑立于北魏延昌元年(五一二),通高2.47m,宽0.87m,厚0.23m,青石质,碑首有浮雕缠尾双蟠螭。
由于该碑剥蚀较为严重,因而造成诸多文献关于该碑众多歧义。碑额全称《魏故宁远将军广乐太守柏仁男杨府君之碑》,而杨氏之名字,康有为以为叫“翚”,因称其为《杨翚碑》。而近年有人认为该碑不应称《杨翚碑》,而应称《杨宣碑》。笔者依碑实物及碑拓观之,发现碑正文启行文字隐约为“君□□字□□恒农人”,“君”后两字均剥蚀不能确读,但第二字极像“宣”,似乎这就是改称“杨宣碑”的依据。然以碑志行文关例,在称碑主名字时,其名前要加“讳”字,而“讳”字左旁为“言”字旁。观碑所谓“宣”字恰位置偏左,若将右部“韦”补齐,当正是“讳”字。现在我们确实难以辨认说明碑主名字的第三字是否为“翚”字,但以康有为之博学,想其是不会胡乱杜撰的。此碑一百多年前刚刚被人发现新拓时,该字应尚完好或可读,故在没有其它确证时,我们还是应该称其为《杨翚碑》。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数次论及《杨翚碑》。其卷三《传卫》:“北碑《杨大眼》、《始平公》、《郑长猷》、《魏灵藏》,气象挥霍,体裁凝重,似《受禅碑》;《张猛龙》、《杨翚》、《贾思伯》、《李宪》、《张黑女》、《高贞》、《温泉颂》等碑,皆其法裔”。卷三《备魏》:“精能则有若《张猛龙》、《贾思伯》、《杨翚》”;“唐人最讲结构,然向背往来伸缩之法,唐世之碑孰能比《杨翚》、《贾思伯》、《张猛龙》也!其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采”;“古朴之《曹恪》,不如《灵庙》;……精美之《强独乐》,不如《杨翚》”。卷四《体系》:“《张猛龙》、《贾思伯》、《杨翚》亦导源卫氏,而结构精绝,变化无端。”《碑品》列其与《张猛龙》、《贾思伯》等同为“精品上”。《碑评》:“《杨翚》如苏蕙织锦,绵密回环”。《余论》:“完白山人计白当黑之论,熟观魏碑自见,无不极茂密者。若《杨翚》、《张猛龙》,尤其显然”。
《张猛龙》在宋代即被金石著作所著录。而《杨翚碑》一面世,即被康有为与之等量齐观,可见对其评价之高。从碑文字体看,其碑额用笔结字与《张猛龙》如出一辙。碑文虽剥蚀严重,但从较清晰可辨识的一些字看,两碑字体风格也相一致。而且在碑阳左侧有两行断断续续的碑体行书,风格与张猛龙也相一致。从立碑时间看,《杨翚碑》比《张猛龙》还要早十年。因而如果说《张猛龙》是魏碑书法正态变体之宗和精品的代表作的话,那么《杨翚碑》则是其祖和范本了。若言其不同,则《杨翚碑》相对更活泼,富有生趣,《张猛龙》则更精整,趋成熟尔。
(作者单位:河北省书法家协会)
(本文责编:李剑锋)
(责任编辑:邓国皇)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