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

2012-05-08 15:00:00《美术观察》 作者:张哲

  何海霞一生伴随着20世纪中国大地上的历史风云,经历了命运的跌宕起伏,其艺术历程从画古人、画老师,到画生活、画自己,以勤奋的探索成就了自己辉煌的艺术人生,为当下中国画家提供了理想例证,也体现了中国画从传统到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何海霞少年时以修补、临仿字画谋生,在传统笔墨的修习过程中下过苦功。他从临摹吴门画派入手,吴门画家写景工整、法度精严,奠定了何海霞在绘画结构和笔墨上的基础,使他在绘画起步时走得很稳很正。16岁时他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受金城影响,又将临摹对象锁定在五代和宋元的山水名家身上。拜张大千为师后,他对老师收藏的古代大师真迹手摹心追,深悟传统绘画之精髓。他刻苦研习,勤于思考,善于融会贯通。他曾说:“有人让我写一个元朝柯九思的,我从柯九思里领会出赵松雪,又从赵松雪里理解出李北海。从二王到各家,我都能跟我的书法联系到一起。”这充分体现了何海霞独到的艺术感悟能力。

  何海霞先“师古人”,进而“师造化”。1946年,何海霞随张大千的四川之行使他开始了追逐自然风貌的绘画进程。师法自然,既开拓了他的胸襟和视野,更使他学会了面向自然,从自然中择取素材、汲取灵感,摆脱了因临摹而产生的泥古弊端,他的画风逐渐脱离了院体的工整严谨、敦实朴厚,转向张大千的清新雅健、空灵潇洒。因古人和老师的影响,何海霞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情趣一度笼罩在文人画的恬美、素净之中,常以荒寒的画面气氛体现清高、超脱的人生态度。

  一个国家的政权可以在一日之间更替,而一种艺术的变革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20世纪初开始的美术革命,到40年代逐渐被革命美术的浪潮所掩盖。由革命艺术理论和现实主义风格构成的革命美术,成为近百年中国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潮流之一,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潮流都不容置疑地居于中国文艺的先锋地位。

  何海霞正式接受革命艺术理论教育是在1956年,是年他在石鲁、赵望云的介绍下加入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石鲁确立了这个集群的绘画风格,明确提出,革命现实主义绘画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要能够真实客观地表现社会生产生活场面,描绘和塑造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以达到教育群众、鼓舞人心的目的。而以表意、象征为审美趣味的传统中国画该如何满足这种表现真实性的要求?美术理论家王逊在当年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民族绘画的技法,如果在我们手中只能用以描写固定的客观的对象和表达定型的感情,那就是一些死的方法,结果就成为我们的枷锁,而不能成为我们的武器。那就和一般西洋绘画中科学的写实技术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运用科学的写实技术可以得心应手地描绘眼之所见的任何事物,所以是活的方法。有志于改进国画现状的画家有必要先学会这样一种直接描写生活,表现生活的活的方法……”但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何海霞认为不是可以用“科学”或“不科学”来衡量的,他没有依赖西画的造型方式,而是以“与自然为伍,用我家法”作为他的创新之道。

  在“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下,何海霞尝试改良传统,以表现生活。首先,他以山水画歌颂时代,表现革命理想,同时强调色彩与传统墨法的配合,使色彩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使之更能适应新时代的审美意识和体现新社会的精神风貌。在创作题材上,何海霞随同石鲁、赵望云等人,跑遍陕南陕北,深入民众生活,通过对红火热烈的革命生产场景的描绘,歌颂了劳动人民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奋斗精神和人定胜天的壮志豪情。这些作品均取材于生活,笔墨出新且语言丰富,以写实造境的艺术手法传达出“为人生”的价值观念,实现了对以往中国山水画模式的突破。何海霞与赵望云、石鲁等人所创作的大量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开拓了中国画的新领域,也成为“长安画派”开宗立派的扛鼎之作。

  诚然,社会上对“长安画派”的作品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一部分人倾向认为,其政治功利性大于艺术认可度。对于功利性,何海霞认为,美不可能脱离实用和功利,我们需要功利,需要健康向上的功利。而身处特殊年代,又不愿做时代的旁观者,那么受到泛政治化的影响就是必然的。比如,在何海霞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中,描绘客观现实的居多数,抒发主观感受的居少数。描绘改造自然的居多数,铁路、大坝、工厂、伐木等景象频繁出现。而在作者内心的审美愿望中,对原生态自然的向往和爱慕之情却未得到充分表露,也正是由于这种时代局限性的长期约束,才引发了何海霞的衰年变法。

  如果说何海霞在“长安画派”时期的艺术变革是在石鲁的精心策划下开始的,多少具有接受和被动的成分,那么80年代后他的衰年变法则完全源于内心的自觉。他说过:“老人确实怕变,变就是改,因而顾虑太多,但如果从艺术发展和对时代、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多考虑一点,就应该动起来,为艺术再立新功……”何海霞又回归到对原生态自然的描绘中,他从自己的主观感情出发,在自然中发掘与之相适应的美,通过借物抒情,实现物我合一、情景交融,从而达到“畅神”的目的。基于“长安画派”时期的创作观念,他晚年的作品在笔墨和意境上都得到更高的升华。画面上不再有荒寒、冷落和与世隔绝的故作清高,而更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热情洋溢,充满生机。开拓、进取的时代气息和平和、磊落的人生态度成了画面的主旋律。作品无论画幅大小,都呈现出笔触的纵横飞扬,墨与色交相辉映,气势恢宏且意境悠长。无论“金碧青绿”或“泼墨泼彩”,都是对饱含着时代感的传统绘画语言的无尽发挥,从让笔墨适应自然到让自然适合笔墨,何海霞的艺术境界最终进入到“我用我法,我手写我心”的自由王国。

  何海霞的艺术实践能堂堂正正地屹立在世人面前,完全得益于中国画这门优秀的传统艺术,他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及经数千年积淀而成的艺术形式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无论是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还是形而上的艺术哲理、美学规律,他都认真分析研究,领悟其精奥,在实践中探索,成功地完成了自己对中国画的变革与创新。这充分说明,建立在儒释道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中国绘画体系,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但不是封闭的和一成不变的,它崇尚中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始终处于一个渐变的过程之中。胸怀传统,心随时代,终不失民族气派,才是中国画现代化转型的要素。□

(责任编辑:邓国皇)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