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彩 艺 术

2012-05-03 17:20:44

  古彩是在唐三彩、宋红绿彩、元青花的影响和基础上发展成长的釉上彩装饰。始于明代,清康熙(1662~1722年)又有突出的进步与成就。

  古彩原称“五彩”、“大明五彩”、“青花五彩”、“康熙硬五彩”、“硬彩”等。雍正时才改称“古彩”,一直沿用至今。古彩自古至今都以景德镇为代表。

  明代五彩是开创阶段,装饰构图受当时的青花影响较大。笔线因釉上彩绘工艺材质性能的掌握不甚精熟等原因,线描有粗放稚拙的美。填色也较厚重单纯,它总的特点是图案性较强,雍容大方,浑厚淳朴。又因当时没有发明釉上蓝色“古翠”,但装饰上又需蓝色陪衬,为此,明代五彩的蓝色只好选用青花代替。就是先在釉下画好青花的纹饰,烧成瓷器后再在有蓝色装饰的瓷面上进行釉上彩饰,然后低温烤彩而成。当我们欣赏明代五彩时会发现有的人物、松树、鹤和荷叶等是用青花画的,其原因就在于此,这也是它曾被称为“青花五彩”的原因。

  清代康熙的五彩,技法精熟,笔法雄健多变,吸收国画和版画的艺术,较之明代五彩,它具有雄健豪放、对比鲜明、淋漓华贵的特点,在章法上吸收国画和版画的艺术,画意性强。其后发明了釉上蓝色“古翠”,可以一次画好一次烤彩成功。但初期的古翠,因工艺等问题尚不成熟,故有的古翠色发灰发乌,甚至剥落,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清康熙五彩有不少作品仍然以青花代替蓝色。但康熙时间很长,古翠色由不理想而变为稳定明亮,为此,这时也有很多作品不用青花而用古翠。.

  由于清康熙的五彩在工艺、技法和艺术上均有突出的进步与创造,为此,很多人都以清康熙的五彩为典型代表。

  古彩的釉上勾线用“生料”,即画青花的珠明料。该料在釉上勾线,因温度低而使笔线变成黑色,和釉下的温度相差很大,故景德镇称之为“生料”。清康熙五彩用牛胶水调料,显得墨色变化自然丰富。现在景德镇多用乳香油调料,显得浓重浑厚。线描干后,用透明水色填好入炉烧烤,温度800℃左右,除矾红有明暗变化外,基本上是单线平填近似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效果。其艺术风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笔线雄健丰富

  古彩画线需用特制的釉上彩绘料笔,先把料磨细研好,把蘸好料的料笔用手指敲弹的技巧把料打到笔尖部分,中锋笔法,画线要运气用力,力宜匀,不可太快,线描要料足料活,线圆而挺拔,沉稳中见灵活,雄健中见丰富。要“起料”,切忌磨磨蹭蹭而发木。景德镇形容名艺人画古彩的线条的美而有力,像铁丝镶刻在瓷器上面。

  传统古彩把铁线描和钉头鼠尾描法相结合使用,因而挺拔有力而又变化丰富。它雄健而不刻板,丰富而不杂乱,刚中有柔,方中有圆,粗中有细,放中有收。如楼台高墙的直线长约四五厘米,一气呵成,笔线匀挺。但有的石头一笔过去就有起、顿、转、揉、挑、收等粗细变化。粗处笔法狠准浓重,收尾处又可细若发丝。树的有结处,笔线宽厚圆浑,树皮的排线又细挺秀活。在以线描写形象时,往往以圆易方、方处圆画,如石的转折处多用圆转有力的笔线处理,不露圭角。如梅花,由于挥毫洒脱,有时梅花花瓣出现方形,更觉梅花的神韵生动,更能表现梅花在严寒之中盛开的力量和趣味。

  另外,古彩中的排线也很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传统古彩的装饰中,树木、山石、衣饰、花叶等处有不少地方的线条排列是比较整齐的,因物象不同而有不同形式特点的排线。排线形成了装饰美、图案美,同时也突出了古彩线描的风格特点。虽然排线并非古彩专有,但古彩的排线确实形式多样,它有横排、竖排、斜排、对排、单层排、多层排等形式,而且排线笔法笔笔实在,有虚有实,齐中不齐,不齐而齐。

  古彩的点也是很有特点的。它和书画的点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同,它的最大特点是“圆、正、鼓、活”。“圆”是指一切点子皆以圆浑为特点,这种外形圆的点子具有浓厚的装饰风;“正”是指用笔宜中锋笔法,有力而圆厚;“鼓”是指料色要足,显得点有精神;“活”是指点子因物灵活运用。古彩的点子切忌毛、扁、飘、乱。在艺术处理上它从全局出发,点得恰当,点得有情理、有特点,而不是无目的地乱点。点是古彩排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线描的产生是基于生活中不同事物的特性,古彩的笔线既尊重生活,因物施线;同时,又保持和发挥自身线描的装饰美。

  古彩装饰形象的结构、神情、特点等主要靠线描的功力和艺术处理,线描是古彩装饰的骨架和灵魂,色彩则是它的血肉和肌肤,线描是古彩装饰艺术成败的关键。为此,它要求在未填色之前,就应该是一幅好的白描画。

  色 彩

  一、单纯强烈

  古彩由于工艺材质的限制,它仅有7种颜色,红、黄、翠、紫、大、苦、水。红是矾红,复色的红,近似橘红加赭石,用来勾线和“彩”、“拓”;黄是古黄,近似中黄;翠是“古翠”,即透明的青蓝色;紫是“古紫”,浅紫色温和,如细分,又有“红头紫”、“蓝头紫”之分,凡偏红偏暖的为“红头紫”,凡发蓝偏冷的为“蓝头紫”;大是“古大绿”,接近水彩的深绿色;苦是“古苦绿”,接近草绿色,比深绿色暖些;水是“古水绿”,即淡绿色,若再细分,同是“古大绿”又有“深大绿”和“淡大绿”之别,“古苦绿”、“古水绿”也是这样。除矾红外,其余6色皆作填色用。填色时要先磨好颜色,水的含量和色的数量要浓度合适,先做好“标水”(适合填色的标准浓度),用填笔蘸色在线内一笔笔填平,要填到合适的高度。烧后的古彩,色彩微起于瓷面,呈色鲜丽透明而纯度较高。有的接近间色,有的接近原色,形成色彩上的冷暖、色相、色度、色面等对比效果。各色之间的区别清楚醒目。因此,构成了色彩单纯强烈的特点。色彩单纯但绝非原色、间色的再现。因而显得色彩响亮而不生硬,强烈而不火气,单纯而不单调。

  除7色外,还有用黄金加工成粉施于瓷面的金色,传统中特别是清康熙的古彩有的作品因用金适当,更觉华贵明亮。此外,用来勾线的珠明料,除呈黑线之外,它还可以使局部形象“拓”成黑色或“拓”成黑地。黑色不但起到明确形象结构、神情的骨架作用,而且是古彩色彩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使各色对比强烈而协调一致。

  二、一色多用,象征示意

  如何仅用7色来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古代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使用了“一色多用,象征示意”的手法。既尊重生活,又富有浪漫主义的情趣;既敢于变化,又有装饰性。

  比如,生活中的红色千变万化,古彩仅有矾红一色,怎么办?古代艺人把生活中的千红万红概括为矾红一色,以一当十,用一红表现多种多样的红色。康熙古彩一装饰画面,用矾红勾人物的手、脸,画红色的桌子、凳子。画红色的棋盘、棋子罐,勾彩仕女的衣衫。这里它既有写实的成分,又有抽象的因素。由于抓住了生活中事物的主要特征感觉,通过象征示意的手法,借助观赏者的联想,引起人们一定的具体的感觉。因而,同是矾红一色,画在人物的脸上,使人感到肌肤的温润,画在衣衫上会感到轻柔鲜丽,拓抹在桌、凳上会感到光亮沉稳。由于这一红色和具体事物的形象及其色感的特点相结合,就赋予了一定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如此,它不但给予人具体的感受,同时,一色之中也有很多变化。有点、线、面的变化,线有疏密曲直,面有大小聚散浓淡。它往往给人以错觉,好像不是一种红色画的。

  除矾红外,其他色彩也是如此,如“古大绿”在一个装饰中,有时填叶子,有时填石头,有时填衣服。

  三、一体数彩,同色不挨

  古彩中常把某一物象用多色表现,而不用一色表现。如一组山石,有的这一块用大绿,那一面用苦绿,另一面则用水绿。还有的面用古翠或古紫。一体数彩的长处,既增加色彩的对比和变化,也把物象的结构层次交待区分得清清楚楚。

  一体数彩绝不是把色彩填得杂乱破碎,它要求在变化中有章有理。如石,不管是山石或玲珑石,它多以绿色为基调,配以翠、紫等色,就是绿色也极讲究。远山多填水绿,显其远阔;近处凹进的石面多填大绿、苦绿或古翠,以表现深暗。

  同色不挨是和一体数彩紧密相连的手法。在古彩中,用于多有形象相邻相近的装饰中。相同的一色很少挨着填,而是分散用。如前面一个穿大绿的衣服。紧挨此人后面的石头不填大绿,多填水绿、古翠等色。一句话,就是物象相挨之处多用不同的色彩分开填色。同色不挨的巧妙,就在于使用少数填色,把不同事物区分得清楚醒目,形成色彩变化丰富的感觉。

  同色不挨是其基本规律。也有同色相挨的,那是局部的、少量的。

  四、全局调配,大胆变化

  古彩装饰注意全局色调的装饰美,为此,在一定条件下,它对局部事物的用色有时一反常态大胆变化。如康熙一古彩折边方棱碗,画有梅、菊、牡丹、荷花、碧桃等6组花卉,它以矾红、古紫、大绿、水绿等作为整体色调协调统一的条件而分填于6组花卉。菊花、牡丹花“彩”红填紫,荷花和梅花也“彩”红填紫。单看荷花和梅花不一定舒服,但从全局来看,十分统一和谐。再如自然界是青山绿水,而古彩有的把荷塘的水勾成红线的水,单看水可能会觉得生硬别扭,但整体看去,由于色彩的对比与衬托,反而增加了荷塘的欢快气氛,衬托荷叶更加葱翠清新。可见,古彩用色是从全局的内容、意境和艺术效果进行安排处理,它讲究全局的形式美、装饰美。

  变中求格

  古彩色少但要求用色善于变化而有格调特点。常见的有以下4种。

  一、以绿色为主的红绿对比

  这是古彩中最常见的,绿色是古彩中最多的色,加上它的邻近色古翠和古黄,占的比重就更大了。所以古彩多以青绿为主调,配以红紫作对比,具有欢快活泼的特点。虽大红大绿,但有主有次,因而不花不乱。

  二、以红色为主调,不用或少用它色

  它的特点是热烈火炽。如清一古彩碗上的八仙等人物多以矾红勾抹,除黑色外,没有别的填色。

  三、以青绿为主调,有时以黄、紫色陪衬

  如清康熙古彩一将军罐上的装饰,除凤、牡丹和鸟有古黄古紫外,大部分多是绿色,显得明快典雅。

  四、以黑、绿、黄等色为地色形成色调的即“三彩”手法

  常见的有黑地三彩、绿地三彩、黄地三彩。所谓“三彩”,一般认为是黄、绿、紫三色,它的特点可说是“一色定调”,就是用哪一色作地色就有那种色调的特点。因而,同一画面用“黑地三彩”显得浑厚、墩实,用“黄地三彩”则显得明亮温和,用“绿地三彩”又显得清幽雅静。

  精练夸张的装饰形象

  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改造和加工,变成精练的符合工艺技法的装饰形象。以人物、花卉、禽鸟、山水举例说明。

  一、人物

  如妇女的形象,头发的处理按照发式的外型结构和特征勾拓生料,额部、耳部仅有少量的发丝,有的甚至不留发丝。脸部用矾红一笔勾成,眉和眼皮也是一笔勾好,嘴先画一短线,下面紧挨着勾一小半圆形补成。手用矾红勾线,重视手的表情和整体的关系,不画细致的结构关系。衣纹的处理注意大的结构和转折,在适当部位用较齐的排线,衣纹平填而不分染。总之,古彩人物造型精练简洁。

  二、花卉

  无论是图案的或接近国画的花卉,花的形象多是程式化、装饰化的。如康熙古彩一牡丹花,花头两边的花瓣几乎是一样的,一朵牡丹花仅用了七八瓣就表现出特点和层次了。花瓣不染,而是在每一瓣中自里向外用排线处理,里面线密而实,外面渐松而虚,平填古黄,于平面中又显出少许浓淡变化。叶子勾线平填,不打地色不留水线。

  三、禽鸟

  古彩画鸟夸张并强调其特点、姿态、神情,特别是一些小鸟,多不丝毛,不分染,多勾线平填。鸟的羽毛按其自然形态层次很多,但古彩画鸟只画关键部位,不画或少画细节,有的小鸟翅膀只勾个轮廓,这种画法可称为“以廓概全”。大些的鸟如锦鸡等也有丝毛,但线条排列疏朗而有条理,富有程式化的装饰美。

  四、山水

  古彩山水和国画相比,它同样有意境、有层次,但它比国画的技法要单纯简洁。总的技法和艺术处理是“勾、排、点、填”。“勾”是以古彩挺拔有力的笔线勾出山石的结构。“排”是在山石结构上用长短疏密的细线排出层次凹凸关系,多从里向外排,里面紧而密,外面松而疏。这种排线近似国画的皴法,也可以说它是“以线代皴”。“点”是以点表现石面的特征的丰富线描,有时点也起到表现层次凹凸的关系。“填”是平填色料,单纯明快。

  古彩的笔线用色和形象处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

(责任编辑:张彦红)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