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画色墨的和谐关系
2012-04-16 16:17:57
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在大自然中,色彩的和谐无疑是最赏心悦目的。对于绘画来讲,在色彩世界中寻求和谐是艺术家一辈子追求的目标。由于国画和油画画种的不同,对色彩的追求呈现不同的特点。
在西洋绘画中,由于对科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色彩的补色对比规律。这个规律是色彩学和绘画史上的一大进步。他们认为,为了满足视觉的生理平衡,互补色的搭配是很重要的。从视觉的生理特征看,眼睛和大脑需要中间灰色,需要全色相。全色相,就是每组互补色的搭配在视觉上会产生互相补充。对于互补色的规则和研究,是获得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个规则会使画面取得视觉上的精确的平衡。互补色的规则使我们对于色彩有了一个基本的科学的出发点,站在这个起跑线上,我们发现了印象派功不可没的一面,他们解放了绘画,解放了油画的色彩;就在印象派欢呼科学胜利的时候,后印象派画家已经不满足于客观地描摹对象,他们开始追求绘画和内心深处的本质东西,他们在大自然和色彩之间寻找契合点,他们在色彩上更加大胆的使用补色规律,完全让色彩从属于自身热情和心灵的探索。如果说后印象派画家,还沉浸在对于内心热情和富于哲学性探索的时候,那么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而言,对于艺术的理解开始有了更独到的见解,他们更遵从于观念领域的开拓,在色彩使用上更加随意。我们从中可以清醒地看到,从对色彩的科学分析到依据画面需要自如的应用补色规律,这中间我们发现色彩本身在视觉上有它的自律性原则。这个补色对比规律是刨除了观念和绘画本身的界限,是科学的,又是生理的,还是心理上的和谐,是人的视觉上的普遍的规律。
有了这样一个客观性的前提,我们来看国画色彩的特点,在中国画的色彩关系中,有比较独特的现象,那就是有了墨的概念,把墨单独摘出来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对墨的审美习惯。墨色在色彩学中属于中间色,属于调和色,任何相临两色中间加入黑,则色彩均可取得协调,所以墨色在画面中很自然地起着统一画面和协调形象的作用;另一个用处是,用墨色渲染底色,营造气氛,还可以起到降低色彩明度、纯度以达到画面和谐的作用。当然,不同色彩的色相、明度都相应的和墨色有不同程度的协调关系,色彩艳丽,墨色就要浓黑,才能压得住,双方有一种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关系;是协调中的对比,对比中的协调。这种关系就形成了中国画中墨色的和谐,“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就是讲色和墨互相对比,各自有自己的魅力又互相协调,形成完整的画面,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墨色从色彩中脱离出来而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因素。这种对于墨色的认识,自然有中国画传统对于色彩的认识和中国文艺理论表述上的特色,虽然不够严谨,但是很准确地表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层面上和民族文艺心理的沉积。
我们从欣赏者的角度讲,造型和色彩是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视觉引起人的审美反应。其中,色彩在大多数情况下比造型先进入人的视觉,从而引起人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引起人的美感。那么,对于国画来讲,色彩就是把墨分离出来形成墨和色彩两个范畴,中国画里的色彩就是讲墨和色彩这两个范畴的总和给人的色彩感觉。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第一,色彩和墨是中国画的画面述诸于感官的第一要素;第二,色彩和墨在画面中是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作品本身;第三,在作品给人的视觉反应上,色彩和墨又是互相和谐的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一对矛盾体;第四,色彩和墨在相互制约和相互冲突中,形成了画面的节奏、变化、气息和格调。
在中国画里,“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提出是建立在中国画论中对于色彩的狭义的分类之上的。首先,中国画家在论画时由于受到民族哲学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材料的影响,而把墨从色彩领域中分离出来形成这两个范畴;其次,由于黑被分离出来,作为黑的对立面白也相应地被分离出来(这里的白更多地指空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画里的黑白更多的是历史的和心理层面上积淀的颜色。在西洋画里的黑白更多的是物理学的意义,是光学原理和科学的影响。
那么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来研究一下色彩和墨的关系。我们知道,美在和谐,这句话如果加一个注释的话,那应该是“美是冲突的和谐”。哲学里讲,没有矛盾就没有统一,美的事物必然是在矛盾中形成的。对一幅好的国画来讲,首先,墨和色彩必然是和谐的;其次,这种和谐必然是建立在墨和色彩的对比之上,这种和谐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这个限度之内,作品是美的、和谐的。一旦色和墨的冲突超出了相应的限度,这种和谐就会被打破,美就会发生转换,甚至发生质的变化。
我们再来看“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词义上理解是讲墨和色彩的冲突,内在地是讲和谐,讲统一,讲美。为了达到和谐、美的境界,就必须遵从“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规律。这样,我们的问题就落在了“度”上,为了达到和谐、美的境界,就必须使墨和色在一定的“度”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个“度”就是范围的意思,这个范围,取决于色彩和墨的比例、纯度、明度、冷暖等因素。一旦这个和谐的“度”被打破,画面就会出现不和谐,就会影响作品本身应有的气氛、格调和感染力。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调节色彩和墨的比例、纯度、明度、冷暖等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就像生物界有食物链的自律一样,“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讲的是中国画色彩领域的自律原则。就像西洋画中讲互补色规律一样,色彩和墨之间就是一种互补的、互促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色和墨就是中国画的全色相,是融合互补的关系。
(责任编辑:唐诗含)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