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享祭祀

2012-03-27 15:29:12 作者:贾轶雯、张小李

  按中国古代礼制,事死与事生一样重要,帝王在太庙举行的祭祀活动中,有一类与时序变化密切相关。据《周礼》记载,帝王要“以祠,春享先王;以,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冬享先王” (《周礼·春官·大宗伯》卷十八)。祠,春祭名;,夏祭名;尝,秋祭名;丞,冬祭名。这类祭祀活动就是太庙时享。时享又称时飨,一般在四孟月举行,四孟月是农历四季中每季头一个月的合称,即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时享为何在四孟月举行呢?洪武三年(1370年),礼部尚书崔亮上言“孟月者,四时之首。因时变,致孝思,故备三牲黍稷品物以祭”(《明史·•时享》)。在时序更替之时,备牺牲、时鲜物品祭祀先人,以展孝思,这就是时享祭祀的目的。

  明代立国之初,朱元璋就建立了本朝宗庙制度,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追封先祖,“上高祖考尊谥曰玄皇帝,庙号德祖,妣曰玄皇后;曾祖考尊谥曰恒皇帝,庙号懿祖,妣曰恒皇后;祖考尊谥曰裕皇帝,庙号熙祖,妣曰裕皇后;考尊谥曰淳皇帝,庙号仁祖,妣陈氏曰淳皇后。”(《明会典·礼部四十·祭祀二·时享太庙·庙号》)在追封先祖的基础上,朱元璋建立了本朝太庙制度,在宫廷之左建立四庙,德祖庙居中,懿祖居东第一庙,熙祖居西第一庙,仁祖居东第二庙,庙以及牌位神主均南向。后来,朱元璋继续完善了宗庙制度,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以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为由,在宫门内之东修建了奉先殿。以太庙为外朝祭祀之处,以奉先殿为内朝祭祀之处。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仿南京规制,仍兴建了太庙与奉先殿。太庙与奉先殿,一内一外,明代的宗庙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明代时享制度是随其宗庙制度的建立而确立的,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下令翰林学士朱升定下了宗庙时享斋戒之礼,除开四孟月以外,每年的年末也要举行时享祭祀。洪武二年(1369年)、洪武九年(1376年)、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对时享制度进行了一些更改。朱元璋以后,正统皇帝朱祁镇、嘉靖皇帝朱厚、隆庆皇帝朱载也对时享制度进行了一些修正。

  时享祭祀分为特祭与祫祭,特祭即各庙分别举行祭祀,祭即是选最高辈分的宗庙,为所有先祖合祭。洪武元年(1368年),在学士陶安的建议下,朱元璋下令,孟春各庙举行特祭,而其余的三时及岁除则在德祖庙(即朱元璋所追封的最高辈分的先祖)举行合祭。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只有孟春在各庙祭祀,并奏各自的祭祀乐,其余时享祭祀俱奉三祖(即朱元璋所追封的懿祖、熙祖、仁祖)之神主在德祖庙合祭。只在初献环节分别演奏各自的祭祀庙乐,其余的亚献、终献、彻馔等环节则同奏德庙的祭祀庙乐。洪武九年(1376年),改建太庙,取消了各庙特享,四孟及岁末时享,俱行合享之礼,俱奏德庙之乐,不再为各庙行特享祭祀礼以及演奏各庙祭祀乐。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定时享祭祀礼,立春时的孟春时享,为各庙举行特享,皇帝亲自为太祖朱元璋供献祭品,派遣八位大臣分别为其余的八位皇帝(即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樘、武宗朱厚照及嘉靖帝的生父睿宗朱)献祭品,派八位内臣为诸后献祭品。立夏时的孟夏时享祫祭,将各庙神主集中于太庙。太祖南向,成祖西向,位于后七宗之上,仁、宣、英、宪、孝、睿、武宗东西相向。秋冬季节的时享祭,跟孟夏祭祀一样。嘉靖帝恢复了特祭与祭并行的制度。

  明代时享的具体时间多有变更,洪武元年(1368年),规定时享在四时孟月以及除夕举行,一年共五次。洪武二年(1369年),对四孟时享时间进行了变动,春季时享定在清明,夏季时享定在端午,秋季时享定在中元,冬季时享定在冬至,时享与节日重合,只是岁除时享仍然在除夕日举行。经过这样的更改,四孟时享就不一定在四孟月举行了。在礼部尚书崔亮的建议下,洪武三年(1370年),太庙时享祭祀时间又恢复到了四孟月,洪武九年(1376年)改建太庙后,对时享时间进一步具体化,孟春选择上旬吉日,孟夏、孟秋、孟冬用朔日(每季孟月初一),岁暮祭祀仍在除夕,经过这样的更定,除开孟春的日期要根据历法确定外,其余四次时享祭祀都具体到了每一天。但这样的安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天顺六年(1462年),阁臣以皇太后丧期之故,请求更改孟冬时享在除服后举行。

  太庙时享最重要的陈设就是神位祭器,据《明史·吉礼一·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明史》志第二十三),洪武元年(1368年)规定,“每庙登一,三,笾、豆各十二,、簋各二,供酒尊三、金爵八、瓷爵十六于殿东西向。”后来,祭器在整体上保持了稳定,但具体的某一项祭器的数目做了调整,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更定,每庙登二,二。弘治年间,祭器数目做了进一步更改,“九庙通设酒尊九,祭加一,金爵十七,祫祭加二,瓷爵三十四,祭加四”。祭祀时所配享的亲王神位祭器,洪武三年规定,每位“登、各三,笾、豆各十二,、簋各二,酒尊三,酒注二。” 配享功臣的神位祭器,洪武二年(1369年)规定,每位“笾、豆各二,、簋各二”。后来,亲王和功臣配享的祭器数目也有变更。

  时享前皇帝与文武官员需要斋戒,凡时享太庙前三天,太常寺要进斋戒铜人,铜人高一尺五寸,手执牙简,时享等大祀则在简上写致斋三日,并上殿上奏,请求斋戒。时享的前一天太常寺还要与光禄寺一起查看祭祀用的牲牢。明代祭祀的牲牢分为三等:犊(小牛)、羊、豕(猪)。毛色以(赤色)或黝(淡青黑色)为上。祭祀前,牲牢要先奉进,洗涤九十天时间,让它们变得洁净。据《明史·玉帛牲牢》(《明史》志第二十三),时享祭祀时,“每庙犊、羊、豕各一“,亲王的配位,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共牛、羊、豕一”。功臣配位,洪武二年定,“每位羊、豕体各一”,以后亲王和功臣的牲牢都有所减少。

  时享祭祀整个过程都由典仪主持。(《明会典》卷八十一)记载了时享祭祀过程。祭祀开始时,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导引皇帝至御拜位内。接下来的仪式有:“迎神”,先奏乐,皇帝同大臣四拜,为神位供奉祭品;“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用金爵进酒,恭读祝文,皇帝同百官跪拜;“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用瓷爵献酒;“行终献礼”,仪式与行亚献礼相同,光禄寺官从神位前捧祭祀的酒肉给皇帝,皇帝同百官四拜;“彻馔”,奏乐,执事官撤去食物;“还宫”,太常卿跪请皇帝还宫,皇帝同百官四拜,典礼结束。

  “行初献礼”时要恭读读祝文,据《明会典》卷八十一,洪武年的时享祝文为:“维洪武某年某月某日,敢昭告于高、曾、祖、考四庙太皇太后,时维孟春(夏、秋、冬),礼严祭祀,谨以牲醴庶品用伸追慕之情,尚享!”岁暮祝文为:“时当岁暮,明旦新正,谨率群臣以牲醴庶品恭诣太庙,用伸追慕之情,尚享!”

  时享祭祀太庙中各个庙所演奏的乐章,曲名一样,但内容却有差别。迎神为《太和之曲》,初献为《寿和之曲》,亚献为《豫和之曲》,终献为《宁和之曲》,彻馔为《雍和之曲》,还宫为《安和之曲》。我们从嘉靖十五年(1536年),太祖朱元璋庙孟春特享乐章可以窥见明代时享祭祀各庙乐章的面貌:

  迎神《太和之曲》:“于皇于皇兮仰我圣祖,乃武乃文,攘夷正华,为天下大君。比隆于古,越彼放勋。肇造王业,佑启予子孙。功德超迈,大室攸尊。首称春祀,诚敬用申。维神格思,万世如存。”

  初献《寿和之曲》:“荐帛于篚,洁牲于俎,嘉我黍稷,酌我清酤。愚孙毖祀,奠献初举。翼翼精诚,对越我皇祖。居然顾歆,永锡纯祜。”

  亚献《豫和之曲》:“钥舞既荐,八音洋洋,工歌喤喤。醇醴载羞,齐明其将之。永佑于子孙,岁事其承之。俾嗣续克承,百世其保之。”

  终献《宁和之曲》:“三爵既崇,礼秩有终。盈溢孚颙,显相肃雍。惟皇祖格哉,以绎以融,申锡无穷。暨于臣民,万福攸同。”

  彻馔《雍和之曲》:“礼毕乐成,神悦人宜。笾豆静嘉,敬彻不迟。穆穆有容,秩秩有仪。益祗以严,矧敢斁于斯。”

  还宫《安和之曲》:“于皇我祖,陟降在天。清庙翼翼,禋祀首虔。明神既留,寝祐静渊。介福绥禄,锡胤绵绵。以惠我家邦,于万斯年。”(《明史》志第三十八)

  孟夏、孟秋、孟冬也有专门的唱词。时享祭祀乐章在特殊情况下不会演奏,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更定时享仪时规定,“若国有丧事,乐备而不作”(《明史》志第二十七)时享结束后,皇帝在太庙街门里升辇后,乐官“奏敬祖宗之曲,导至午门里,乐止,凡用领乐官五员,俳长十人,各色色长四十人,乐工四拨,每拨一百八人,歌工十二人”(《明会典》卷九十五)。由此可见太庙时享时乐队规模的庞大。时享结束后,皇帝回宫,大臣们要行庆贺礼,朝廷要对大臣的仪容严加监察。

  太庙时享祭祀时,皇帝要穿黄袍,如果皇帝正处于丧期,也要换穿黄袍。如洪熙皇帝朱高炽死后,宣德皇帝到西角门上朝时穿素服,但遇时享等礼,太常寺奏祭祀后,当天一早鸣钟鼓,皇帝穿黄袍,到奉天门上朝,时享结束后,仍旧穿素服,到西角门上朝,一直到除丧服的祭后才不穿素服。

  明代,四孟时享也要祭祀皇陵,皇帝要派遣使臣,恭读祭文。因为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寝就在朱元璋孝陵的左边,每年的四孟、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及忌辰,朱标陵的祭祀都是由孝陵祠祭署办理。

  时享祭祀要求皇帝亲自参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壬寅,定郊社宗庙礼,岁必亲祀以为常”(《明史》本纪第二)。明代大臣非常重视时享祭祀,若皇帝不参加,往往会受到大臣的批评,正德年间,乾清宫发生火灾,石天柱上书批评正德皇帝不亲自参与时享,“时享不亲,慈闱罕至,不思前星未耀,储位久虚,既不常御宫中,又弗预选宗室,何以消祸本,计久长哉 !”(《明史》列传第七十六)嘉靖二年(1523年)十月,嘉靖皇帝也受到郑本公的批评,“时享太庙,帝不亲行,本公与同官彭占祺极言遣代非宜,报闻”(《明史》列传第八十)。

  对明代的时享礼,清乾隆朝刑部尚书秦蕙田给与了高度的评价:“明代时享之礼,天子亲行,尽革唐宋以来赏赉陋例,可谓拨云雾而睹青天矣!”(《五礼通考》卷九十六)从秦蕙田之评价,我们可以知道,相对于前代时享祭祀,明代从制度上要求皇帝亲自参与,并且革除了唐宋以来花费过多的弊病,这都是值得肯定的进步。

(责任编辑:唐诗含)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