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建筑,“意”在何方?

2012-03-20 13:59:56 作者:佘石轩、朱颖

    从总体的发展来看,中国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写意”一词在表达中国画的画法时,通常指选择用精炼的笔墨,表现出物象的意态神韵,抒发作者的情趣。中国绘画虽有“写意”与“工笔”之分,工笔画重“形似”,但它也无法脱离“意象造型”的观念,虽有形似,却非西方绘画的写实。这种意象的造型,强调的是主观的表现,而非客观的再现。再看这“意”字,如若将其拆解,我们便可得“音”、“心”二字,寓意为心之所音。所以“写意”一词的核心便在于心,可谓:成竹于胸,写之以意。打个比方,就如中国的山水画,山水天地间笔意相连,说不出是山凸显了水势,还是水勾勒了山形,笔断意不断,似有似无地将山与水的接连处点拨得恰到好处。
如今,这种写意的情感被移植到了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写意雕塑、写意广告、写意油画等等,甚至还有“写意”的建筑。以写意的名义,是否能真正达到写意的本质,中国艺术的写意本质在现代艺术和生活中还有多少价值内涵?其实,自古以来中西方的艺术理念就有很大的差异。从文化习俗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文化更加讲究的是内在的含蓄,无论是文字、礼节、生活方式,还是传统建筑,都蕴含着恭谦的心理状态,处处暗藏“玄”机。纵观中华建筑史,与自然的相生相惜,寻求天地灵气的例子比比皆是,从皇家宫殿、官宦府邸到百姓民居,“天人合一”的营造理念都得到充分体现,含蓄却不张扬,大气又不失小节,不同于西方建筑高耸外表和体量的征服感。
中国艺术的“写意”本质,注定其发展之路比起西方要坎坷一些。时过境迁,观念更替。当世界走向工业化,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的束缚,由西方开始,想着让建筑脱胎换骨,摆脱繁重的装饰,走向简约,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当简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开始重兴复古,将传统的东西又搬上了现代的舞台。只是时局不同,古已不再是古,新又不成为新,也便到了尴尬的地步。而现代中国的建筑舞台几乎已很难找到传统的痕迹,当人们意识到的时候,再想回归,就只能把情感寄托在名为写意的思想上。这不是凭空诞生的,中国循着西方的足迹,寻寻觅觅了好久,从国外也搬了不少理念过来,一来是为了与世界齐步,二来也顺应了发展的需要。但西方的东西终究是西方自己发展而成的,就如前面所提及的,中西方总是有差异存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就算是“写意”,也是如此。
在建筑领域倡导的“写意”并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可我们必须先弄清写意建筑到底书写的是什么?是意,还是形?其实,我们可以认为西方是存在“写意”建筑的,只不过“写意”一词来源于东方,作为一个称呼,西方更多地称这类建筑为“仿生建筑”,或称为“解构主义”建筑等等。当然,这类建筑并不全是我们所认为的“写意”,也不乏有纯粹的造型设计混淆其中。若将“写意”一词运用在西方建筑上,其本意还是不会变的—心之所音,建筑抒写出设计师的心声,而设计师的心声也源自对建筑本质的深刻认知,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的“意”自然也就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在这里举几个例子。
位于西班牙埃尔谢戈的里斯卡尔侯爵酒店,是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的作品。里斯卡尔侯爵葡萄酒厂是建于1858年的酒窖,四周环绕着辽阔的葡萄园,建筑师在酒窖中间的坡地上,建起了享有世界美誉的里斯卡尔侯爵酒店,酒店的外观造型奇异,富有变化。飘逸的建筑表皮宛如翻洒出的美酒,醇厚顺滑,富有光泽,波澜重叠的建筑外观,将设计者对于美酒的情怀展露得一览无余。
再看由英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广州歌剧院,位于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以海珠石作为建筑原体,建筑形态宛若两块互相碰撞的砾石,络绎不绝的水声,在双石间演奏出天籁般的乐章。设计者将自己对广州的情感,体现在了歌剧院的表现形式上,使得建筑拥有了特有的灵魂。类似的建筑不在少数,再比如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教堂通常给人们神圣庄严的感觉,安藤忠雄的设计很好地借助了光这一元素,当光穿透十字形镂空的墙壁时,让信徒有一种接近上帝的错觉,用写意的手法使建筑空间富有了生命力和强大的神秘感。
当“写意”一词被广泛运用的时候,误区也在无形中形成,错把写意当写形。无论是西方也好,东方也好,都存在着一些建筑,打着“写意”的口号,只是对现有物象加以模仿,一味地追求象形。写意思想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这是当代艺术爱好者以及学者们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中国水墨画蕴含着写意的精髓,寥寥数笔勾勒出物象的情境,将其形态拿捏的恰得好处,但终究让人觉得博大精深的,是画幅所积蓄着的灵魂。当代,不少以写意为名的设计,其实都不过是循着一个“仿”字。万物归宗,从自然中获取信息是长久以来不变的原则,总想着要表现什么,经过几番周折,最终也只是照着葫芦画瓢。这样做,只是写实,又或是照抄了一番,又何来写意一说?
借鉴西方式的“写意”又是另一个误区,也许西方的建筑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规律,但由于东西方差异的存在,中国的“写意”建筑,一开始就应该自寻出路,发展出自己的写意模式。现代中国究竟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写意建筑?答案几乎是否定的。在没有明确问题本质的时候,就已经以西方建筑发展为借鉴,走着疑似中西结合的道路,这只会让中国建筑的发展之路更加迷茫。单从建筑用材来看,西方偏重使用石材,古代中国则喜用木材,发展到现在,这个喜好也逐渐被西方建筑所替代了。在此基础上,追溯写意理念的设计,从思想上就很容易受到西方影响而出现偏差。在这条路上,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迷失了本意,如今大力发展的“写意”已不是原本的那个“写意”了。可以说,我们是一个写意的民族,我们的文化也是写意的,而这种精神却在时代更迭中逐渐流失。为了追求新的潮流,将传统全然去掉,这是最大的错误,就算再次重申,也是没有内涵的躯壳了,这种可悲是应该告一段落的时候了。
“写意”值得提倡,一旦成熟,这将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建筑灵魂,只是这耐人寻味的表现方法着实不易,滥用不着门道的写意,只会使设计离其本意越来越遥远。在这之前,建筑师或艺术家们必须认真思考,建筑中的“写意”究竟是什么,属于中国自己的“写意”建筑之路究竟在何方!□
佘石轩、朱颖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卢晓璇)

推荐关键字中国艺术写意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