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竹园随笔
2012-03-15 09:32:40
我的家住在城市和农村的交界处,自己造的房子。有两个小园,一个专种花草,一个是竹园,还能种一些蔬菜之类的小作物。因为我懒得动手,所以许多花都是朋友送的。自己种的蔬菜吃起来特别清香,尤其是夏天的丝瓜,茂盛之极,几乎成了我们家夏季每天必餐的佳肴。要说园子里我最喜欢的还是竹子。我们家的竹子跟别人家的不一样,秋笋远远超过春笋,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别人家的竹子都在萧瑟落叶时,它却层出不穷。竹叶沉厚,竹枝挺拔,气息特别清雅爽利。如同松一样,不禁让人肃然起敬。竹园虽然很小,但我却对它情有独钟。
给作品落款时,我有时喜欢用“漕泾河畔”。原因之一就是,我的房子确实正好在河边,雨后经常可以看到行云流水。在靠着河边的阳台上可以看山(虞山)水,观天地,实在是让人舒心。原因之二是,因为我的名字中有金,属相为火,按照五行,大概缺水,如此一来,也许可以起阴阳调和的作用。我爱我的家园,因为这里有说不完的“艺术语言”,同时又有静谧而质朴的乡村气息。
我很迷恋这样的环境,因为我是一个地道的打着艺术牌子的乡野村夫。本来我还以为在偏僻乡村度过一生的,如今能在这具有浓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安家落户,吾心足矣。小小老百姓,就在这里慢慢笔耕,管他春夏秋冬。
好友唐吟方帮我作了一幅《茗香图》,永灵兄为之作长跋,道出了我崇尚董香光的品茗承禅、谈书论道、纵横古今的境界。我写我的字,读我的书,悠然自得,反正离垂暮之年尚早,可以从从容容地过着,只是这样以来,以前那种所谓的“进取”精神便荡然无存。近来倒是一直在思考:如何清理自己的创作体系,如何深入开掘经典的宝藏,不断做一些新的尝试;争取多写点作品暂且放着,这样想来,似乎倒也很自在。
我非常佩服那些年轻的书家,把古人的作品改良得绘声绘色;我也赏慕那些“花样翻新”的现代书法,大胆地表现着自己;而我既不精古,又不通洋,学历不深,自知浅薄,能够写字教书,感觉天待我已经不薄了。悠悠岁月,只想痴醉于笔墨,寄情于作品,既悦人,又悦己,就这样不慌不忙,一切顺其自然,宽容处之。写字的人就应该清静一些,要默默地淫浸在高古的历史长河中,深入传统,透视经典,汲取更多的养分,源源不断地将之融化到自己的性情、艺术中去,在悠闲自在的状态下,创作出不难看的作品。这是我不变的心愿。
二零零六年十大年度人物感言
张锡庚
(责任编辑:刘炯)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