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银币“承安宝货”
2012-03-13 11:38:59
“承安宝货”是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十二月铸造颁行的中国钱币史上最早的银质纪值货币,在中国银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据《金史·食货志》载:承安二年十二月,尚书省议,谓时所给官兵俸及边戍军需,皆以银钞相兼,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值百贯,民间或有截凿之者,其价亦随低昂,遂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二贯,公私同见钱用,仍定销铸及接受稽留罪赏格……时私铸“承安宝货”者多杂以铜锡,浸不能行京师闭肆,五年十二月……遂罢“承安宝货”。“承安宝货”是当时流通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市场流通物质交换起到积极作用,但前后不到三年时间就停止了发行。由于流通时间短,铸量少,银质钱币可以再次改铸其他银铤,所以存世极罕。至今发现的多是一两和一两半“承安宝货”,对“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已有明确认同,即一两、一两半、二两半、五两、十两五种纪值。
本人收藏四枚“承安宝货”分别为:一两、一两半、五两、十两,缺少二两半。
“承安宝货”一两(图1)为弧首束腰面宽底窄的扁平状,正面微凹,四周有水波纹,背面有蜂窝状气孔,通体黑色包浆,上方由右至左戳印“承安”二字,右竖“宝货一两”四字,左竖“库口部口”为制造时的官用“押记”。长47毫米,上宽27毫米,腰宽18毫米,厚6毫米,重45.5克。
“承安宝货”一两半(图2)形状与一两相同,黑褐色包浆深重,下端多层水波纹,背面蜂窝状气孔细密。长47.5毫米,上端宽27毫米,腰宽18毫米,厚8毫米,重64克。
“承安宝货”五两(图3)文字除“五两”外其余与上相同,正面包浆浅褐色,有多层水波纹,背面蜂窝状气孔密集。长67毫米,首宽39毫米,尾宽40毫米,腰宽26毫米,厚12毫米,重176.8克。
“承安宝货”拾两(图4)面上有水波纹十分细密。长84毫米,首宽47毫米,尾宽48毫米,腰宽35毫米,厚18毫米,重349.5克。
以上四种只缺二两半一种,这四种“承安宝货”上面的文字不是錾刻而为戳印,是在铸造银铤没有完全冷却时用戳押打印上去的,各种银铤上面的文字形态一致,大小不同。这四枚银铤的重量并不规范,与以前发现的等量银铤实际重量不一致,而这四枚之间的实际等量比例也不一致,如“承安宝货”一两半,黑龙江银行所存重59克,而这枚为64克,还有五两、十两的实际重量均偏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只有请专家指正。
(责任编辑:蔡家辉)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