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绿山水画?
2012-03-07 13:52:25
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是用矿物质的石青、石绿为颜料主色的山水画。青绿山水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大青绿多用勾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小青绿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以表现山石树木的苍翠而得名。也有在青绿山石的轮廓上勾以金石,这样的山水画又称金碧山水。
青绿山水要画好难度很大,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换言之,画青绿没有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
在一千多年的中国山水画历史中,青绿(金碧)山水拥有正统山水画地位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这种山水画的成型期出现得很早,从史料记载和现存仿本文物来看,展子虔即以勾勒填色画山水楼阁,作品初现青绿山水画的雏形。及至盛唐李思训,已总结出一套绘制青绿(金碧)山水的成熟画法。到北宋,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期。但随着文人画观念的确立,青绿山水渐失其正统地位。一方面,文人士子认为工笔青绿是匠人所为,对之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使青绿山水在主流画坛地位渐失;另一方面,青绿山水在佛教文化里找到了最后的栖息地,并走入民间,成为现实的宗教和世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尽管明清及近代文人画家中仍有青绿大家,但多半都是水墨为主,兼涉青绿,像文征明、沈周、仇英、董其昌等即是如此,其创作也多为小青绿。曾向民间学习的仇英偶作大青绿,虽凝丽清新,却不复有唐宋时期青绿山水的富丽辉煌和写实精神,这样的作品实际上已被深刻地文人化了。
但到了隋唐之际,青绿山水(金碧)却日渐成熟,成为山水画的主流。画家们在画山水画时,不仅以厚重的绿色、蓝色为主色调,而且使用金、银等贵重染料。青绿山水地位的抬升,反映出唐代绘画已改变了前代红、黑两色的主调,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色彩局面。
青绿山水画的民族化、文人化及其式微化与青绿山水相关的浓艳华丽的色彩观念、写实要求及绘画的装饰性因素,显然都与外来文化的传播有关。这些特点不仅影响到山水画,而且还渗透到人物、花鸟等其它画种之中,甚至可以认为是重彩工笔画的源头之一。外来美术的这些成分,在汉末、魏晋、隋、唐、五代至宋这段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最为复杂的特殊时期里,借助于皇权,以青绿山水等院体画的形式占据了画坛正统地位。(整理:李禹默)
(责任编辑:蔡家辉)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