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云霞媲美 与日月争辉

2012-03-06 14:24:44 作者:傅举有

  四.刺绣品种

  汉墓出土折绣品多达数百件,根据针法、绣地、花纹以及着色的不同,绣品有数十个品种,现将其中的主要品种简介如下:

  1.信期绣

  “信期绣”这个名字,是在马王堆汉墓葬品清单(遣册)中见到的。如马王堆一号汉墓简256记载:“素信期绣检戴一”(图58)。“检戴”的意思是包裹奁盒的包袱,与一号墓随葬品实物对照,有一件出自北边箱包裹奁盒的“信期绣”包袱,与简文记载相符合。简268记载“素信期绣尉一两”(图58),与随葬品实物对照,是一双素(绢)地信期绣手套(尉)(图65),简270记载:“绀绮信期绣熏囊一,素缘”,与随葬品对照,是一件罗绮地“信期绣”香囊(图66),又如马王堆三号汉墓简383记载:“赤绮信期绣囊一,素缘。”随葬品实物是一件用赤绮为地的绣着此种花纹的香囊。

  为什么当时人们叫它“信期绣”?从花纹图案看,它的主题花纹,是绣的写意燕子,而燕子是定期南迁北归的候鸟,每年总是信期归来,故此绣因寓意“信期”而得名。

  “信期绣”是这次出土刺绣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图65-76),经统计,仅马王堆一号墓就出土此种绣品二十件,其中完整的衣物10件,单幅3件,棺内衣袍6件,还有一件纱地“信期绣”,仅剩残片,不知出自墓室中何处,三号墓“信期绣”保存不好,完整的少,只剩许许多多的残片。

  “信期绣”全部出土于马王堆汉墓,其它地方未见发现。

  数十件“信期绣”,几乎没有一一件是完全相同的(图65-76)。

  (1)不同的绣地

  信期绣的绣地,有茶黄罗绮、香色罗绮、褐色杯纹罗绮,烟色杯纹罗绮、黑色罗绮、黄棕杯纹罗绮,烟色罗绮、黄绢、白绢、灰纱、白绢等十多种。

  (2)不同纹饰

  信期绣的主题纹饰是写意的燕子,此外,还有流云和卷枝花草点缀其间,这是基本的图案。但各件绣品中,却有花纹单元大小不同,花纹繁简不同,花纹颜色选配不同,这些不同,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型。花纺单元长9.5、宽7.5厘米。主要特点,是一只写意的燕子和一朵穗状流云;上面是一朵棕色和或棕红色流云,下面是朱红、深绿或浅棕二色的燕子,燕子和流云周围的卷枝花草,基本为深绿色或棕色,间以若干朱红色的叶瓣。信期绣中,这种类型的花纹最多。

  二型。花纹单元长11.5、宽5.5厘米。主要特点是一只写意的燕子和两朵穗状流云:上面为两朵绛色和黄绛色流云,下面为一只黄绛色燕子。卷枝花草基本为黄色,间有若干本红色的叶瓣,这种类型的信期绣,仅见于一件丝绵袍面。

  三型。花纹单元长14、宽9厘米。主要特点是花纹单元大。燕子和穗状流云合一起,而且比较肥大。卷枝花草为橄榄绿、紫灰和深蓝三色。这种类型的信期绣,只在棺内的衣物上发现。

  四型。没有流云,只有燕子和卷枝花草,并且是用单一色的深褐色丝线绣成的。

  以上四种类型的卷枝花草,也各有不同之处。

  (3)花纹颜色不同

  上述四种类型的花纹,其着色也不相同,甚至在同一种类之内,花纹的颜色也不全同,可以说,每一件绣品的选线配色,都有不同的特点,说明每一件刺绣都有一个创造过程。

  2.长寿绣

  “长寿绣”的名字,也是在马王堆汉墓,随葬品清单中发现的,如马王堆一号汉墓简255有“素长寿绣机巾一”的记载(图58),与一号墓随葬实物对照,北边箱出素(绢)地绣此种花纹的几巾一件,与简文符合。同墓简256、264也登记有“长寿绣”随葬品的名字。

  “长寿绣”在西汉时期很流行,它不仅是马王堆汉墓刺绣的主要品种之一,而且在不少西汉墓中也有出土,如湖北荆州谢家桥西汉品后五年(前184年)墓出土绛红绢地长寿绣幡(图38),江苏省神居山二号西汉墓(图41),江苏省东海县尹湾二号汉墓(图23),蒙古人民共和国诺言音乌拉古匈奴墓(图45)均出土了长寿绣。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长寿绣7件,三号墓因保存不好,只剩下许多大块,小块残片。

  马王堆汉墓“长寿绣”的花纹,是用朱红、绛红、浅棕红、金黄、土黄、紫、橄榄绿、深蓝等色丝线,绣成翻卷的流云,云彩间有露出龙头侧面像的云中龙。龙是一种神物,能兴云雨,利万物;汉代传说龙能引导人们成仙,长生不老。如《汉书·郊祀志》记载,一方士对汉武帝讲述黄帝乘成成仙的故事:“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汉武帝听了,叹道:“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妻子如脱履也。”从皇帝到百姓,人人都希望成仙,长生不老。又如,马土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左上甬的天空部分,有一女子乘龙升天,有学者认为,这是画的墓主人轪侯夫人乘龙升仙,总之,推测此种花种,因龙而寓意“长生不老”,故有“长寿绣”之名。长寿绣的特点,是花纹单元大,每个单元长21-30、宽25-35厘米,为信期绣的3倍还要大,线条粗犷,气势宏大,富有浪漫色彩。长寿绣和信期绣一样,也有许多不同品种,这些品种的色彩各不相同,但花纹图案则大同小异,风格是一致的(图77-85)。

  2007年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西汉墓出土的绛红绢地长寿绣幡,年代比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要早10多年,两者“长寿绣”的纹饰大体相同,特别是云中的龙头,都是中大张,上下腭各有一尖锐的长长的獠牙,非常相似(图38-3)。但谢家桥汉墓刺绣的技法,远不及马王堆汉墓的成熟,着色也不如马王堆汉墓鲜艳和丰富,如马王堆汉墓“长寿绣”乃四色绣,而谢家桥汉墓只是两色绣(图38)。

  1993年江苏尹湾汉墓出土绣被上的长寿绣纹样,不像马王堆汉墓长寿绣纹样那样饱满和肥大,也没有云中的龙头,但纹样的基本骨架和风格,和马王堆汉墓长寿绣大体相同(图23)。

  江苏神居山二号汉墓的长寿绣,纹样单元长21.5、宽15.7厘米,比马王堆汉墓长寿绣纹样单元要小一些。据黎忠义先生介绍,纹样的穗状流纹为主,由圆点,弧形三角纹,穗尾长迤的曲线组成,从穗目来区分有三、四、五、六穗四种大小式样,作一正一反散点式的构图,穿插在以“S”形为骨架的云气中,S形云气的首尾和中部皆附有三穗的流云纹,在骨架的两侧,附有彼此相背排列的连弧纹,弧瓣的数目有一、二、三、四瓣的区别。巧妙地加强了S形云气纹的宽度和粗犷感,整个绣面云气回旋,流云飞舞,构成了一个有节奏、有韵律、动静相结构合的优美纹样,从整体的图案结构、艺术风格,和长沙马王堆汉墓长寿绣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是色彩的搭配,马王堆汉墓长寿绣的色彩基调为冷色,神居山汉墓的,则以暖色调为主(图41)。

  蒙古人民共和国诺音乌拉匈奴墓出土的汉长寿绣,和我国各地汉墓出土的长寿绣的纹样和艺术风格,大体相同(图43、45)。

  根据上述各地汉墓出土的长寿绣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在空前大一统的大汉帝国里,产生了一些刺绣标准化了的纹样稿本,有些标本出自相隔非常遥远的地方,尽管因绣工的艺术涵养和个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但其纹样的基本面目却是一样的。

  3.乘云绣

  “乘云绣”也是马王堆汉墓随葬品清单上的名字,如马王堆一号墓简253记载:“素乘云绣枕巾一(图58)”,对照墓中随葬品,此边箱出黄绢地“乘云绣”枕巾一件,当是简文所记(图86)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乘云绣”8件。马王堆三号汉墓的“乘云绣”多成残片,无法以件计算。

  马王堆汉墓“乘云绣”的花纹图案,是用朱红、浅棕红、棕色、紫色、草绿、橄榄绿、少绿、深绿、深蓝等丝线,用锁绣的绣法,在绢地上或绮地上,绣出漫天飞卷的流云,以及在云雾中仅露头部侧面像的凤鸟,象征“凤鸟乘云”。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汉铜镜有“凤鸟下,见神人”。凤鸟集,见神人,保长久,寿万年的铭文。“凤鸟乘云”有吉祥寓意。“乘云绣” 基本针法是锁绣,但凤鸟头部侧面像,是用菱形图案作眼眶,眼眶空地正中用单行锁绣密圈,以示眼球神光,这与后来的环绣,即打籽绣针法有相同的效果(图87-92)。

  2007年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乘云绣荒帏,单元纹样与马王堆汉墓的相同,只是凤鸟的侧面像不如马王堆汉墓的那样明晰,虽然能看得出嘴,眼,但无眼眶,着色只有两色,不如马王堆汉墓的丰富。(图37)。

  4.茱萸纹绣

  考古发掘资料没有发现茱萸绣的名字,它是我们根据刺绣的茱萸纹起的。

  目前考古发现的茱萸纹绣不少,其代表性绣品有二处,一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另一处是1959年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的茱萸纹绣针黹盒(图8)。

  马王堆汉墓出土茱萸纹绣两件,一为绛红绢地(图93),另一件为黄绢地(图94)。图案单元长11、宽6厘米。枝叶深蓝色,花蕾、瓣、蒂等为朱红、浅棕色和棕色,纹样单元作四方连续错综排列,布满整个绣面。

  1959年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绛红绢地茱萸纹针黹盒,盒盖与底用绛红绢地茱萸纹绣糊裱。图案单元为茱萸折枝花,枝为青色,叶为绿色,花蕾、瓣为黄色。纹样单元作四方连续错综排列,像建筑上砖块错缝砌筑一样,布满绣面(图8)。

  汉代风俗以茱萸为吉祥化,认为佩戴茱萸,可以避灾长寿。《西京杂记》卷三记载,汉高祖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行。”故茱萸纹绣有去恶消灾,延年益寿的寓意。《风土记》说:“俗尚九月九日为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插头。”这种风气,一直延续下来。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之句,汉以后,丝绸艺术也还有“大茱萸”、“少茱萸”之名。

  5.树纹绣

  这是一个装饰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内棺上的绣品。

  它是以烟色缣为地,用朱红色,深棕色和烟色丝线,用平针法绣成的。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齐平针绣品。花纹为长宽各4厘米的深棕色斜方格,内填红地烟色树纹。其绣法是先绣深棕色曲折的菱形边框,次绣红地,最后绣烟色树纺。平针满绣,针脚整齐,绣线排列均匀,不露作地织物,作主题花纹的树纹,看去又像一个“吉”字、“寿”字,可能是“吉祥树”、“长寿树”的寓意纹样(图64)。

  6.方棋纹绣

  马王堆汉墓出土2件,均出自一号墓棺内。都是以绢为绣地。一件是用土黄色丝线,绣出长宽各3厘米的斜方格,方格的四角,分别绣四尖瓣形的小花;在格子中心,则绣圆瓣形小花。另一件用墨绿色丝线绣出长宽各3厘米的斜方格,方格内绣间行排列的棕色的点和浅绿色圈,针法主要是用类似打籽针的间距锁绣,有时也用平针绣。此种绣品不如其它绣品精致,但仍不失其工整(图50)。

  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167号西汉墓出土一件长2米多,宽1米多的绛红绢地绣花棺罩,绣有方棋纹(图16)。

  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西汉墓,出有彩绘着方棋纹绣衣的木俑(图50、53)。

  7.桃花绣

  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都出土了此种绣品的残片(图95)。

  这是以绛紫绢或纱作绣地,用间距锁绣,即类似打籽绣的针法,用棕色丝线绣出花心和五个或六个花瓣。花纹单元直径约一厘米,花纹间距约1.5-2厘米左右。湖南省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报告下集图片151的说明,说这是“梅花绣”,从花纹的外观看,既像梅花,也像桃花,所以叫它梅花绣或桃花绣都是可以的。我和陈松长先生编著的大型《马王堆汉墓文物》图绿,也标明为“梅花绣”。但是,我后来才发现,无论是马王堆一号墓还是三号墓,其随葬品清单中,都没有“梅花”的丝绸名字,却有“桃花”的丝绸名字。如三号墓随葬品清单:

  简369,游豹检戴一桃熏缘(图95)。

  检戴就是包裹奁盒的包袱皮子。简文的大意是,一件用桃花(绣)缘边的豹纹包袱皮子(是用来包裹奁盒的),可惜这件随葬品只剩下残片了。

  简383,青绮熏囊一,桃华缘。

  这是一件用桃花绣缘边的青绮重囊,可惜这件随葬品也只剩下桃花绣残片了。

  简401,长襦一,桃华缘(图95)。

  这是一件用桃花绣缘边的长袍,和三号墓其它许多丝绸一样,也只剩下许多残片了。

  上述简文中的“华”字即“花”字,因为汉代把“花”写作“华”。如《汉书·文帝纪》记载:“六年科十月,桃李华”,就是把“花”写作“华”。马王堆三号墓的“桃花”绣残片,当来自衣物上的缘。战国秦汉,有用刺绣作缘的习惯。

  8.云纹绣

  云纹绣是汉代纹饰最简单的初级刺绣,不少汉墓有出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3件,均为单幅,锁绣简单的云纹(图96),1934年斯文·赫定在罗布淖尔第35号汉墓发现云纹心形纹绣帕(图2)。1995年新疆洛浦山普拉古墓出土一件,用红、黄、蓝、绿、褐、白等丝线绣出云纹,形状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云纹绣酷似(图28)。2004年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西汉墓出土彩绘云纹绣衣木俑(图56)。

  9.龙纹绣

  新疆洛浦县山普拉一号墓出土一件浅黄色毛织品地龙纹绣残片(图20),蒙古人民共和国诺音乌拉古匈奴墓出土一件龙纹绣毯(图46)。

  10.凤纺绣

  陕西省绥德县汉墓出土,长105、宽45厘米,用浅绿,金黄、朱红等线,在质地细密的黄褐色绢上,绣凤纺14组。图案纵向排列,横向相错,用短直针绣法绣成,凤纹针法流畅,形象生动:眼圆睁,喙大张,羽翼飞扬,勾瓜前趋,腾踏起舞(图34)。

  11.龙凤动物纹绣

  河北阳原三分沟9号西汉晚期墓出土一件绢地绣化镜套,圆形镜套中央绣龙、凤,周围绣有雁、虎、牛和奔兽等(图21)。

  12.梅花纹绣

  湖北江陵凤凰山167号汉墓的绣花棺罩(图16)、凤凰山168号汉墓木俑的彩绘绣衣有此种绣纹(图54)。

  13.蔓草纹绣

  新疆尉犁县营盘地15号墓出土蓝色缣地蔓草纹绣护膊,长14、宽8厘米。绣地为精细而厚重的蓝色缣,用土黄、姜黄、棕、深绿、色丝线,以锁绣法绣出宛转自然舒展的蔓草纹(图26),新疆民丰北大沙漠一号东汉墓出土一件蔓草纹绣袜带。红绢地上,用黄、蓝、香、色丝线,以锁绣针法绣出蔓草纹(图3),同墓还出土了绢地蔓草纹绣粉袋(图4)和绢地蔓草纹镜袋(图5)各一件。1995年新疆尉犁县22号墓出土一件绣枕,以深蓝色斜纹褐为绣地,以粉红、米黄、驼色毛线,用镇绣法绣出蔓草纹。

  14.蔓草花卉纹绣

  新疆尉犁县营盘地15号墓出土一件对禽对兽纹绮地蔓草花卉纹绣枕,长46、高8厘米,绣地为淡黄色对禽对兽兽面纹绮,用深蓝、褐、草绿、淡蓝、米黄、灰、棕红等丝线,以锁绣法绣出四方连续的蔓草纹(图24、1、4)

  1999年新疆尉犁县营盘37号墓,出土蔓草花卉纹绣一件,长10、宽10厘米,在红地上,用黄、灰绿丝线,以锁绣法绣出蔓草花卉纹(图35)。1996年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54号墓出土一件绢地蔓草花卉纹残片(图33)。1995年新疆尉犁县营盘地19号墓出土一件毛绣蔓草花卉纹残片,天蓝色平纹褐为绣地,以浅黄、红、豆绿、土黄、棕红色丝线,用锁绣法绣出蔓草,枝叶和花卉纹图案。同一墓地第22墓出土毛布地蔓草花卉纹绣帕,长16.6、宽14.5厘米,在毛织物地上,以粉绿、白、黄、红色丝线,用锁绣法绣出蔓草花卉纹(图27),河北满城陵山二号汉墓(中山静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压在铜枕底下的绢地蔓草花卉纹绣残片,长10.5、宽约9厘米,蔓草为藤蔓形,花卉含苞待吐,或称穗状形,单元呈团花状,有旋转运动感,按菱形格组织排列(图9-2)1974年北京大葆台一号汉墓出土二件绛紫绢地蔓草花卉纹绣残片,一件长61.5、宽35.5厘米;另一件长80、宽40厘米,绣地绛紫色,色调沉着、艳丽,是战国以来名贵的“齐紫”。《韩子》云:“刘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时十素不得一紫”。花纹由蔓草藤本植物和花卉纹组成,单位花纹外廓略作菱形,高4.7、宽2.2厘米,按菱形格排列(图15)。

  15.菱格填花绣

  此种花纹多以毛织品作绣地。

  1984年新疆和阗洛浦县山普拉公社塞依瓦克汉墓群一号墓出土二件,一件在大红色平纹毛织品上,用蓝色丝线锁绣菱形格子,格内用黄色丝线绣朵花纹(图17),另一件以油绿色丝钱锁绣成菱形方格,格内锁绣黄色朵花(图18)。1995年新疆尉犁县营盘地15号汉墓出土毛绣长裤一条。绣地为绛紫色平纹毛布,用淡黄、湖蓝、粉绿,红色等绣线,以锁绣法绣出骨架为连珠、七瓣花构成的四方连续的菱形方格,格内填绣四叶八蕾的花卉纹(图25)。蒙古人民共和国古匈奴墓出土一件菱格填花卉鱼鸟纹绣毯(图44)。

  16.梅花绣

  湖北江陵凤凰山167号汉墓的绣花棺罩(图16)、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木俑的彩绘绣衣上(图54),有此种绣花。

  17.动物花草纹绣

  两件。均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北大沙漠东汉墓。一件,男裤的裤脚上,以草绿色细绢为地,用湖蓝、绛紫、正黄、宝蓝、纯白、藕荷等,色丝线,用锁绣法绣出各种花草:成丛的金钟花,豆荚形的叶子,成束的卷草,曲折形的藤蔓等,以及藏在叶丛中露出兔头和兔脚爪的兔子(图6);另一件为女内衣上的边饰,翠蓝色绢上,用彩色丝线锁绣出头顶竖立三根羽毛、张口瞪目的小鸟,以及各种花草和果实(图7)。

  18.禽鸟纹绣

  甘肃武威市磨嘴子东汉墓出土禽鸟纹绣花边饰。在炎黄色细绢上,以黄色、黑色,乳白色丝线,用锁绣法绣出一排三角形框,框内分别各绣楚楚动人的小鸟一只(图40)。

  19.斗兽纹绣

  一件,蒙古人民共和国诺音乌拉克古匈奴墓出土(图42)。

  20.山水人物绣

  一件。已碎成许多残片。河北怀安五鹿充墓出土。绣品花纹内容很丰富,有层叠的群山,飘渺的风云,奔驰的野兽,翱翔的凤鸟,狩猪和供养的人物等(图1)。

  21.“引魂升天”绣

  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尹湾2号西汉墓内棺墓主人尸体上,复盖二件绣纹相同的绣被,这是两年专为死者绣制的,它们不是普通的生活中实用的绣被。刺绣的主题是墓主人灵魂升天,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复盖在内棺上的T形帛画内容有点相同:画面的下部是人间部分,绣有祭礼图,摆着漆食奁,酒樽等盛有牺牲的礼器,在地上跪拜的死者家属。往上是云气中的仙鹿,汉人视鹿为仙兽。汉代文学家桓谭《仙赋》“出宇宙,与浮云,洒轻雾,济倾崖,观沧海而升天门,驰白鹿而从麒麟。”人如果能骑上仙兽白鹿,就能“升天门”,进入天堂而成仙。鹿身上面绣一人骑坐,寓意墓主人骑鹿升仙。再往上面是凤鸟,汉人把凤鸟看作是神仙和天帝的使者,可以引导人们成仙。汉铜镜有“凤鸟下,见神人”,“上华山,凤鸟集,见神人,保长久,寿万年”的铭文。长寿万年,那就成神仙了。再往上,是羽人举着幢引导墓主人升入天堂,汉代的羽人就是仙人。绣画中的羽人肩背有羽翼,和1966年陕西省西安市南丰村出土的西汉晚期青铜羽人形象相同(图23-111)。

  22.兵屯人物画绣

  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高7.2厘米,红色绢上,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以平针绣法,绣出兵屯人物画绣,(图39-1)。画绣内容,与甘肃嘉峪关汉晋时期墓葬壁画相同(图39-2)。

  画绣又称绣画,是刺绣书画的简称。它与实用绣不同,是供观赏的艺术品。

  过去人们认为,画绣是魏晋南北朝才出现的,唐代大量出现佛像画绣。南宋时,画绣有了很大发展,并且从实用绣中独立出来,明代画家董其昌在《筠轩清秘录》中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肖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嚵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于此乎!”汉代兵屯人物画绣,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画绣,它为中国画绣开创了先河。

  以上最近百年来考古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刺绣品种。实际上,汉代刺绣品种远不止此,非常繁多,经过二千年漫长岁月,能保存到今天的,仅此一小部分。

  汉代文献记载,汉代著名的刺绣品种还有很多,如唐代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七引《汉武别国洞冥记》曰:“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起仙灵阁,编翠羽麟毫为簾,有连烟之绣,走龙之锦。”清严可均辑《全后汉文》卷二十五班固与窦宪笺:“固于张掖县受赐所服物虎头绣囊一双。”《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洞冥记》说,汉代“甘泉有霞光绣、藻龙绣、连烟绣。”汉刘向《西京杂记》卷一记载,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妹妹,送给赵飞燕“金错绣裆”一件,这是用黄金细线绣的背心,此外,还有“安乐绣”、“韩仁绣”。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8号墓出土的汉代织锦上有“安乐绣文,大者长宜子孙”的小篆文字,锦的纹饰有穗状云纹、茱萸纹、蔓草花卉以及鸟、虎、龙纹等,这些纹样,应是当时著名的“安乐绣”的纹样,织锦作坊把它移植到锦上,所以篆文说:“安乐绣文”,“文”即纹样、纹饰。(图97)汉代织锦上还有“韩仁绣文,广者子孙无极”的小篆文字,“韩仁”为人名,大概是一位汉代著名的刺绣大师,织锦作坊把他的刺绣作品的“文”(纹样),移植作为锦的纹样,所以叫“韩仁绣文”锦。

  五.从天堂到人间

  综观西东汉四百年刺绣艺术是经历了一个从天堂到人间艺术发展的过程,西汉时期的刺绣,以湖北荆州谢家桥西汉吕后五年墓、长沙马王堆一、三号西汉文帝时墓、江苏东海县尹湾西汉墓、安徽天长市安乐镇纪庄村西汉墓、江苏神居山二号西汉墓、河北满城陵山二号西汉中期墓(窦绾墓),河北阳原三汾沟9号西汉晚斯墓等为代表,其主要纹饰为乘云、长寿、龙、凤、羽人、仙兽、云气等,纹饰浪漫、神奇、抽象、飘逸,似花非花,似鸟非鸟,似云非云,似浪非浪,虚无飘渺,任凭想像,寓意升仙、长寿、如意、吉祥等。东汉的刺绣, 则逐渐从天堂降落到人间,脚踏实地,面向生活,面向自然,表现出浓郁的人情味,田园般的温情以及大自然的美,如新疆民丰县北大沙漠东汉墓出土的草绿色动物花草纹绣,那丰满鲜美的卷草,生气勃勃的盛开的金钟花,豆形的对叶,还有藏在茂盛花叶中露出两只耳朵和前足的小兔子,是一幅大自然春天原野的美丽图画,令人陶醉!另一件翠蓝色绢地动物花草纹绣,在茂密的花草中,有一只只头上竖立三根羽毛,翅翼微张,尾下垂内卷的小鸟在啼鸣,遍地野花盛开,是童话般的鸟语花草香的春天,甘肃武威市磨嘴子东汉墓出土的绢地禽鸟纹绣,那一只只乳白色和黄色水鸟,乌黑的眼睛,黑色的喙和双腿,有的前瞻,有的回首,生动活泼,楚楚动人,非常真实生动。同一地区东汉墓出土的兵屯人物画绣,那着戎装戴兜鍪的武官站立着,恭听一个穿长袍的行政长官的指示,他们身边远处,是一座座兵营,从行政长官抬手指点,武官垂手恭听,以及人物面部表情严肃看,谈话的内容一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绣者用简简单单几根线,就绣出了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的两个人物,是一件艺术性很高的现实主义的杰作,此外,东汉还有不少反映大自然之美的蔓草纹和花卉纹。

  上述所说的东汉和西汉刺绣的不同,不是绝对的,有时还有交叉和反复,但总的发展趋势是这样的。

(责任编辑:蔡家辉)

推荐关键字刺绣汉代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