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草书的一点体会
2012-02-28 17:17:16
毫无疑问,在书法诸体中,草书至难,这是古今共识。
东坡先生云:『世之所贵,必贵其难。』可见,贵则难,难则贵矣。熊猫何以为国宝?一是中国独有,二是孕育实难;美国F22隐形战机为什么贵?(达数亿美元一架)因为它研制极难!中国J-20隐形战机试飞成功,引起世界轰动,同样的道理。哥德巴赫猜想何以成为世界科研顶级明珠,因为它难上加难!在各艺术门类中的杰出作品,大都如此!用一句俗话说『好货不便宜,便宜不是好货』。
就草书艺术而言,一是难在符号的抽象性,二是难在各种关系的复杂性,三是难在书写效果的不确定性,四是难在主客观创作条件的选择性。『神怡务闲,纸墨相发』还在其次,关键是对创作者的性情和状态的选择又有很奇特的规定性。『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这种磅礴气势和神速挥运,没有激情的燃烧和个性的完全解放,是做不到的。而这种激情燃烧和个性解放,又是需要特定的心理环境,甚至是特定气场的刺激下,才可能调动起来,升腾起来!只有达到目空一切、畅然无滞,人与笔、墨与纸浑然一体的程度,才能得到烈火燎原之势,云烟满纸之气象。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在迅疾地运行中准确地把控节奏,平衡各种关系,调度笔墨干湿,还有草书符号的精准表现等等。可想而知,能出一件像样的大草作品有多大的难度!
因此,我从没有怀疑过『匆匆不暇草书』这句话的正确性。以我的经验,越是匆匆之时,越以楷、行书出示,则更有把握和保险。特别是面对一个邀稿时间紧迫,而且是命题展览的生僻文词,写草书远没有写楷、行书来得快,来得踏实。
所以,我一向认为,草书作品绝对是一个千锤百炼、反复玩味才可下手创作的书体。草书的书写过程肯定是快的,尤其是大草,不快则无势,不快则伤神,不快会断气,但它的积累过程则是很慢很慢的。
我本人习惯于在读诗文的时候,同时玩味诗文的符号构成和节奏组合,在理解诗文的过程中把握和想象写成大草作品那些有意味的形式,随后会以钢笔小稿简单经营布局,调度一下各种关系,预想创作效果。然后,在心理环境尚好的情况下展纸创作。一般情况下,要有三次创作调整。个别的会有十次左右的反复。这是因为,草书构成关系太复杂,在一鼓作气的挥运中,书家的情感往往会被作品中所呈现的形势牵引。顺势而走,气势才能畅通,但是,对细节的照应和控制也因此会减弱。所以,反复调整布局和虚实关系,就成为草书创作的一个关键问题。
总之,大草书家在创作之前,要做足『袖手于前』的案头积累功夫,反复玩味符号组合,预想点画形态和章法设计。创作过程中的自由和狂放,是以案前技术经营为依托的。随心所欲、漫不经心的背后是追摹经典、玩味形式以及想象力的充分调度。
(责任编辑:邓国皇)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