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汉韵话古沛
2012-02-28 15:25:26
说到沛县这个县城,可能知道的人不算很多。但是,提到汉高祖刘邦及其著名的《大风歌》,不知道的人却应该不多。公元前256年,沛县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后来成为一代帝王汉高祖的刘邦。在推翻暴秦统治的那场角逐中,刘邦及其追随者以杰出的才能拔得头筹,建立了大汉王朝,如今的汉族、汉语、汉文化莫不和这里相关。据史书记载,建汉初期这里共走出一位皇帝,十二诸侯王,二十三诸侯,八大元勋,五大宰相。因此沛县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誉,又被称作“大汉之源”。
中国自古就是个讲究历史文化渊源的国度,一个地方如果有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就等于有了坚实的根。汉朝的建立无疑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今汉文化的基本特征常被演绎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气魄和敢作敢为的豪迈精神,以及海纳百川的包涵力和凝聚力。“大汉源小沛,中华沐汉风”,沛县对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一个到过沛县的人,都会为这里涌动的汉文化风潮而感动。因为汉高祖刘邦,更因为博大精深的汉文化,这座古老的县城历久弥新而又显得如此神采飞扬。毫不夸张地说,沛县是全国目前展示汉文化最充分、最直接的一个县份。这个地方的一砖一瓦、人们的一言一行,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汉文化的烙印。沛县的汉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泗水亭、歌风台、高祖原庙、射戟台、樊井、樊巷等,时时向人们展示着一代帝王当年的行踪和风范。这里的大街小巷、商标牌匾,像歌风路、汉邦路、萧何路,歌风宾馆、刘邦大酒店、沛公家酒等,也处处突出着汉刘主题,直把一个“汉”字张扬得淋漓尽致。而汉文化景区、汉之源景区、汉风广场等文化场所也让人们不断感受着这里的汉风流韵。
继承汉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在沛县主要反映在“崇文”和“尚武”两个方面。刘邦是“马上天子”,在沛县人看来,武术最能体现大丈夫气概,最能代表汉文化的精神。因此,沛县人的尚武之风极盛。然而,真正能够使汉文化源远流长的,还是对文化本身的崇尚。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看,汉朝的书法、汉历、汉碑、汉印、汉画等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今天在沛县能够直接看到的汉文化遗存依然很多,《大风歌碑》就是重要的汉代文物,也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传为东汉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蔡邕所书。提到沛县的书法艺术,这块汉碑无论如何都是绕不过去的。此碑现存于沛县歌风台,碑高一丈一尺,宽四尺四寸。由于历时已久,碑的下半部分已经毁损,仅存上半部分,约为原碑的四分之三,字体为当时通行的大篆,虽然历经两千年风雨剥蚀碑文有些患漫,但整体来看仍然感觉笔力浑圆虬劲、结体匀称优美,也许是为皇家所作,所以点画略有华饰,风格非常独特,应为书法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碑文的内容就是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诗歌是汉高祖刘邦平淮南王英布后,回家乡看望父老时有感而发的,表达出他作为一个英雄对战争的感叹和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其作为一代君王的豪迈之情。刘邦作为一代帝王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位期间,他封沛县为汤沐邑,免除了沛县几乎所有的税赋。站在这块碑前,虽然无法完全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但《大风歌碑》的雄浑大气和苍茫高古气息却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亲睹者,让人不免产生“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怀。在这块汉碑的右边,还有一块元代大丰年间摹刻的《大风歌碑》,字迹清晰,跟原碑神似,碑阴有详细说明,给后人留下了更加丰富的研究资料。有不少过往沛县的文化名士曾围绕《大风歌》和歌风台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作品。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曾于嘉靖癸未年四月游沛县,登歌风台后作《歌风台》诗并有书作传世。明代著名书画家唐寅还作过《沛台实景图》,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歌风台风光。另外,从沛县出土的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也为数甚多,仅从沛县栖山镇一个墓葬就出土汉画像石五十多块,这些画像石涉及的内容和题材十分丰富,有的表现汉代的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有的表现当时的建筑和车马出行,有的则是一些历史传说故事,亦有一些抽象、简洁的几何文饰,给我们了解汉代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除了汉画像石和画像砖,沛县境内还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陶器、陶俑等各种随葬品,很多彩绘陶器色彩含蓄,器形优美,都和当时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这些珍贵的文物不论是诗歌本身还是书法、石刻,都给后人对艺术的理解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沛县不仅历史悠久,其地理位置也很特殊,古以泗水和大运河通衢南北、济接方圆,能够融汇中原、齐鲁、荆楚文化,曾是许由洗耳、老子隐居、孔子问道之所,苏东坡、赵孟頫也曾宿沛县。现在的沛县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端,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便捷的地理位置使得沛县一方面可以迅速地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一方面也有利于迅速地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出去。2006年,沛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沛县的书画艺术也一直发展得有声有色,近几年书画交流展出活动频繁开展,并先后建立了冯亦吾书艺馆、大风歌书法艺术馆、张立辰艺术馆、程大利捐赠图书馆、魏敬先艺术馆、赵绪成艺术馆等一批场馆,在城区的汉文化一条街周围,画廊已达三十多个。从这里走出去的多位书画艺术家在全国范围内有着不小的影响。2008年,沛县被中国书协和中国美协分别命名为创作基地和写生基地。县内文化艺术方面的省级以上会员超过百人,其中国家级的会员有四十多人。1996年,沛县专门成立了汉文化研究会,在十几年来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过百万字的文史资料。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沛县历史文化丛书》。与此同时,沛县与多家媒体合作,先后举办了“汉文化研究高层论坛”等系列活动。
迄今,沛县还举办了八届刘邦文化节活动,使文化篝火绵延相继。而去年举行的“刘邦文化万里行”活动,则把汉文化的传播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责任编辑:吕欢呼
(责任编辑:邓国皇)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