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让艺考归于常态
2012-02-24 09:11:45新快报
辞旧迎新,又是一个艺考季。然而,别了去年的“泄题门”,今年却冒出另一个“代考门”。
2月18日,在全国艺术高考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考点,有家长投诉称,来自汕头的5位老师给学生代考,而该考场的吴姓主考官竟称无义务展开调查。
事实上,对于曾经也开办过美术高考培训班的笔者来讲,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就以广州为例,坐拥广州美术学院,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每逢艺考季来临之前各色各样的画室一夜间如同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从炒更的在校学生到毕业的待业师兄,都在上演着对省内各地考生的争夺战。
相比大街小巷张贴的花哨海报,“业内人士”都明白只有上一年的考学率才是大小画室招生最有力的口碑。为此,提升考学率的各种手段也应运而生,当然“泄题”与“代考”就是其中屡试不爽的两大杀手锏。首先,每年人山人海的考生汇集有限的数个考点,所以要提前从人数不少的监考和工作人员口中摸清八九不离十的考题概貌并非难事,这就方便为考生准备范本样画,而后像套数学公式一般死记硬背即可“事半功倍”;其次,各考点对考生身份识别的力度不一,所以要做伪证换人混入现场也并非难比登天,就连笔者当初也曾受某师兄之托代笔作考,报酬不下数千大元(当然本人并没成行)。
我们不得不承认,被金钱裹挟的艺术,无论是喧嚣闹腾的艺术品市场,还是尚在起跑线上的艺术高考,展现出来的都是堪比投资回报的精明技巧。
“要想当个‘艺术家’,成本还是比较贵的。”尽管这话成为了一届又一届艺考生皆有同感的戏谑之语,但在不少家长和考生眼中,因为文化科分数线的门槛较低,所以艺考还是被顺理成章的当成了上名牌大学的捷径。如此一条站在功利起点的艺道,人们与金钱的过度腻味,无疑是在消解与歪曲着艺术的本质。试问,若再不让艺考归于常态,不让梦想多一份理性的砝码,不让高等艺术教育回归艺术本身……那么每一个四年之后走出学院围墙的,到底是“艺术家”还是“商人”?
(责任编辑:陆晓凡)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