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于表现而不是再现

2011-09-14 23:04:32书画名家杂志

  很早就知道范华,却从未谋过面。有关他的画和人,更多是通过朋友口中得知的:人好、质朴、处世低调、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这当然并不是他的全部,在调到陕西画院做院长之前,他一直担任西安画院常务副院长,我就不知晓。

  西安是中国画的重镇,陕西画院也就成了我们的重点采访对象。而当我们得知去年十月范华调到画院任院长那段时间,便和他取得了联系,遗憾的是出于工作的原因他一直很忙。直到今年五月中旬我们去了西安,在陕西画院总算见到了他。范华亲切、随和、温文尔雅,和我们印象中的他十分吻合。在画院接待室他递给我们一份画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的宣传册,我们的话题就从他调入画院开始了……

  SHMJ:你是去年什么时候调到陕西省国画院任院长的?

  范华:去年十月份。

  SHMJ:在这之前院长的位置一直空着。领导把你从西安画院调到陕西画院,也就是说从市级画院调到省级画院委以重任。我想上面看重的是你的人品、画艺和工作经验吧?

  范华:也不能这么说。西安画院是85年成立的,我是西安画院筹建的时候过去的,当时,那儿还是一片平地,算起来在西安画院呆了差不多25年,后来做了西安画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画院是81年成立的,那时候我还在西安美院上学。画院院长这个位置比较特别,纯粹的艺术家不愿做,是怕耽误创作。不懂艺术的人也不好做,是因为涉及到艺术创作。业务建设呀,管理呀,人与人的关系呀都要处理。画家个性都比较强,你就必须要把画家团结起来。多少年这个画院还不是太顺……

  SHMJ:你到陕西画院就赶上两件大事要做:一件是陕西画院成立30周年的纪念活动;再一件是新画院的选址和建设。

  范华:对于陕西画院来说,成立30周年是件大事,这也是半年来一直在做的工作。我们出了一本大型画册,做了一些相关纪念性的学术活动,还给首任院长方济众先生塑了个铜像。在六十年代“长安画派”崛起时,方济众提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从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坛的地位,为了纪念他塑了个铜像。至于画院迁址落户曲江,在我没来之前就有这个意向了,今年3月份省政府正式立项。因为画院现址龙首村已经不再适应画家搞创作,展厅的拆迁、地铁的施工和周围的喧嚣让画家失去了安静创作的环境……

  SHMJ:画院的迁址对画家来说是件好事。

  范华:对,画院新址的建设令人憧憬。好的环境有利于画家创作,相信能带给陕西画院更好的未来。

  SHMJ:现在画院有多少人?

  范华:一共四十来人,画家不到二十人,专事理论研究的几乎没有。

  SHMJ:说到陕西画院,让人想到“长安画派”,想到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这些过世的老一辈艺术家。

  范华:“长安画派”实质上就他们四五个人。在陕西他们一起画画,表现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他们的特点是直面生活,画面浑厚大气。在艺术上有明确的精神指向和文化指向,用独特的角度去观察、体验生活。他们的作品既有总体审美倾向,也具备各自的风格特征。在全国举办巡回展时,人们将他们称为“长安画派”。若从历史上看,是中国西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这么一批画家。也使得这种地域艺术获得一种当代价值,而我们要传承的主要是“长安画派”的精神和他们的人格魅力。

  SHMJ:刚才你说到“长安画派”精神,其实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源头就在西部,从西部题材到“西部精神”也正是现代西部美术在半个世纪中呈现出来的一个渐趋深化的历程。陕西画院作为中国五大画院之一,有许多工作需要你去思考去做。

  范华:这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比如说现在的刘文西、苗重安、崔振宽、郭全忠、王有政、张振学、以及张立柱、邢庆仁、罗宁等,都为陕西美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画院的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崔振宽、郭全忠两位先生于2007年还获得了“吴作人艺术奖”……在思路上我还是要立足于西部黄土气息,这是“长安画派”的一个灵魂,这种气质每时每刻都在熏染这里的画家。所以我倡导画家要有生活,还要有担当。要创作反映当下生活,具有时代审美意味的力作,完全功利了是搞不好创作的。

  SHMJ:有压力吗?

  范华:有压力。有人说,中国画在全国的格局是三足鼎立,无论另外两足在哪里,其中一足必定在陕西。“长安画派”曾经有这么大的影响,现在下滑了,还有这个青黄不接的情况都要进行改善。陕西画院的业务人员基本上以省内画家为主,虽然说传统的环境比较好、国画的基础比较好,但是要想把画院的创作和理论提升到一个高度,我们还要引进人才,尤其关注青年画家的成长。很多领导也提议,是不是也像国家画院那样把油画家也组织起来。但我觉得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国画领域,把山水、花鸟、人物分开成立几个院。陕西有西安美院支撑,有人才也有条件。几千年积淀的汉唐文化精神,这是其他地方没法比的,这也是陕西画院优势所在。

  (家乡的一位朋友来画院找范华,听他们聊,知道他们好久没见面了……等他安顿好客人,我们的话题便转向了范华的家乡和他的成长经历上……)

  SHMJ:你从小生活在农村,画画是受谁的影响?

  范华:我生长在农村,从小家里很穷。虽然物资贫乏,我所生活的蓝田辋川却很美,唐代诗人王维曾隐居这里。我的父母都是朴实善良的农民。乐观、爱唱秦腔的父亲从小教我写毛笔字。说到影响,最初还是受到父亲的影响。

  SHMJ:你现在还唱秦腔吗?

  范华:记不住词了。小时候,秦腔给我的感觉是很“落后”,唱戏不进剧团就没有出路。就由写字喜欢上画画。当时觉得家乡穷,很想离开这个地方去西安……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来家乡是个好地方,所以人总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SHMJ: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怀念越来越深。

  范华:是的。我离开辋川快三十年了,那是我童年、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小时不觉得辋川好,但辋川早已融入我的血脉里面。辋川烟雨让我耳濡目染许多年,时常感觉她是陕西的江南。辋川地势起伏平缓,是秦岭里面的一个川道,诗情画意本身就有。尽管当时不理解,但从小就一直感受着她的意韵。在意不在意,你画里面都已经有了那种感觉。所以说,我天生不是写实的,因为辋川就不是“写实”的,她的符号本身就带有诗情画意。为什么能在这里作诗、画画?一方面是人的修养,另外一方面,辋川山水本身就有一种意境。

  SHMJ:你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八十年代初,从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开始的吧?

  范华: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年代,没有专业的教育,连石膏像都没有见过。蓝田县现在属于西安市所辖,但它离西安较远,1983年以前隶属于渭南专区。当时,美院毕业的学生绝对分不到县城,所以我当时画画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县文化馆也是业余的美术干部。后来我就去了陕南的商洛,商洛那时候也是专区。专区是一个大区,有时会分到一个美院的毕业生。我实际上是在那学的绘画。考美院的时候,我的素描水平一般,但是速写还可以。因为素描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要一定的理解,西方传过来的光影的关系,还是掌握不了。直到现在,我认为自己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素描。国画也是大约一两小时就完稿。有人说我是表现主义,不是写实画派,一方面有性格的原因,另一方面,写实能力确实还是比较弱。

  SHMJ:在西安美院学的是山水画专业?

  范华:考美院前以及在入学后学习的前两年,还是人物为主。从大学分科时,感觉山水还是适合自己的气质,就选择了它。现在基本上就不画人物了。

  SHMJ:我看了你许多作品,每个时期都有变化,包括题材的选择和内容。

  范华:最早是写实的,这和美院教学有关系。素描画好了之后,才能考到美院,而这和笔墨却没有关系。中国画还是讲究文化气息,最好从小时候就能浸润其中……后来以素描为基础进行山水画创作,感觉不对,和自己的性情背离,然后就用大笔画,任性而为地在纸上施水泼墨,让画面呈现出一种磅礴大气的气象,因势而生发出山峦、天地、房舍、人物等具体的形象。我喜欢深沉、神秘、雾蒙蒙的那种感觉。

  SHMJ:你有些画用色很浓,是出于实验?

  范华:那个很少,尝试画了一些,但是不到位。

  SHMJ:当代山水画的创作离不开对形式、观念两个问题的研究。我还是喜欢你那些看似朴素甚至有些笨拙的反映你家乡辋川的农夫、毛驴、窑洞生活的那些作品。

  范华:这一部分作品来源于我对生活的理解。我作画喜欢一气呵成,追求简约、生动感,将平民生活化的那种最本真、质朴的东西纳入到画中。泼墨山水,极不容易画好,宋代大画家李唐就说过“云里山川雾里滩,看似容易画却难”。作为一个山水画家,艺术创新之路离不开对传统文脉的回溯。我很看重博大浑厚之美对我的影响,尊重朴素的大美。

  SHMJ:你以柏树为题创作了许多作品,是出于对柏树的情有独钟吗?

  范华:柏树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从小就受很多教育,柏树代表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一直想画柏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这里离黄帝陵近,黄帝陵有很多古柏,看的多,感受就深……柏树高大叶茂,树形又很美,也适合用笔墨表现,我就尝试画了一些。

  SHMJ:下午在西安美术馆画廊,看了你许多有关柏树的作品,这些都是最近画的吗?

  范华:不,是两年前画的。在这之前,柏树也有人画,但是很传统的画法我不是太喜欢。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种感受,三国时代的柏树和黄帝陵的柏树是不同的。黄帝陵的柏树有远古的气息,它们苍老,叶子少,艰难地活着,有在黄河边上“挣扎”的感觉。三国的柏树就比较苍幽,有抒情气息。去年国庆节,跟朋友去四川,在剑门关,三国古道,画了一些速写,拍了一些照片,我注意到那里有些千年柏树就像昨天才长出似的。我的画写意性、笔墨性比较强,它那里的葱郁茂盛更适合笔墨来表现,我的这些柏树给人感觉高古,我在三国古道上把柏树的感觉抓住了。

  SHMJ:听说你先后六次去西藏写生,画了许多西藏题材的作品,但我看到的却不多。

  范华:去西藏写生,那是很久以前断断续续去的,最近没有去。我的一些西藏题材的画,作品呈现的也是空蒙、旷远的感觉。我偏于抒情而不是去渲染沉重的感觉。表现这一方面,实质也不是纯描写,当然也没有离开物体基本的状态。画其实还是画自己心中的东西,但必须要从生活中来,否则就流于轻浮。我很看重西北文化和西部精神,这对生活在这里的画家很重要,而不在于画什么。

  SHMJ:做院长了,还有时间外出写生吗?

  范华:对于画家来说,做了领导肯定要占用你很多画画的时间,这是一个矛盾。为了把画院做好,就要有牺牲精神,这是没办法的。陕西画院可以说这几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大的气象。老一代画家退了之后,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人才进来。缺少理论研究,缺少交流,在社会上也缺少宣传。说到写生,这是所有画家面对的课题,画院以后要不断组织画家到外面写生,而不会是单独个人的行为。国内几个大的画院都有这个传统。在创作中由写生带来的鲜活的视觉体验和生活感受,这样的画才会有生命力。

  SHMJ:你现在画画时间相对会比较少吧?

  范华:行政事务多了,个人的画画时间就少了。近期基本上是为了应酬画一些,因为画院这个地方,国家一年拨款一二十万,为了筹集资金,就要画一些画,这是义务。这半年基本上在搞基本建设,没有搞创作。但手不能停下来,不一定非要正儿八经地创作才叫画画,主要还是要有笔墨的那种情绪在。你的修养高了,情绪自然会深沉,画面就会饱满,这符合生命的规律。好画就是要自然,就是对生命的理解要深刻,表现要充分。

  (下午范华要到市里开会,是关于画院工作的一个汇报会。吃完饭后就匆匆赶去文化厅……我们再次见到他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在我们住所话题又扯到了画院的工作上……)

  SHMJ:每天都这么忙吗?

  范华:事情挺多的,有些事情都积在一起了……

  SHMJ:这可能与调到画院不久有关系吧?

  范华:有关系,也没关系。其实在西安画院时,就和陕西画院的画家都很熟,但很少有工作关系。我现在考虑的是:一个是画院新馆的基础建设,这个要等画院建完为止。再一个是画院内部机构的完善、建设以及人事管理等等,这是个系统工程。方方面面都要去做,这和我在西安画院不一样,那时候我是副手,但现在不同了,有些事情要考虑的更多,更全面。

  SHMJ:上午听你说陕西画院缺少理论研究这一块,我所知道周京新调入江苏画院后,很看重理论这一块,还成立了理论研究室,我觉得这很重要。

  范华:作为一个省级画院,不能没有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艺术批评也很重要。在引进人才方面我考虑从高校招人参与画院的推广、理论研究工作,要有一个长远明确的方向。也需要你们这样的杂志来帮助介绍我们画院的画家。

  SHMJ:这是没问题的。在这之前我们杂志介绍过许多西安的画家,他们都很本真、质朴、不张扬,很有内涵。在采访推介的过程中,我们彼此加深了了解,因此成了朋友。西安画家这种人文风尚与厚重的汉唐文化是分不开的。

  范华:是的,环境对画家肯定是有一个滋养。西安历史太厚重了,画家可能会相对保守一些,外面的一些人对西安画家也有这样的印象,但其实并不都是这样……秦岭,这是中国传统山水的发祥地,宋代画家,除了江南的,大都是画秦岭这边出来的……滔滔大河、黄土气息,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应该继承和发展的。西北的这种黄土气息很浓郁,这块土地面积很大,可以继续挖掘它的文化底蕴。西安文化积淀丰厚,是任何地方无法比的。你随处可见秦砖汉瓦,这种气息对画家的感染是强大的(说着,他指着橱柜里的陶俑),你走到每个画家那儿都能见到,这是潜意识的,是从血脉里迸发的……你看,唐代陶俑的这种圆、厚、韵味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不用进博物馆,每个画家都有收藏……这些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画家,我还是有信心办好画院的。

(责任编辑:谢易彤)

推荐关键字中国画范华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