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以真朴胜——品读卫德章新作

2011-06-12 11:07:27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杨悦浦

卫德章展览现场

相关链接:

卫德章个人山水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展

徐恩存:苍茫 厚重的生命景观——卫德章的山水画

  卫德章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时,正值“而立”之年,如今已逾“知天命”,这之间的“不惑”是在思考中走过来的。我在一篇评述其山水画文章中说:“一个山水画家心中不能没有土地,而对土地的认识,从感性的再现到理性的表现,也许是一步之遥,卫德章用了20年。”作为画家对很多重要艺术问题的认识,必定要经历一个反复思考的过程,这需要时间,需要技艺积累,思考深度才会在作品中体现出来,艺术方有升华。卫德章在这20年中还是一次次地去陕北,写生,观察,炼识,不断磨砺着笔墨功夫,探求,应变,尝试,把思考的成果落在画面上,作品呈现出新面貌。

  近读卫德章这些年的作品,深蕴着“悟道”成果。作品中体现出的:一个是真,一个是朴。不妨从这两点来析辨一下卫德章的识见。

  真,当是其作品内涵。

  这个真,在卫德章的作品中体现着以下一些涵义:

  真者,自然之道。自然之真应是未经“人为”的本体。山水画家在选择了创作对象后,首要的是对自然本真、真初的认同,洞察和把握古往今来天地时空的衍化脉络,以此作为悟取自然视阈的精神基础。所谓“天人合一”,天在山水间,人在天地间,合一,应当体现着画家的思维,以此找到自然蕴涵的本真至纯之美,铸就创造意识。卫德章山水画母题是陕北黄土高原,他从年轻时期就去那里认识历久岁月所形成的自然风貌,寻得本源。我们见到其作品中所张扬出的沧桑感,正是他探求自然之道的成果。

  真者,本然之实。山水画是以景观之本相作为表现对象的,卫德章对黄土高原“实像”景物了然在心:那里的塬(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峁(顶部浑圆、斜坡较陡)、墚(条状,顶较平,四周较陡)、坡、沟、田块、树木、窑洞等等,构成了作品中的形象,并概括出主题,成为卫德章写实绘画的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卫德章对本相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从最初的真景应物走出来,加强了主观意识,见从己出,就有了变形、有了抽象处理的意念。所以,新作更凸显黄土地真切之脉。

  真者,秉正之义。自然景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必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了相应的社会意义。“景色之正”的“正”就包含着这层涵义。在卫德章“不惑”前后的20年里,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大地景观也日新月异,即使最不易改造的黄土高原也被“现代化”填充着。如何面对已经“人化”了的土地,无疑是对山水画家创新意识的一种考问,你要表现它,就不能无视到处都有人类现代活动附加在自然中的东西。世事既变,画亦因之,卫德章选择的是直面这种变化。乙酉年作《白云深处》、丁亥年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戊子年作《掠过山乡》、庚寅年作《高秋》等,在画面的重要部位都描绘了高速公路,这似乎有点“铤而走险”,若处理不当就会破坏他已经成熟的处理范式,此举是大胆地应对。此外,创造总是“与达者期”,不是所有的景观都能入画的,卫德章必须要从中找到真正代表黄土高原的典型样式,优选优化为艺术程式符号。黄土高原是华夏文化之发祥地,为中华文明所“熟化”,黄土浸蕴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卫德章作品的一个基因了。

  真者,精诚之心。生长于碧海蓝天的卫德章却对西北黄土高原情有独钟,有这种反差,若没有一个挚爱情结,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卫德章描绘这块原本不熟悉的土地,必须长期与它接触,从地表到地理、从景观到风情,均要付出更多的爱乃至刻骨铭心。卫德章也知道在自然之真之美面前,尚须纯净自我,有清净,得卓识,真诚地“进入”那块土地,才能悟入,才有创新。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融透着他的这种感悟。我们看到,《09掠过山乡》中的那条国道上留下了他多年走过的足迹,《秋阳山地》中的窑洞里还会有他享受过的农家温暖,《秋韵》塬顶上的那几个农夫一定是与他倾心交谈过的朋友。有了敬诚之心,作品有了温脉情境,也就找到了真韵,即使寥寥几笔,也在传情。

  卫德章对真有了这种独特认识,我们就能够识别其作品的厚度了。

  朴,涉及到作品风格。

  上面我们说到卫德章表现黄土高原自然景观之真之本,是其创作的基础。其艺术表现的精神本质在“朴”。尽管“朴”也是黄土高原的一种无须“加工”的自然形态,但画家作为认识和艺术表现的主体,在对自然做出判断后,“朴”不再是纯自然面貌了,而成为认识主旨。卫德章多年游走于黄土高原,就是在寻找这个“朴”,让它成为作品中的鲜明主题,由此凝聚所要表达的思想。

  朴是风格,须强化,凝练。而风格是由技艺表现出来的,这几年,他在以下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一个是对“点”画法反思与改进。其实,“点”画法是对黄土高原地貌最有价值的艺术概括。卫德章的早期作品大多使用这种语言,只是手法较为单一。因此,在后一个时期,“破成”即是他的主要取向,在“点”上延展新的表现方法,形态上“变化多端”了:圆点、长点、破碎点、干涩点、水墨点等等,点的丰富使画面随之丰满起来,也就是说,朴的面貌更加明晰了。如丙戌年作的《九九重阳》《有戏台的乡村》等作品中,点子用破笔戳就,那种潇洒之态比当初的点染更具韵味。

  一个是加强线的作用。在中国绘画传统艺术语言中,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加强作品的传统意蕴就要张扬线的力量。卫德章创作初期的成功缘于点和渲染,后一个时期的探索中是让线条逐渐成为表现主体的一部分,短线增多,目的在于加强“朴”的塑造。点是线的集中,线是点的延展,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正是他的成功之处。壬午年作《寒来暑往》是用白描线法表现,甲申年作《山地》用笔大胆放开,乙酉年作《塬上行》线条更加疏放,尤其在丁亥年作的一批画作中,线条更加活跃,画面溥扬着生气。

(责任编辑:谢慕)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