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师卷》在台湾的保存情况
2011-05-17 09:15:08中国书画网
《剩山图》在浙江省博物馆得到悉心呵护和保管,那么《无用师卷》在台湾的保存情况如何?台湾《联合报》记者周美惠应钱江晚报之邀,采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现任书画处处长何传馨。
台北故宫由于展出场地限制,每次仅能展出各类文物5000余件,定期或不定期更换。其余60余万件文物长期放置在台北故宫的山洞库房内。台北故宫的宝物库房共三处,而在行政大楼地下室书画库房里就藏着《无用师卷》,此外还有清摹本《清明上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韩干的《牧马图》、米芾的《蜀素帖》以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等稀世之珍。
进入地下室,经过一道道防火门之后,便来到书画库房。进入书画库房真正的关键之门,是其中一扇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褐色防火门,门上编号写着“720”。这个终年不见天日的库房,常年恒温维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维持在55%至60%,仿佛帝王的地下墓穴。里面有两个相似的房间,约580平方米的房间里,立着189个樟木柜,每个柜子皆设有门牌号码,总共住着一万多件国宝。每一件都包着无酸蓝布套,有的还躺在檀木盒子、桐木盒子里。书画怕光,因此这里长年浸在黑暗里。书画也怕湿,进入的人员必须戴上口罩,避免呵出的湿气损及古物。在这样的保管环境之下,《无用师卷》等书画珍品得到了悉心的保护。
“我最早注意到《富春山居图》,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徐复观挑起两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论战。”何传馨当时还是位研究生,因学界的辩论对此画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3年,何传馨从台大历史研究所艺术史组毕业后,进入台北故宫书画处工作。不久因为参与“故宫书画图录”编目工作,接触到《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
“亲眼目睹原画的震撼很大。因可实际感受黄公望天真自然的表现,以及生拙的逸趣。”但他说,当年的感受其实还没那么敏锐,随着在台北故宫看画经验的累积,以及台北故宫历年举办宋元明清书画展,从中更可感受到不同时代画风的区别。
《富春山居图》为何如此重要?何传馨说,它被誉为“大痴第一画”,是黄公望最重要的代表作。从绘画史来看,它表现了中国书画从宋代讲究逼真形象、赋彩浓丽的风格,转变为即兴写意、以笔墨展现抒情写意的文人画精神。《富春山居图》正是中国书画风格转变的典型代表。黄公望创造的水墨画新境界,影响明清以后山水画的创作,在文人画传统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其次,它有火殉的传奇性故事。书画史上再没有一幅书画是因火殉裂为两半的例子。”再加上有《子明卷》与《无用师卷》的真伪问题,引发后人对此两卷热烈的辩论。“黄公望的画有一种描绘性,”何传馨解析,黄公望画树叶如同在平涂树叶,要描绘出树叶的模样,具有“再现物象的精神”,而不像后世画树叶的方法已经格式化。如今黄公望的真迹已难得见到,何传馨认为后世仿作多流于格式化,已无法掌握黄公望绘画的真谛。
(责任编辑:谢易彤)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