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独而不立
2011-04-01 13:55:10《东方艺术·大家》
胡晓媛 木头,木头
展览:“北京之声”:在一起或孤芳自赏
时间:2010年12月30日——2010年02月28日
地点:佩斯北京
把一件事情搞得冗繁复杂似乎很容易办到,而相反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却需要耗费时间,不易办到。无论是建筑设计、家居装潢、还是艺术创作、展览策划,但凡简洁的风格都会带有智慧和美感。冷林就是这样一个简洁而聪明的策展人,兼顾着北京公社和佩斯两大艺术机构,他策划的展览几乎每一场都是主题明确,清新简洁,甚至没有华丽的开幕,却是让人赏心悦目。曾于北京公社举办的刘建华个展和今年梁远苇的个展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一次,在佩斯北京的“在一起或孤芳自赏”群展中,冷林依旧鲜明而直接的甩给我们这样的问题:当下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关联的综合状态,当代艺术也被置于复杂的整体环境之中。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很难独立存在,它们无疑与其他许多因素存在着关系。展厅中看似毫无关联的作品并置在一起,冷林将镜子稀稀疏疏的悬挂在四周的墙面上,通过这种特殊方式来强调一种关联,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镜中的自己也成为了展览的一个部分,由此来引发观者对作品本体价值的思考。在当下,抛去艺术家的身份,整体的艺术环境等综合因素,艺术作品是否可以独立存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疑问。此外,他还提到泰康空间“51cm²”的项目,艺术作品的独立展示,似乎削弱了策划的力量,那么,到底是艺术家的主体意识还是策展人的策划意识在展览中起到引领作用呢?
据此问题,笔者给出“和而不同,独而不立”的探讨意见。“和而不同”是两千年以来中国传统观念的精髓,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它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实现和繁荣同样得利于这一准则。“和而不同”从宏观方向入手,延伸至微观。“独而不立”则是从个体出发,强调个体特殊性的同时又与整体相协调。此群展作品表面看似没有任何关联,而内在则存有一定的联系,当然这些关联仅代表笔者个人的解读,这样一来问题又出现了,“关系”与“非关系”到底由谁来决定?
走进宋冬制造的狭窄的《胡同》,一股强烈的压抑与窒息感扑面而来,三轮车后面的两个车轮破墙而出,反反复复艰难的前行与倒退着,车辙仿佛碾压着历史轮回的印迹;黄然的影像作品《假动作逼真》暗示着人类历史进程中文明与野蛮的血腥对抗;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史金淞的作品,北皋艺术村的拆迁砖块被打磨成古代园林景观——假山石,现实的苦难再次被附庸风雅的搬上了艺术的展台成为供“高层人士”把玩的趣物。这三件作品呈现的方式虽不同,但对于现实社会的内在反观却有同工之处。其次,梁远苇的油画、胡晓媛和王光乐的装置均取材于生活中随处可见介质,对其纹路进行再度描摹,给人以简洁而纯净的美。
每一件作品自身的独特性会随着其置于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在这个新与旧急速更替的时代,当代艺术需要在“孤芳自赏”中独存,只有这样,它的“余香”才会自然散发到其他疆域。
(责任编辑:郭雯)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