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图上的生气

2011-01-15 08:10:17《美术报》 作者:叶欣

  长江学兄:

  读你的高原写生,我想用狄德罗的一句话概括我的感受:“草图上的生气。”

  “为什么我们喜欢一张好的草图胜过一幅完成的油画?因为在草图里,生气多于形体。”狄德罗接下来的感叹是:“随着形体的深入,草图上的生气便逐渐消失了。”

  所谓“草图上的生气”,我理解,就是线条笔触造型过程的动势审美。在18世纪的欧洲,作为“文字艺术”的要素,这种审美已经被写进了《大百科全书》,但人们对架上绘画的要求仍然是在平面上制造体积、空间和质感的幻像,因此一幅油画的形成虽然也是笔触造型的过程(如石涛所说“亿万万笔墨,无不始于一画终于一画”《苦瓜和尚画语录》),但最后要的是见物不见笔,笔触的痕迹要消灭在空间深度的幻像里,其“生气”也就只能留在纸本的习作草图之中了。在中国,笔触审美先在后汉以草字的“笔势”见诸书论,南北朝时,又由谢赫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引入画法,由此确立了以笔为我,以我写物,以生写生的观念。100年前,欧洲的“艺术科学”入主中原,教会了咱们怎么用光影、透视、解剖,把东西画得鼓起来,也把画家们的视野从笔墨拉回到现世,直面眼见真实的人生。与此同时,绘画的“逼真法”被摄影取代,逼迫狄德罗的后代将“草图”搬上画布,从勾线平涂的具象变形到符号点泼的抽象表现,把笔触“生气”的理念推到极至。我把这100年的两条线交叉,画一个“X”,你看像不像针孔成像的图解?那交叉的一点,像不像人的瞳孔、相机的镜头?

  和大家一样,你在这个摄影图像的时代做画家,在中西古今视觉绘画的十字路口教学、创作30年,你也有过是中、是西、是古、是今的疑问,也有过怎么将形式语言勾兑而为我所用的烦恼。与别人不同,你既不甘心走“习作-创作”的老路,也不相信异想天开的创新,只有眼见真实信手的写生叫你神往。做学生的时候,你已经是班上肖像素描的资深学长。毕业留校当先生,你更把希腊瓶画的线描人体狠钻一过,在“高古游丝”的勾勒里揉进了严谨的解剖学。对眼见真实的依恋决定了你对光影的不舍,但你更当心计白当黑的构成,当心笔触运行的气势。用炭精条,你可以尽得用毛笔勾勒、皴擦粗细变幻的酣畅;用毛笔时又不拘泥传统的描法,画出炭精条的硬朗。人在版画系,不得不弄弄版画。君子动笔不动刀,你就用铁笔蜡笔在铜版石版上画素描,让人在色块的调子变化里感觉到笔触线簇的跃动。无论是课堂上的赤裸的人体还是雪山草地盛装的人像,你教学生怎么忠实于对象更忠实于自己,以人写人;怎么在此时此刻将与对象面对面共呼吸的此情此境写入画面。

  一幅画怎么能见好就收,留住进行中即席即兴的真气,自古为画家一大烦恼。毕加索说,一幅画画完就是完蛋,好比结果生命的“了结”。“不患不了,而患于了”,张彦远也早就说:“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历代名画记巧艺 》)。神采既得,精妙何难?低头画,俯仰之间,把眼前三维的存在移入二维的画面,通过笔路在静止的画面给人以“动”的联想,暗示第四维的“生气”:时间。如果我们把受制于临场作业的时限视为“自然”,写生的好处,也正在警惕时限的逼迫,只能“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列子九方皋》),在有意无意之间自然而然结束画面。随之而来的仪式,是请肖像主人的签名,再随手记下作画的日期和地点。如此这般,天时-地利-人和,你每一幅写生的肖像就是这一次人间交往的笔记手稿,留下的是一气呵成的痛快,纠正了和没顾上纠正的败笔,畅与不畅的真气。我注意到,遍访世界各大博物馆,你对古典大师们的素描写生、画稿草图的兴趣远胜过那些宏幅巨制。在外教书20年,我也看到,中国书画当场即兴、直接下笔的稿本写意之所以为世人所推重,也正在其个体生命基因“笔迹学”的印记。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你开始把青藏高原行旅采风的大幅素描、彩墨的写生作为自己主要的形式语言,当作品画,当作品展,把大家“习作-创作”的公式改成了你自己的“习作=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写生的观念加高原的行为,你独往独来,在主义变幻、概念盛行的波澜之中逆流而上,读书行路,执著回返你理想国的精神家园。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据说比海平面缺氧40%。你定期往那边跑,倒像是要去吸氧,不去就有生命危险。景仰这片土地上的文明,景仰生存在这里的人,20年如一日,高原之旅成了你执着探索人本生态大河之源的仪式,行礼如仪,你年年回到那片土地去膜拜顶礼、休养生息。记得多年前你也劝我:至少要去身临其境感受一回。神情恳切,有如使徒劝善,要救我出火坑。我明白你画画不是玩,是动真格的,是拼上了身家性命的,就问:什么时候把你自己也画进去?你笑而不答。再问,你说正在找镜子,还抱怨说,“再也找不到老美院U字楼教室那种不变形的老镜子了”。我疑心这是你禅语的机锋。在那些可以听得到心跳的画面上,你是不是已经在众生相的眼睛里“照见”了自己,也早把自己化入天籁之地芸芸众生的眼神之中了?

  你的高原写生画了20年,远远近近,我跟着看了20年,从京都、巴黎看到北京。在我家中插满朋友们画册的书橱里,就有好几本你送的高原写生的画集。按时序一本一本地翻下来,我看出其中的变与不变。同是高原的人,同是形体深入的刻画,却因了越来越清澈挚着的笔法让人感觉到一种越来越淡远的生机。草图上的“生气”,狄德罗用的是“la vie”,法语也作“生命”、“性命”解。我琢磨,你能把握写生的真气,正因为那里是你的性命所在。

  弱水三千,你只取一瓢饮。我想这就是你的道理。

  2010年10月21日

  写在巴黎大有庄书舍

(责任编辑:谢易彤)

推荐关键字吴长江美术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