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水墨精魂
2010-12-16 09:55:15《中国文化报》
三英图(国画)马书林
每个艺术家都有选择自己艺术语言的自由,而使自己的作品推陈出新并不断提升其品位也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在冲击与碰撞中,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都应拥有一席空间。
就个人而言,我喜欢看似笔墨洒脱自然而细细品味起来狂野中亦有规则章法,所谓“自由而中矩,无意中而得意”的作品。我认为作画大可不必给自己以界线,不必担心不伦不类。只要使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工具作画,一个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的中国画画家,无论怎样求变,“迹受之于手,手受之于心,心受之于自然”,就一定会体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精髓和审美情趣。
中国画的语言方式既有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又有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而对于中国画的表现工具——笔墨、宣纸属性熟悉掌握的程度,自然会对中国画创作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不同时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发挥中国画笔墨及宣纸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不能为工具材料和笔墨语言形式所限。以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去再现画家对历史传统、哲学思想以及今日现实社会的理解,使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美的表现形式达到高度和谐统一,这才是当代中国画画家创作中要把握的关键。
我在中国画水墨实践中深深感悟到:笔墨本身没有边界。但是驾驭笔墨从泼洒的偶然到必然,从而进入一种自由状态,却需要画家的长期实践。只有对工具材料属性的熟知,才能在自由无边的水墨中寻求方圆规矩,在作品创造过程中不断寻求平衡,把握无意中的必然,工具无疑是一种基础。然而,中国画创作又是在物我两忘中求得放浪形骸的一种体验,自然流露,无需刻意追求。因为自然是本真的释放,自然是笔与墨的有机融合。其包含着对东西方文化的综合理解,对精神情感与审美需求自由朴素的表达,以及画家思想深层挥之不去的梦想与意象。
看来,要达到自然的境界尚需要画家不断平衡其创作过程中的多种矛盾,有时还要敢于打破费尽心机得到的平衡——有时大胆破坏已有的平衡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形象与新感受。而每一阶段不断出现的静与动,黑与白,和谐与对抗,张力与平衡,粗糙与精细,形形色色的视觉肌理变化与方方面面的矛盾,总会牵引画家进入一种新境界。因此我现在画画从不先拟草稿,意在顺其自然,始终处于自然创造的新语境中,以画面上随时出现的点、线、面及各种形象符号,组构新感觉,进入新的秩序。
也即是说,笔墨是画家一种视觉综合美感的展示,使作品所溢散出来的形式感产生或铿锵阳刚之美,或坦诚率真之美,或洒脱自然之美,或文雅飘逸之美,或宁静高远之美……在创作中不拘成法才有可能出新,才有可能突破。在技法层面,创造过程中当然也可以借助现代摄影、民间美术、综合设计、现代西方绘画以及多种艺术语言的表现手法来解构、重组笔墨语言形式。在绘画创造的不同阶段以意象与抽象、写实与写意、泼墨泼彩与线条的互补交融,刷新水墨面貌,建立水墨画面的秩序,重铸水墨画中的精魂。(节选自马书林《中国画现代语境》,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谢易彤)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