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上的虎饰
2010-04-12 14:55:09《东方收藏》
图1 司毋戊鼎耳
今年是庚寅年,十二生肖虎年。虎是自然界中的猛兽,历来被统治阶级作为一种权威或势力的象征,我国古代青铜器装饰图案有许多种,其中有的可追溯到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崇拜。商周时代有许多青铜器上饰有虎的图案,如著名的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司母戊大方鼎的耳部外廓就饰有一对猛虎(图1),安阳妇好墓出土青铜钺(图2)、龙虎尊等,虎口相向,中有一个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虎的形象在青铜器中自商周到春秋战国、秦汉数量有几十件之多,其中最动人心魄的是造型新奇的商代虎食人卣、龙虎尊、江西新干铜虎器等。
图2 商代妇好铜钺
图3 商虎食人卣
虎食人卣(图3):卣高35.7厘米,口缘直径10.4×9厘米,重5.09公斤。为商晚期精品,虎食人卣全器似猛虎踞蹲形,以虎尾和一对前爪为器物的支撑点。其装饰性风格,出类拔萃,由上方的提梁,以至老虎的底足,通体满饰各种动物的组合纹饰;圆形卣口,立鹿盖钮,提梁两端各饰(象鼻)虎首,提梁本身加夔龙纹;老虎前足饰回首夔龙纹,后足虎纹,虎首扉棱,饰牛首纹,尾部鳞纹,器底琢刻瓶角形夔龙和鱼纹,背部上下为两大兽面纹,鼻梁部分为立体象鼻形,一直延至尾端。
令人惊奇的是:该器乍看上去虎面狰狞,张开的大口内含人首,强劲的前爪攫一断发跣足的人。该物侧视纹身,双手高攀虎肩,面无恐惧表情,腿部蛇纹,衣肩菱形方格纹,双脚半蹲,踏于虎足上。正是由于该器似乎令人触目惊心地表现了虎口吞人之像,一直被不少名家定名为虎食人卣。但有的学者就把该器定名为虎乳人卣或乳虎卣,认为该器是虎正蹲踞着哺乳小孩的造型和意境。虎乳人卣与虎食人卣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思:一是虎吃人,一是虎养人。《庄子》讲到虎与人的关系时说如果人善待老虎,老虎也就会顺从人意。意思就是人无害物之心,物无伤人之意,描绘了一幅和谐相处的人兽关系图,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到底是虎乳人卣还是虎食人卣呢?那就要从以后的考古发现中索取答案了。同样的虎食人卣目前仅发现两件:一件现在法国巴黎池努奇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另一件被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
图4 商代龙虎尊
商代龙虎尊(图4):原器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器高50.5厘米,口径40.9厘米,重约20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
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关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在这里,“人”应是那些奴隶,“虎口衔人”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青铜器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在当时一定是和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在祭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来一些专家研究认为:所谓“龙虎尊”上的纹饰实际上应该是尊的铭文,所谓“虎口衔人”实际上是虎方二字。从器物的形制看,所谓“龙虎尊”肯定是商代的礼器,在这件器物上,宽大的口沿代表天,天下是云和尊贵的龙,下面就是在龙的庇护下的“虎口衔人”,即虎方。这完全符合古代青铜器的美好寓意。所以所谓“虎口衔人”实际上就是虎方二字。
图5 西周虎尊
西周虎尊(图5):西周早期铜虎尊,长35厘米,高21.8厘米。荆州市江北农场出土。整个器身作虎形,虎首微昂,双目圆睁,獠牙利齿,四肢直立,短尾上卷。脊背上有盖,盖顶的鸟形钮与虎背连为一体。此器造型奇特,纹饰简洁。铜虎尊现藏于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据《周礼·春官·司尊彝》中记载:裸礼用六彝,朝践再献用六尊,尊彝为祭祀礼器之共名,“尊”字右者像双手奉酉形,“彝”字像献沥血的鸡。二者意相同,常连用,亦可通用。所谓六尊是献尊(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六彝为鸡彝、鸟彝、黄彝、虎彝等。依此记载,虎形尊应为周人常用之器,但现在虎形尊的发现很少。故此,这件虎形尊就显得十分珍贵了。
图6 杜虎符
杜虎符(图6):虎符,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起源于战国时期,秦汉时沿用。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因其状呈虎形,故称“虎符”。这件杜虎符便是现存最早的一件调兵凭证,一符剖为左右两半,右边留存于朝廷、左半交地方官吏或统兵将帅保管,使用时两半相合,即为“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
此符作立虎形,虎昂首立尾,作走势,器背面有槽,虎颈部还有一小孔。其身有错金文字9行40字,其铭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殹。”此符铭文绝大部分是小篆,字体瘦劲有力,铭文明确记载了虎符的用途,故有着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
目前发现的虎符都是秦国的,共三件:秦新郪虎符(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秦杜虎符(陕西省博物馆藏)、秦阳陵虎符(国家博物馆藏)。
图7 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图7):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第24号墓坑中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青铜器。高43厘米,长76厘米,案又称“俎”,是中国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礼器。牛虎案就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因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于滇人祭祀的铜柱顶端,为崇拜之对象。
此铜案为古滇战国时期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牛虎铜案中的大牛颈肌丰硕,两巨角前伸,给人以重心前移和摇摇欲坠之感,但其尾端的老虎后仰,其后坠力使案身恢复了平衡。大牛腹下横置的小牛,增强了案身的稳定感。其器奇特造型,新颖构思,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此铜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更为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青铜器牛虎铜案是云南古代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青铜器中还有多少未解之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共同发现,共同努力去解开。祝愿大家:人入虎年鼓虎劲,虎岁承欢幸福春。
(责任编辑:苏涛)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