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马:方中寓圆 自成一家

2009-04-08 14:54:38《鉴宝》 作者:张然

  江苏宜兴市丁蜀镇出产一种独一无二的泥土,正是这种神奇的泥土成就了时大彬、顾景周等一个个制壶名家,使得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享誉海内。如今这个小镇上有一多半的店铺都与紫砂壶、茶艺相关,而镇上从事陶艺创作、生产的人数几乎占了全镇人口的20%。在众多制壶者脱颖而出、“青史留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立春之时记者来到丁蜀镇,拜访了当地公认的“紫砂六家”,通过采访记者深深感到,他们可以在宜兴制壶高手林立之地倍受推崇,与他们精湛的基本功、独到的创意、严谨的品行、特立独行的处事方法是分不开的。施小马,正是当代紫砂名家中的佼佼者。

  紫砂世家 家学渊源

  生长在陶艺世家里的施小马已是第三代传人,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曾是紫砂壶制作行业的佼佼者,走进施小马先生家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现代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书写的匾额“陶艺世家”。爷爷和父亲的作品早已被识货的藏家雪藏,轻易不会露面。即使现在施小马家中也只有寥寥数把他们亲手制作的紫砂壶,而且这还是施小马前几年花重金从台湾藏家手中购得的。

  父亲施福生先生是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之一,乃紫砂“花货”流派一位领军人物。当初由他掌控宜兴紫砂工艺厂半成品质检关。工匠们所制作的紫砂壶,都能祈盼施老先生说一声“好!”这也就意味着这把壶能出关,能走向港澳台及东南亚市场。反之,则被施老先生当场摔碎。恰恰正是父亲做事的严谨风格从小便烙在施小马的心里。

  施小马自幼受家学熏陶,随父研习紫砂陶艺,天份极高,但是施小马刚刚进入紫砂陶艺这一行先接触的并不是紫砂壶,而是花盆。“那时花盆的市场销路好,大量出口到日本等海外市场,所以一进紫砂厂就把我分配到花盆车间,到80年代中期才转为做壶。”施小马回忆说,宜兴紫陶工艺主要有“花货”、“光货”、“方货”和“塑器”四大类。其父施福生从事“花货”自然型工艺,开始施小马各种造型均有涉猎,最后选择了与自己性格相似的方器,有些器如其人的特点:刚正不阿,棱角分明、无拖泥带水之感。这也与当初在花盆车间十多年的基本功磨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紫砂壶与明式家具异曲同工

  制壶名家施小马今年53岁,从他初中毕业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算起已有35年的“紫龄”。在当今壶界,有许多人认为现代紫砂壶工艺的发展应在求“新”上做文章,该超越传统,故而使得当代紫砂作品也就越来越像怪、异上发展,同样也使众多制壶者举棋不定。然而,施小马却坚定地认为,紫泥工艺属于朴实无华、内敛而不张扬的艺术品,不像瓷器那样有着华丽的外表,紫砂的创新不能脱离传统,若论“求新”,只能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留下时代的痕迹,或者说留下时代的感觉,但须有“章法”,离开了“章法”就等于传统京剧唱腔用钢琴或小提琴伴奏让人觉得不太舒服。由此看来,制作紫砂壶工艺的传统“章法”在施小马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施小马比喻道:“明代家具设计上非常简练,但使人越看越耐看,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舒服。同样一把好的紫砂壶有的在造型上并不抢眼,但能让人把玩无穷,越看越喜欢。”施小马认为,明代家具和壶艺的最高境界其实是一致的:和谐即是大美。明代家具与做壶之章法同样如出一辙:内敛而不张扬,骨子里依然是虚静。

  创作注重现代工业设计

  施小马可圈可点的作品甚多,如《玉璧紫韵》《传炉》《珏提》《红与黑》《垒》《构成》《凌云》《朴方》《丰收》《玉蝉紫竹》《丰园提梁》《六瑞》《宝菱》《大彬六方》等等。施小马并不仅仅满足于方器的规矩,从单一的四方入手,逐渐追求柔和舒缓的线条,方中带圆更显东方儒家思想。最能体现他这种思想的作品既是《珏提》,特别强调了方中寓圆,在整体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提梁装在肩部的处理手法,把提梁穿过壶面直插壶身,再利用暗处理过度手法,使提梁与壶身有机联系。壶盖凹陷,没有壶钮。在提梁的中间配上红色把手,形成了红与黑的鲜明对比。施小马抚摸着这把亲手制作的紫砂壶,不无得意的表示,正是这红色把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果没有它,那么这只是一把中规中矩的仿古提梁壶,但是加上了一抹红色,就成了一件现代感十足的艺术品。”施小马出身紫砂世家,又是一位传统功夫扎实的制壶高手,但他并不拘泥于传统,反而十分注重传统技法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是他最长放在手边阅读的书籍,其代表作《垒》、《红与黑》都是与现代建筑审美结合,力求古今结合、方圆结合、阴阳结合。他告诫自己不能总靠老祖宗的设计资源,应该在设计上反映出时代感,体现文化传承。他的这种理念是与其两度入读中央工艺美院陶瓷设计专业学习有关,进入中国工艺美术最高等学府深造,这在他这个年纪的制壶者中实属凤毛麟角。

  在施小马看来,制砂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和心灵的理解,也可以诠释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把自己的理解和审美情趣融进了他的作品中。如,他以整体造型正反两组曲线组合而成的《五头菱花》作品,线条柔和而不失挺利,繁而不乱,细细品之,宛如水中菱花绽放。让人观玩后回味幽长。《红与黑》是施小马启用心灵感悟于现代建筑及结构穿插的手法造型主体,集紫泥特殊性之优,形成了造型简洁、明快、立体感强、色泽对比强烈,表现了紫砂特殊制作工艺和朴实无华的内在品质。《垒》之作品感悟于几何三角形,壶身的三个梯形堆积构成,加以三角形的壶嘴、壶把作衬托,在传统手法上留下了时代烙印。藏家称他的壶为“工”在壶内,“功”在壶外。

  早年作品邮票留名

  施小马成名很早,上世纪90年代早已成为台湾藏家追捧的名家,当时在紫砂厂做的花瓶等物件如今他自己手中也没有留存,想要得到还得自己花费万元购买。1994年,在中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四枚“中国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中,紫砂壶名家顾景洲、周桂珍、潘持平、施小马等四人制作的四把紫砂壶跃然于上,当即引起海内外紫砂壶收藏爱好者的浓厚兴趣。单说当年施小马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熟练的技术脱颖而出,复制出了清末道光、咸丰年间赫赫有名的制壶名家邵大亨的“八卦束壶”(又名“龙头一捆竹”),邮票背景面以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先生文集》诗中的一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为底衬,使一把“龙头一捆竹”显得格外高贵典雅。在当时宜兴制壶高手林立之地,施小马的作品能登上国家发行的邮票实属难得,难怪当今把玩紫砂壶的高手对施小马的作品推崇有加。

  施小马行事低调且从不张扬自己。任何紫砂壶展会上始终见不到他的身影,任何紫砂研讨会上也没有他的言论。他朴实无华,深居简出,与当下各种大众“娱乐”更是无缘。有的则是独立的品格和独立的精神。正因此,使他能够保有足够的精力享受在如何做好一把壶的情趣之中。如今紫砂壶市场流行一种徒儿做壶、师傅盖章的不良风气,施小马干脆来个我行我素,暂不收徒,以绝代工之嫌。

  个人简历

  施小马,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厂随陈福渊学习制作花瓶及花盆。其后再受其父指导,学习制壶,1983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紫砂造型制图班。擅于制作方壶,作品敦厚有质感。

(责任编辑:苏涛)

推荐关键字施小马紫砂
1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