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回顾
2009-04-01 11:41:35《艺术市场》
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指的是1979年以后油画、雕塑、版画领域里有所创新、颠覆先前既有规范、先锋性的艺术,更包括摄影、装置、观念、行为、录影、多媒体等新艺术形式。时间之所以定在1979年,是因为这一年在中国美术馆东侧街头小公园举办了“星星美展”,开创了民间性组织与展览模式。更重要的是首开艺术非体制化创造精神,奠定了当代艺术的基本模式,故一般视之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开端。
上世纪80年代基本上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或者仅有零星,也多是私下进行,非公开化的交易使之难于进行数据化统计与分析。进入上世纪90年代,拍卖行的成立、油画雕塑专场的设立,给中国当代艺术展收藏提供了一个公开交易的平台,提供了可以研究、参考的价格数据。
1993年,嘉德首次推出油画雕塑拍卖专场,首次拍卖额为196.13万元,成交率为70.59%。接下来的8年,即从1993至2000年,嘉德共推出16个专场,总成交额为10,659.28万元,平均1332.38万元/年,666.21万元/场。如果再加上翰海、荣宝2年(1999至2000年)4场的成交额990.31万元,总额是11,649.59万元,1456.2万元/年,485.40万元/场。2002至2004年,嘉德、华辰3年12场的总成交额是14,371万元,总拍品数1013件,平均4790.33万元/年,1197.58万元/场。如果再加上翰海2004年底一场,则总成交额为17,078.73万元,平均5,692.91万元/年,1,313.75万元/场。2005至2006年,北京七大拍卖行(嘉德、翰海、保利、华辰、匡时、诚轩、荣宝)2年共设28个专场,总成交额17.86亿元,平均8.93 亿元/年,5956.21万元/场,而两年的拍品总数也上升至4484件。
2007年至2008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品疯狂暴涨的一年。2007年5月31日,北京保利2007春季拍卖会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吴冠中的《交河故城》以4070万人民币的价格创当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最高纪录;2007年11月6日,中国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仇英的《赤壁图》以7952万人民币的价格创中国绘画作品最高价格;2007年11月25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蔡国强《2002年作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以7425万港币的价格创下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2008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系列No.6》以7536万港元成交。诸如此类的天价纪录,不一而足。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单价突破亿元似乎已经近在咫尺。
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从中国嘉德敲下的第一槌开始,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15年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到2000年,这个阶段是拍卖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段时间,一级市场的不发达,造成了原本属于高端的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担当了一部分发掘艺术家、培养艺术市场等原本一级市场的责任。
第二阶段从2000年到2003年,在短短的3年间拍卖行业经历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中国初步有了画廊基础,一级市场雏形已现,开始有艺术经纪人出现,拍卖市场的年平均成交额开始增长到3556.88万元,比发轫期平均增长2224.5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6.96%。拍卖市场也形成了嘉德、翰海、华辰等多家公司良性竞争的局面。拍卖行业的经营已经比2000年前有了很大改善,每年总成交额有所突破并保持在10亿-15亿人民币之间。
第三阶段2003-2008这5年间,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以平均每年55%的高速度在增长,瓷杂工艺品、中国近代书画、中国油画、当代艺术,佛造像等品种轮番起舞,艺术品拍卖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关注,天价、海外回流、当代艺术、艺术明星等都成了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今年的春拍情况,纽约苏富比每年3月的春季拍卖会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一贯被认为是当年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2008年3月17日结束的本年度苏富比纽约春拍拍出292件拍品,成交比率80%,成交额2321.0525万美元。拍品大多以估价或略超估价成交,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甚至有人惊呼:“当代艺术拐点已经出现!”然而,仅仅一个月后的香港,4.03亿港元成交的苏富比春拍中国当代艺术部分,以高出预估价3600多万港元的突破性数字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随之而来的内地拍卖也大多以平稳收场,但其中蕴含的诸多“潜流”有待我们从各个角度对当代艺术品市场进行分析,同时,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风险与收益并存,这两者永远是悬在投资者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宝剑。
(责任编辑:苏涛)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