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秋拍,皇帝印玺将成拍卖焦点

2009-04-01 11:10:09《艺术市场》 作者:赵阳

  编者按: 2008年10月8日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皇威万代”宫廷御制品专场推出10件乾隆时期御制印玺,近100年来一直被法国吉美家族收藏。其中两件从未在拍卖会出现:乾隆御制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和乾隆御制交龙钮“天恩八旬之宝”和田青玉玺。这两件法国吉美家族收藏之乾隆御制印玺来源明晰,可谓系出名门流传有序,它们曾是法国巴黎Piasa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6月16日举办的亚洲艺术品专拍的拍卖品,并曾于2006年5月底在中国香港2006亚洲国际艺术及古董展AIAA博览会展出。当时这两件旷世珍品甫一露面即引起各方藏家的密切关注,但是后来由于法国方面的博物馆在拍卖前两天撤销了两件玺印的出口许可证并要求不得拍卖,最终于6月14日撤拍,令许多有意竞标的藏家悻悻而归。此次香港苏富比再次征得上拍想必花费了巨大心血,时隔两年再次现身,皇帝御制印玺板块诞生新的世界纪录可能性较大。

  回顾 历年皇帝印玺拍卖档案

  翻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纽约、伦敦等主要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我们会发现,在当时,帝王印玺虽然时有出现,但至多只是根据其雕篆风格判断大致的年代范围,对其真实属性及确凿功用没有明确的认识和说明,因而在划分领域的时候,也是按照其玉石质地归属在玉器、玉雕、石雕的范畴里并给出估价。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内地的拍卖行业也开始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起来,许多失散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呈现大规模回流趋势。同时,伴随着国内外拍卖公司将宫廷御制艺术品概念不断深化,范畴不断延展,帝王印玺作为宫廷御制艺术品板块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对其认知渐渐发生转变,其内在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也逐渐得到更多崭新的诠释,因而使之顺理成章地成为拍卖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拍品。

  2001-2002年 皇帝印玺以迅雷之势占据拍坛

  2001年9月法国巴黎Poulain & Le Fur拍卖行举办了一场中国艺术品拍卖,虽然规模不大却出现了两件重量级拍品:康熙皇帝御用“佩文斋”十二组玺和乾隆皇帝御用交龙钮“太上皇帝之宝”青玉玺。两件玉玺虽然估价仅30-50万法郎,但拍卖图录的文字介绍对这两件玉玺的性质、功用以及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做出了精准的定位和分析,这是和以往大为不同并且具有非凡意义的。最后经过激烈竞价争夺,二者分别以630万和460万法郎成交,且皆为华人藏家购藏。这两件帝王印玺的高价成交大大出乎人们预料,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帝王印玺板块巨大的市场拓展空间和无限发展潜力。

  2002年北京华辰拍卖公司推出康熙皇帝御用“戒之在得”“七旬清健”对玺,此对玺寿山芙蓉石制,质地温润细腻,平顶浮雕双夔龙博古纹,工艺极其精湛,属典型康熙朝制印风格,原配清宫旧制匣盒(惜盒盖已佚),属康熙皇帝晚年御用玺印并均著录于《康熙宝薮》。此对玺1900年八国联军之乱时流散海外,据称为法国统帅弗里旧藏,后于法国某拍卖会被一海外私人藏家购藏。此次征集回国上拍最终以390.5万元成交,创造了皇帝印玺在中国内地拍卖的最好成绩。同年秋拍华辰再次推出乾隆皇帝御用“太上皇帝”“箕畴五福”对玺,此对玺汉玉制,顶浮雕蟠螭纹,著录于《乾隆宝薮》,属典型乾隆晚期制印风格,是乾隆皇帝晚年御用玺印。此对印玺最终以231万元被私人藏家购藏,在当时秋季拍卖中也算一个非常耀眼的亮点!

  2002年华辰推出的这两组皇帝玺印可谓大获成功,因为无论390.5万元还是231万元在当时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的工艺品杂项板块里也是高价位器物了,这是否意味着2001年巴黎两件皇帝玉玺数百万成交价产生的预热效应是否已经演变成一股收藏热潮?这一波热潮是不是已经延烧到了中国香港地区和内地的亚洲拍卖市场呢?答案是确定的,至此,我们不妨将2002年看作皇帝印玺在全球市场起飞腾跃的标志,全球的藏家们对皇帝印玺的认知和解读已经脱胎换骨并且越加深入透彻,完全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今后数年里,全球视野内皇帝印玺板块越来越多的精品浮出水面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天价,皇帝印玺作为宫廷御制艺术品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对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助推作用。

  2003-2004年 皇帝印玺频频创造天价纪录

  2003年春季拍卖市场佳音频传,首先2001年创皇帝印玺最高价的康熙皇帝御用“佩文斋”十二组玺再度被香港佳士得搬上拍卖舞台,最终由香港李嘉诚先生以2134万港元拔得头筹收入囊中并一举打破印石、文房清供最高拍卖纪录,这一天价犹如一剂强心针为饱受SARS困扰充满变数的春季拍卖注入了稳定和新生的活力。随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北京华辰拍卖公司释出一枚征集自美国重要私人收藏之康熙皇帝御用交龙钮“康熙御笔之宝”碧玉玺,该玺印面9.5厘米见方、高8.3厘米,是当时私人收藏中尺寸最大的康熙御用玺印,频繁出现在康熙皇帝许多重要书法作品之上,承德避暑山庄正门匾额“避暑山庄”四字上即钤盖此枚印玺, 1996年故宫博物院编辑的《明清帝后宝玺》一书,将此玺列为康熙诸玺之首,其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由此可窥。现场竞标异常激烈,多位买家踊跃竞投并最终以660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单枚皇帝御用印玺最高纪录。

  秋季拍卖推波助澜更可谓惊心动魄,香港苏富比推出“随安室”私人收藏乾隆皇帝御用印玺一套五件,涵盖乾隆从皇子、皇帝、太上皇三个人生重要阶段所用的代表性御玺:田黄冻石和鸡血冻石“宝亲王宝”“随安室”“长春居士”组玺;田黄冻狮钮玺“德日新”;青玉交龙钮“太上皇帝之宝”(即曾于巴黎Poulain & Le Fur拍卖者),全部著录于《乾隆宝薮》并属于市场难得一见的乾隆御用印玺精品,最终由中国台湾藏家以2918.24万港元成交,再度刷新康熙佩文斋十二组玺刚刚创造的皇帝印玺世界纪录。

  2004-2005年香港拍卖市场皇帝印玺板块开始强势大幅拉升:永乐文皇后宝玺(残)353万港元创明代印玺世界纪录;康熙皇帝御用玺印集册《康熙宝薮》现身拍场,这是传世三册中唯一由私人收藏的一册,珍罕异常。嘉庆皇帝白玉交龙钮“周甲延禧之宝”方玺908万港元创嘉庆御用玺世界纪录;乾隆皇帝御用单枚印玺精品也是层出不穷,并首次出现明确来源于圆明园的乾隆皇帝御制印玺——白玉交龙钮“纪恩堂”玺。

  2004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的一枚珍贵的乾隆御用镂雕龙钮“八徵耄念之宝”方玺以286万元由首都博物馆购藏,紧随其后,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推出“随安室”旧藏乾隆御制田黄“契理在寸心”狮钮玺,故宫博物院专家在见到此枚印玺后也感叹说:“这种极品田黄冻石印章即使是北京故宫的藏品里也没有能与此媲美的。”就是这样一枚4.3厘米的田黄印玺,在1997年香港佳士得曾以不到100万港元拍出,此次最终以790万港元成交,7年时间跳翻了8倍,超过刚刚创造纪录的“康熙御笔之宝”再度刷新单枚皇帝御用印玺的世界拍卖纪录。半年后,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推出乾隆皇帝御用白玉交龙钮“纪恩堂”玺,著录于《乾隆宝薮》,周身刻满馆阁体小楷《御制纪恩堂记》全文,通体玉色原应洁白温润,现已泛青灰色局部带有黑斑,明显历经焚浩劫但不甚严重,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散海外,由一位法国私人藏家收藏,1994年曾于香港苏富比上拍,这枚印玺来源明晰传承有序毫无争议,最终由私人藏家以1406万元购藏,不仅突破千万港币大关并再次创造单枚印玺世界纪录。

  2005年 皇帝印玺话语权“花落”香港佳士得

  2005年皇帝御用印玺拍卖话语权显然是属于香港佳士得的,市场热情持续高涨热络的局面始于其春季拍卖推出的一枚嘉庆皇帝御制白玉交龙钮“周甲延禧之宝”方玺。此件也是来源于法国家族私人收藏,是嘉庆帝为庆祝六十大寿特别选取吉语印文制成宝玺,作为纪念的珍贵印玺之一。该玺作于1819年,嘉庆帝于1820年去世,为嘉庆晚年一枚重要宝玺,最后以908万港元创造嘉庆皇帝玉玺纪录。

  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部分康熙宝玺在晚清时流失海外,即使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宝玺藏量也非常之少。私人收藏的康熙御制印玺自2003年之后鲜有再流通于拍卖市场者,然而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却推出一枚珍贵的康熙御制蜜蜡螭龙钮“景运耆年”玺,成交价258.4万港元,由中国台湾私人藏家收获囊中。

  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再次推出康熙皇帝“三无九有”“日镜云伸”一组两方宝玺,皆寿山石质地,印体规整,平顶无钮。从质地、颜色、大小都一样等情况分析,两玺应是用一块寿山石剖解而成的对玺。两玺共装同一锦匣内,匣盖现已不存,匣底座的做法、装潢都与康熙“佩文斋”十二方套玺相同,为宫中原装。这些情况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康熙宝薮》对两玺的著录正相一致。这两方宝玺的出现为全面研究和认识康熙宝玺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可谓弥足珍贵。这套对玺最后以325.6万港元成交,为亚洲私人藏家购藏。

  2006-2007年 墙外开花墙内香

  2006-2007年皇帝印玺拍卖用“墙外开花墙内香”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一批从未露面的海外私人收藏被搬上拍卖舞台,创造了不俗的拍卖成绩,而后时隔一年再度回流到中国香港市场,现场由一位华人买家悉数收入囊中,其购买的皇帝印玺总成交总额近7000万港元,继续把皇帝御用玉玺收藏推向新的高潮。

  2006年10月20日,法国第戎Interencheres拍卖公司征集到法国统帅General de Gercey旧藏的三件稀世罕见的乾隆皇帝御用玺印:寿山石螭龙钮“宝亲王宝”方玺、白玉御题诗巧色“太上皇帝”圆玺、白玉交龙钮“四海有民皆是子 一年无日不读书”方玺,三枚玺印都于1900年八国联军之乱时流散海外,后为法国统帅Gercey收藏,他们和2003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的五件一套组玺一样涵盖了乾隆皇帝一生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宝亲王、皇帝、太上皇,三枚印章最终共成交180万欧元。

  2007年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征集到一件异常重要的乾隆御用交龙钮“四得十全之宝”青玉玺,这枚玉玺印面13厘米,体量硕大保存完好,玉质滋润色泽匀净,以玉筋篆刻“四得十全之宝”六字印文,这枚体现乾隆皇帝四得品性与十全武功的重要印玺吸引了全球藏家的密切关注,最后以高出预估两倍的160.8万美元成交。

  2007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皇京西暮清代宫廷艺术珍品、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场”再次推出法国第戎拍卖那件白玉御题诗巧色“太上皇帝”圆玺和白玉交龙钮“四海有民皆是子 一年无日不读书”方玺,分别估价1500万至2000万港元和600万至800万港元。其中“太上皇帝”白玉圆玺手感极佳,最终以4624.75万港元的高价成交,较之第戎拍卖成交价100万欧元跳翻四倍有余,并创造了皇帝印玺世界拍卖纪录。另一枚白玉交龙钮“四海有民皆是子 一年无日不读书”方玺也以760万港元成交,较之第戎成交价43.2万欧元翻了近一倍。

  预测 2008掀起皇帝印玺收藏新高潮

  其实,从2001年开始出现的这泼皇帝玺印热并非偶然炒作,它的快速成长与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对皇帝玺印、皇帝御用品的研究不断深入扩展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与其他种类的宫廷遗物相比,皇帝印玺作为重要宫廷历史文物数量本来就凤毛麟角。加之在中国传统意识里,皇帝玺印是无上皇权的重要象征,即使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流散于民间,也是仅仅属于某些重要私人收藏家所能触碰的,并非常人所能拥有和收藏的重器,因而一经出现自然备受各界关注。

  2008年6月14日中国皇帝御用印玺世界纪录再次被刷新。 一枚康熙皇帝玉玺“康熙御笔之宝”在法国图卢兹圣·乔治拍卖会上以560万欧元的高价成交,一举创下了此类拍品价格的世界纪录。

  目前除了美国纽约、英国伦敦、中国香港等重要一线拍卖场所,德国和法国等拍卖行也在近年偶然出现一些皇帝印玺,但是想捡漏的藏家们似乎注定要失望而归,因为这些可能成为未来重要标的的印玺一个也没有便宜卖掉。例如德国纳高2004年春季拍卖一枚白玉交龙钮白玉玺,估价1200欧元,最终以18.5万欧元成交。这枚印玺至今仍未再次出现,如果确系真品,相信时隔4年后的价格应增值不少。

  如果我们将上世纪90年代看作中国皇帝印玺拍卖的起步酝酿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经历了2001-2003年的盘整期,2004-2006年扩张期,皇帝印玺作为目前在拍卖市场中异常抢手的宫廷御用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迅速升温与扩张说明御用印玺已经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完全独立于其他宫廷艺术珍品独领风骚。2008年10月8日举行的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这10枚皇帝印玺,尤其前面提到的法国吉美家族珍藏的两枚重要御制印玺“乾隆御笔”和“天恩八旬之宝”,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批已有百余年家族收藏历史的重要私人珍藏将掀起又一股皇帝印玺收藏的新高潮。

(责任编辑:苏涛)

推荐关键字拍卖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