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话收藏
2009-04-01 11:01:47《艺术市场》
收藏市场就像一个大课堂,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心态、果断的决策外,还要善于冲出思维定势的束缚。采用逆向思维,换个新的角度看问题,说不定会在收藏市场中闯出一片新天地,成为赢家。
冷门可捂热
近年来,收藏市场持续兴盛,价格一路走高,一些热门品类的价格已被市场炒过了头。投资收藏机会相对减少,如何进一步介入收藏令许多藏家无从下手,颇感困惑。
面对当今收藏市场的热潮,趋冷避热应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当一些藏品市场行情偏高时,就不要盲目跟风,不妨根据自身爱好及对历史、艺术的了解,另辟蹊径,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收藏关键在于慧眼识真金,除了要能鉴别真假精劣外,还要能及时发现一些有潜力的收藏品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藏家对一些藏品可能一时难以认识其真正价值,所以导致不少有价值的藏品被轻视。此时购藏,绝对是潜力巨大的“绩优股”。因为冷门藏品往往价格低廉合算,而且因为涉足的人少而少有赝品,选择的余地也大,容易寻到有价值的东西。所以,玩收藏要从自己的特长与个性出发,关注那些今天看起来是冷门,说不定明天就会成为热门的藏品。
藏友涂先生是一位眼光独到的收藏者。前些年,大家都把资金投入到清三代瓷器收藏时,他开始关注当时不为藏家所看好的民国瓷器。他认为,尽管民国瓷器不如清三代瓷器精致,某些方面是要相对逊色,但是它在工艺、釉料、纹饰、器型、款识等方面均有独特的时代风格,蕴含着较大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民国瓷器认知度不断提高、收藏者不断增多,各拍卖行竞买踊跃,民间交易非常热络,民国瓷器的价格也不断攀升,而且精品越来越难得一见了,“珠山八友”等名家作品居然超过一些晚清官窑瓷器。
当然,冷门的藏品要得到市场认知,往往有一个过程,也许短暂,也许漫长,这就要求收藏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收藏投资基本上是一种中长期的行为,它的收获还在于享受欣赏与把玩过程中的乐趣,急功近利和不甘寂寞在收藏上是难成气候的。
淡季也淘宝
由于天气的原因,夏季往往成为一些行业的低迷期,对于收藏品市场来说影响更为明显。
炽热的骄阳下,以往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古玩市场变得冷清许多,往日市场里商贾如流的场景已被酷热驱得渐渐远去。每年农历小暑到大暑期间,由于受到盛夏酷热的困扰,这个时期的收藏市场往往人气最为低迷,成交比较清淡,也就是业内常说的“歇夏期”。藏市“歇夏”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一些来自农村的古玩商贩因忙于双抢,无暇送货来交易;另一方面,收藏毕竟是一种休闲爱好,藏家也没有必要顶着烈日去市场淘宝,藏家的参与热情也因天气炎热而大受影响。然而,在看似清淡的市场交易背后,对于藏家来说,仍然蕴藏着机遇。淡季不淡,只要藏家有持之以恒的性情和不畏炎热的激情,有时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残缺亦可藏
收藏完整的器物,是收藏投资者长期以来的理念。藏家一般以器物完整无缺为准,而对于伤残器往往不屑一顾。其实伤残器同样具有收藏意义与价值,尤其是“精残器”。精残器指的是器型基本完整、工艺水平一流、材质精良,只有微小瑕疵的藏品,其历史价值、收藏价值、艺术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更是不可忽视。在完整器日渐稀少的情况下,把眼光放到残器上来,是一种明智而且意义非同一般的选择。
完整的东西不一定美,而美的东西不一定完整。一件藏品,虽局部残缺,只要它的基本器型和主体纹饰还保留着,就有艺术欣赏价值,就会给人以美的知识、美的享受。
以往,收藏者大多认为残器只有研究价值,但是没有什么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残器的艺术价值大于投资价值。“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等这些行内口头禅就是对瓷器的完整性苛刻要求的集中反映。但近几年,随着人们收藏观念的多元化和完整器越来越少,残器的投资收藏价值也开始受到市场人士的关注,导致一些残器精品的市场价位也迅速上涨。在国内举行的一些小拍上,精残器的成交数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上涨,成为了投资者的新宠。而在收藏品投资理念更为成熟的国外艺术品市场,在大拍卖公司举办的重要拍卖会上,精残器一直以来受欢迎的程度更是有增无减。
名头不计较
在书画、瓷器等藏品市场交易和收藏圈子中,人们常常比较注重作者的名气大小。
名头虽然很重要,但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际上名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些没有名头的可以变得有名头,一些小名头也可以变为大名头。比如,南昌的黄秋园先生生前困顿,远离名利,不求闻达,逝世五年后,他的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叹出:“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中央美术学院追聘黄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其为荣誉院委委员。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将黄秋园列为自晋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100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随着黄秋园名气的提升,他的画作市场价格猛涨。而有的所谓“名家”“大师”不过是自欺欺人,他们之中,有的通过新闻媒介的“关系”,自吹自擂;有的则通过画廊的高额标价来欺世盗名;有的在拍卖会上通过海外渠道哄炒,蒙人耳目。所以,作品的价值,除了名气大小之外,关键要看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一些行家也提出一句忠告:收藏不应只看名头。
近几年,古代无款的绘画在市场上亮相较多,只要东西好,画得精,价格往往不菲,有的甚至还引来了博物馆的收购。这些看似有所缺失的字画中其实暗藏玄机,有的很可能是千载难逢的精品佳作。如香港佳士得推出过两件无款作品,一件为《十六应真图》手卷,成交价为258.4万港元;另一件为《雪柳白鹭》立轴,成交价高达460万港元,令人咋舌。这些作品尽管无名头,但画得极精,极受藏家的喜爱。这就说明名头不是决定作品价值的根本元素。
(责任编辑:苏涛)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