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不折不扣的“焦点”

2009-04-01 10:41:13《艺术市场》 作者:牟建平

  编者按:说到吴冠中,肯定无法回避种种有关他的学术评价。中国人总讲“盖棺定论”,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画家们来说多少有点冷酷无情。吴冠中在当代画坛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在近百年中国绘画史里究竟又扮演什么角色?要想了解吴冠中,或许应该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本刊专栏作者牟建平先生也针对这一话题参与了讨论。

  “大师”地位并非源自油画

  笔者认为,吴冠中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绘画界首屈一指的大师。放在百年画坛里,也应有其一席之地。这一点,不仅画家吴冠中本人是自信的,笔者坚信历史也会做出公正的评价。

  应该清楚,给吴冠中带来“大师”地位的显然不是他的油画,而恰恰是给他带来很大争议的“彩墨画”。严格说,吴冠中的油画并不差,但凭此赢得“大师”地位还远远不够。熟悉百年美术史就会知道,在中国靠油画扬名立腕的大师凤毛麟角,远不能同中国画相比,毕竟油画还只是一个百年历史的“舶来品”。

  中国画在吴冠中以前,还是以“笔墨”“传统”“文人画”主导江山,但吴冠中一出,却用他的“彩墨画”将这些统统颠覆了!在吴冠中之前,他的老师林风眠在“中西合璧”改造中国画方面曾作过不少有益的创新尝试,但吴冠中的“彩墨画”无疑走得更远!在“色彩”和“构成”的探索上,吴冠中的成就你林风眠更大一些。

  “彩墨画”也属中国画

  很多人认为,吴冠中画的“彩墨画”根本就不是“中国画”,因为画里完全没有一丝半点传统笔墨技法表现可言。有的画家斥之为“水彩画”,有的则讽之为“三不像”,拿着板刷胡涂乱抹一气,更有的干脆骂他“坫污中国画”。这些年,吴冠中的“彩墨画”在绘画圈里确实一直伴随着很大的争议。

  搞明白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中国画风格的创新大体有两种,即“画种内的创新”和“画种外的创新”。所谓“画种内的创新”,即画家发明一种自家“皴法”,如傅抱石的“抱石皴”;或形成一种流派和样式,如李可染的“李家山水”;或独创一种新的技法,如陆俨少的“勾云法”等。这些都无外乎在画种内“变来变去”。另一种创新就是“画种外的创新”,即从其他外来画种中寻找手法、汲取营养,吴冠中的“彩墨画”就属后一种。

  我们不能只肯定赞美“画种内的创新”,而对“画种外的创新”大加排斥否定。徐悲鸿曾给中国画的创新注入了“写实”“素描”的血液,吴冠中则给中国画带来了“色彩”和“构成”的活力。吸收借鉴其他画种的长处,只能使中国画改革的路越走越宽,要允许画家大胆尝试,拿板刷在宣纸上创作当然也可以是“中国画”,工具不是问题,关键是水平的问题。高其佩的“手指画”难道不是“中国画”吗?所以我认为,排挤借鉴“外来画种的创新”,带着狭隘的“门户之见”,是一种无知浅薄的表现。

  应该看到,在国内凡“画种外的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获得承认的。早年林风眠的“中西合璧”曾倍受非议,但现在谁还质疑他的画不是“中国画”呢?吴冠中的“彩墨画”也同此理。什么叫“正宗的中国画”?这种提法本身就很幼稚无知!吴冠中的“彩墨画”是一种新中国画,它不强调“骨法用笔”,它突出色彩、水墨、对比、构成,是一种“中西杂交混血”, 但表现的仍然是正宗的“中国情调”。它不追求雄浑博大,江南风景,小桥流水,照样可以出大师嘛!“中国画”绝不该是一个标尺,一种风格,那样的话,“中国画”早灭亡了。“红色经典”古代有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不是出现了,古代的中国画什么时候出现钢厂、大坝?题材和工具,都是可以变化的,千古不变的是中国画的“神韵”。没有了神韵,所谓“传统”,也是“伪传统”,这样的伪国画当今并不在少数。

  站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吴冠中的“彩墨画”当然是中国画。

  顶尖画家价位不离谱

  吴冠中的画,2004年以前在香港虽然有行情,但在国内尚没有真正联动。国内真正开始启动升温应该是在荣宝2004秋拍和2005年春拍相继推出吴冠中专场之后。2005年是吴冠中拍卖行情快速飙升的一年。这一年,北京荣宝春拍的《黄土高原》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以1870万元高价成交,在年底的北京保利秋拍上《鹦鹉天堂》以3025万元再创个人拍卖成交天价,吴冠中从此在国内开始受到热烈追捧。2006年,在翰海秋拍上其纸本油画《长江万里图》以3795万拍出,2007年北京保利春拍《交河故城》4070万元,秋拍油画《木槿》3920万元。据雅昌艺术网不完全统计,吴冠中画作近年共上拍1858件,总成交额达14.6亿元,成交率80%,在国内在世画家中排名第一,成为名付其实的“市场明星”。

  吴冠中的画作,在经过快速上涨后目前已趋于稳定。当前的拍卖市场行情基本上是油画每平尺80-100万元(普通80万元,精品100万元),彩墨画每平尺30-50万元(普通30万元,精品50万元)。这样一个价位,对于中国顶尖级画家来讲,并不算太贵、太离谱。尽管市场上拍卖的作品近2000件,但除去重复拍卖和赝品的数量,真品不过千幅左右,其中大尺幅画作不足百件,精品仅50件左右。更由于自上世纪90年代末吴冠中本人就不再卖画,流向市场的极少,目前市场流通的绝大部分都是80-90年代的作品,六七十年代的作品较少,多是些油画。在经过充分的换手后,其作品行情稳定性较高,抗跌性强,精品的升值空间依然不小。

 

  大师根本不屑炒作

  近年来,仿冒吴冠中的伪作在拍卖市场上一直不断。打假成了吴冠中头痛的事,打假往往多是被逼无奈。一些人认为是画家本人参与的炒作,我认为是一种误读。当代中年名家为了名利,会不择手段大肆炒作,而像吴冠中这样的大师已完全不屑炒作了,他靠的是绘画的实力,他们这一代画家恐怕还没学会炒作。

  吴冠中打假知名的大概有4起。1993年10月27日,上海某拍卖公司、香港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联合在香港拍卖出售了一幅《****肖像》画,上有“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字样,落款为“吴冠中画于工艺美院一九六二年”。拍卖前,吴冠中曾通过有关单位转告上海某拍卖公司撤下这幅不是其所画、假冒其署名的伪作,但上海某拍卖公司在接到通知和书面函件后,仍与香港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联合拍卖,甚至出具专家鉴定意见,称这是吴冠中的作品,致使该伪作被他人以港币52.8万元购去。吴冠中一怒壮告至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称两被告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使其声誉和真作的出售均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害,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港币52.8万元。两年后,1995年9月底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判决:一、被告上海某拍卖公司、香港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联合拍卖假冒吴冠中署名的美术作品《****肖像》的行为,共同严重侵犯了原告吴冠中的著作权,应停止侵害;二、两被告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上载文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三、两被告共同赔偿原告损失人民币73,000元。吴冠中虽然胜诉了,但如画家本人所说“费了大量精力,白了不少头发”。

  第二起打假是2006年9月,北京某拍卖公司推出“吴冠中专场”,其中油画一件,水彩一件,水粉一件,速写21件。吴冠中通过朋友寄来的图录发现24件拍件竟无一件真品,全是假的!吴冠中先生立即致电该公司,称即将拍卖的画作不是他的真迹,要求撤拍。出于对画家的尊重和维护公司的声誉,该公司后终止了这场拍卖会。

  第三起打假是2007年年初,吴冠中通过朋友偶然发现2006年第12期某艺术杂志刊登了9幅署他名的假油画,连同他的访谈一同发表,这种媒体参与造假的手法极具欺骗性,并非法使用了吴冠中与家人的生活照片,令吴冠中很生气。为了不给藏家造成伤害,吴冠中委托友人全权处理,并通过媒体曝光。因正逢“3·15”打假期间,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笔者曾参加了这次打假,略知一二)

  第四起打假是2008年上海收藏者苏敏罗告北京某知名拍卖吴冠中假画《池塘》一案。起因是在2005年12月11日翰海秋拍上,介入收藏才4个月不久的上海买家苏敏罗以253万元买下了拍品吴冠中《池塘》,但后来再度出手拍卖时被视为赝品拒收。为将画的真伪弄个水落石出,苏敏罗来京找到吴冠中本人,请求给予鉴定。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吴冠中仔细查看了《池塘》,在画上写下“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的鉴定结论。苏敏罗找到拍卖公司,拍卖公司说只能退23万元佣金,而该画的委托方索卡画廊的萧富元称自己也是“受害者”。最后,买家选择诉讼法律,据悉目前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由于国内艺术品造假泛滥,再加之打假的成本、精力太大,吴冠中先生深有体会,所以吴先生近来只是呼吁打假,为找上门来的藏家或友人鉴假,亲身打假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真要打的话,恐怕一辈子也打不过来。抓紧时间多画一些画,已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以后谁来鉴定吴老作品?

  由于国内尚缺乏权威的鉴定体系、机构和专家,所以在世画家作品的鉴定目前还主要依赖画家本人,吴冠中也不例外。

  健在画家出全集的国内屈指可数,《吴冠中全集》的出版为其个人作品真伪的鉴定起了不小的作用。近几年个人作品年鉴的出版也是鉴定作品的一大依据。但图录只是一方面,毕竟造假者可以照猫画虎仿造克隆,要知道打官司的《池塘》当初也是有图录“护身”的,所以吴冠中画作的鉴定未来还是一个悬案。现在买家买假了可以找吴冠中先生本人来鉴真伪,但毕竟吴老年事已高,再过几年,谁来鉴定呢?笔者对此也深感困惑。

(责任编辑:苏涛)

推荐关键字吴冠中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