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密码
2009-01-21 12:05:50《国家美术》
传说汉字是“仓颉”所创。《说文解字叙》中这样写道:“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中文字已有30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中文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中文字形态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在上世纪5、60年代,中国以“汉字”为主体的传统书法创作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文化的巨大改变,书法逐渐退出实用领域,向更为宽泛的美学领域拓展。借用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的话来讲:“它意味着艺术家某种心理的变化。”当时,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对现代文明充满焦虑的声音,文字的现代密码在哪里?文字如何变化才能成为世界共同的语言?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一批以“汉字”为表现题材的现代艺术作品,自觉地把“汉字”作为一种当代本土艺术资源来创作。时至今日,艺术家的当代文字艺术作品更加注重艺术观念的表达和艺术语言的精到,探索各种新的媒材和手段,更加关注追求个性化、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统一。我们如何解读当代文字作品中的真实内容?本期《国家美术》邀请了一批当代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艺术家,通过对他们作品的展示,从中读取中国当代艺术家在面临全球化语境和随之而来的市场涌动的背景下,怎样以“汉字”为媒材手段更为自由的创作,他们的作品以汉字为基本元素,蕴含着中国乃至全球当代社会的心理结构,并且具有中国当代文化特征,针对整个当代文化与社会问题进行创作,希望通过对他们作品的释读能获得具有当代意义的解码。
(责任编辑:汉唯天)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